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盐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陆路运输盐巴的一个职业,它兴盛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地带,这一职业的存在一方面缓解了水上盐运周期性涨落引发的不便,另一方面解决了周边地区贫苦民众的生存问题。石柱地区背盐行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兴,并且长期在川西南地区的盐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盐运的兴起,背夫的出现和组织渐成规则,盐运产生的利益矛盾也不断反映出盐夫之间、商夫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和组织原则。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背夫为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背盐因其特殊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它不仅锻造了背夫们独特的心理品性,还引发了区域性经济、文化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川盐入黔是贵州历史上食盐消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贵州的盐业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上贵州地质上缺乏盐产、交通闭塞;社会因素方面贵州地域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边缘地区,以及经济落后、民众购买力低、政府的政策失误等。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带动了赤水河流域经济、交通、文化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社会互动的历史,反映了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探索这一盐运古道和盐运历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纪检体制几经变迁,最终成为执政党反腐的核心环节,是当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纪检体制变迁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建国后纪检体制变迁的现实逻辑分为制度与历史两个环节。制度逻辑是纪检体制变迁的结构性前提,而历史逻辑则塑造了纪检体制变迁的特殊形态。对现实逻辑的把握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纪检体制变革中约束性因素的廓清,而且有利于我们对制度约束下的纪检体制创新问题作出相对客观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代表性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提出一个对相关研究的批判,指出已有研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对经济转型和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兴衰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忽视.而重新思考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衰落,并将其与对经济转型的研究加以整合,从而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研究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才能够将对经济转型的动因、绩效和走向的分析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史切片对比分析明朝与清朝榷盐体制变迁轨迹,梳理了明朝盐制由宋朝之“折中”制变通为“开中法”,同时以“纳马中盐法”、“纳草中盐法”、“纳布中盐法”、“纳铁中盐法”相继参照补充.而盐制坏于“存积”,随之以“折色”制,却损于“余盐”制,“纲网”盐法,开商专卖之滥觞.清初修调“纲网”盐法,但实施“报效”、“加价”、“加耗”导致盐法混沌.陶澍改票盐,只是历史浮萍,曾国藩暂时举措“保价”与“整轮”两策,覆被李鸿章循环纲法与厘盐制替代,盐制历史完成了循环.同时以经济管制与俘获理论进行动态解析,喻古鉴今,建立租金消散机制,还利益于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盐政史的研究[日]佐伯富著张永江译一、前言本文系查考中国古代至清末期间,在盐的生产、运输、贩卖等方面各项制度的变迁,研究该制度对国家的财政、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自古代至唐中期,山西省西南部的解州盐,唐中期至清末期间处于长江和淮水之间的淮南盐,对...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通过考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乡镇体制变迁并总结其经验、吸取教训,可以梳理出近代以来乡镇体制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规律,以期探索现代乡镇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原则、发现未来乡镇治理体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优化现行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考察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变迁,是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我国国家监察体制经历了初创和建设受挫、恢复与重建、发展与壮大、整合与完善四个阶段。此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外界环境、思想观念和政治精英三者互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制度变迁的压力,新观念的输入为制度变迁提供了牵引力,而政治精英则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鉴于此,国家监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应该从制度规则和制度组织两个方面着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监察体制的有效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关于能级对应原理中的能级稳态结构模式唯正三角形结构的观点失之偏颇。事实上,政府体制的能级稳态结构不是教条式的,它因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政府体制的能级稳态结构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它随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发展而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体制经过历次变迁正走向一条渐进、理性的道路,在保持“中国特色”政府体制稳态结构──正三角形结构的基本架构不变的基础上,随着历史—文化—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和优化,这是一条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村落变迁中的单位化——尝试村落研究的一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位体制曾经是1956年以来的中国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公有制的特征,中国的改革与社会变迁也就常常表现为单位体制或者说单位制社会的改革和变迁。本文提出,尽管单位在本来意义上是城市社会中公有制体制内人员的组织方式,但是由于社会体制的通贯性、乡村中曾经存在人民公社式的单位变体、改革以来某些村落自发学习城市单位,因此可以尝试从单位或单位化及其变迁的视角来描述、分析在一些村落中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变迁愈发受到学界关注。历史制度主义为探寻新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变迁逻辑和趋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中国成立以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经“两方分管”“三方分管”“公安机关统一负责”三个阶段。在动力结构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宏观制度结构框定了体制变迁的基本方向,决策者的理性选择以及公安、交通等部门间的竞争决定着体制变迁的具体路径。变迁过程具有基于体制路径依赖的渐进式变迁逻辑和在“关键节点”对渐进变迁成果进行制度定型的演进逻辑。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呈现出协同治理的趋向,需要通过平衡利益关系、采取渐进策略、把握“关键节点”来克服阻力,从而推动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中加重,这一困境是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的直接后果。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不断索取农村资源,阻碍了农民负担的减轻,出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制度锁闭。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根据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应从城乡一体化、乡村财权与事权统一两个方面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主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的两种路径.体制转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阻力.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信念能对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制度变迁的轨迹作了比较.弱化血缘关系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步;立法保护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最佳路径是使得自上而下的转型驱动与源自信念边际修正的内生性制度变迁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遵循其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紧张,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遵循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要着力破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依赖性路径,才能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单位社区的演变被归因为单位体制变迁的作用结果。而在单位体制的变迁过程中,住房体制改革是促使单位社区演变的一个具体的、直接的动力机制。住房体制改革通过将住房从国家和单位所有转变为居民和职工所有,带来了对产权的确认和择居自由,导致了传统单位社区的杂化,并使其演变成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空间居住分化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  相似文献   

16.
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缔结的原则和表现形式体现了彝族族权、父权、夫权的宗法性特征,分析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有益于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对流通领域的考察迄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就我考察宋代盐运体制时发现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试论如次。 宋人对当时的官盐运输,大多笼统地称之为“纲运”。仿佛所有的官盐,其运输方式都纳入官运体制似的。其实,这只注意到运载品的所有权,而对于运输环节中官府与民户的复杂经济关系,则一概未加审视,事实上,在运输环节中,运费、载运工具等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劲松 《中州学刊》2005,4(5):102-105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个不同方向上都有所表现,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有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动态地、具体地了解民族法律文化变迁的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供销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客观地分析认识供销社的历史和现状、生存环境和变迁,是确定新起点的必要基础和提出新任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