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年前开展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被那个“理论权威”用政治批判压了下去。论战一方的代表杨献珍同志始终没有机会就这个问题公开发表过看法,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进一步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与外界隔绝了十多年。在今年六月号的《学术月刊》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杨献珍同志的一篇文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杨献珍同志在文章中说,杜林、林彪和“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都借助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一命题,我们很同意这一看法。杨献珍同志又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不可能有唯物主义的理解,更不可能有既是唯物主义又是辩证法的理解,肯定地认为“思维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央还提出了批判先验论,这将会把全党全国干部的哲学水平,把干部识别唯心主义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批判先验论的运动中,对于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没有触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客观唯心论,也是主观唯心论,也就是先验论,而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些人却把它认为是唯物论,甚至认为是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是恩格斯肯定了的,以致在哲学战线上引起了思想混乱达二十年之久,尚未得到清算。现在应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洪啸涛同志在《江淮论坛》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试论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上的分歧》(以下简称《试论》)一文,对杨献珍同志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学术月刊》,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杨献珍同志在上海的《学术月刊》上发表文章,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这是关系到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理解和应用的大问题。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搞清楚。对此,我们也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的问题,我有很多意见想向组织上陈述。组织上几次指示我要照顾目前斗争的大方向,说目前斗争的大方向是反对先验论,宣传反映论。若现在提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问题,怕干扰了斗争的大方向,妨碍了反对先验论、宣传反映论的大斗争。昨天(四月十九日)又听到说,大搞先验论,破坏反映论的,是一个大阴谋集团,目前的斗争大方向就是针对这个阴谋集团的。还听到说陈伯达也同这个阴谋集团有关系。要是这样,我觉得目前提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问题,不但同目前斗争大方向不矛盾,而且相反,是一致的。这个问题同陈伯达也有联系。因此,我想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向组织上陈述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具体的,辩证的同一(统一);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整体上讲,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说的就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我们认为,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学说,说成二者“等  相似文献   

7.
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的同一性,乃是两种范畴。这两种同一性,字面虽同,涵义不同,必须加以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以唯心主义范畴的同一性的意义来了解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同样,也不能以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8.
不能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与辩证法的同一性对立起来而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争论的实质,尽管有些同志故意模糊了争论的焦点,把问题说成是“名称之争”,“唯心主义用语与唯物主义用语之争”,“对经典著作词句理解不同之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一大堆争论问题中看到争论的根本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9.
现在,讲这个问题,是旧事重提。为什么要重提?原因很简单:有些问题,搞不清,想不通,解决不了,所以,本着党的“双百”方针精神,冒昧地再提出来,请同志们赐教。一、“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命题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共同的根本的命题和理论,有其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得出: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两者是一个东西的同一性论。这是唯心主义的根基,在西方哲学史上是公认的,一些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也是这样论证和肯定的。这个问题,见我们1959——1962年期间发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面的文章,为了节省篇幅,这里不再重述。有的同志说,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家,因而这个命题在他那里是特殊的、不同的。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前前后后已经争论了许多年;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意见”(不止一篇文章)。我无意再写文章,只在这里略加评论。“第三种意见”对争论双方的观点概括为: “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的等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唯心主义一万年以后还存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唯心主义的科学论断 ,觉得是一个怪问题 ,难于理解。其实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 ,并不难懂。随着将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阶级的消灭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和阶级根源逐步消灭了 ,但是还存在着认识论根源。这是唯心主义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第三章《分类·先验主义》中 ,批判了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阐述了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杜林抬出纯数学这张王牌为自己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辩护 :…  相似文献   

12.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多年。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不是自身等同而又包含差别的。事物只能与自身相等同而不能等同于他物 ,否则 ,万事万物之间就没有差别 ,无法区分了。任何事物内部又无不包含着差别。这些差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融合或分化的运动 ,并从这种运动中产生旧质到新质的发展和变化。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本意是指———虽然主张“存在第一”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然而如果像黑格尔那样 ,他的“存在”是其“绝对观念”(思维 )的派生物 ,二者是“同一”的 ,那么黑格尔的“存在第一”就变成了“思维第一” ,本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倒置过来”成了唯心主义观点了。因此 ,不但主张精神第一的是唯心主义 ,而且主张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 ,也是唯心主义 ,并且是最新形式的唯心主义 !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总括性哲学专著《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系统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并明确将其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与自然界何者第一性,即思维内容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它构成了认识来源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思维形式问题。它集中反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不仅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而且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内部,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这个问题,在近代哲学史中,成为各派哲学斗争的中心课题,而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争论得尤其激烈。黑格尔在谈到当时德国哲学界的状况时就曾说:“现时哲学态度的主要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的性质和效准,而且关于真理的问题,以及关于认识真理是否可能的问题,亦均以思想与客观的对立为中心。”他还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反复强调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黑格尔的全部哲学就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和统一这个问题展开的。因此,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黑格尔这一思想,对于现在我们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哲学家杨献珍同志六十年代给中央高级党校学员上课的讲话《〈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突出的特点是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鲜明地对立起来,围绕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对唯心主义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指出唯心主义是一种反动哲学,其认识路线与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有着根本的分歧,应该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孙春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下旬接山东省济宁地委党校教研室孙春山同志来信称:在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对第二章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同志们理解不一,难成定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命题,明明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等同于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论点,但为何对这一命题要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来肯定?诚然,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而且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并且是实践把二者沟通起来;但这能纳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之下吗?……现在是否人们把这个“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把这个唯心主义的命题,硬要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呢?马列原著人们已经学了几十年了,对其理解,应该有个定论。我们的理解不知对否?……  相似文献   

18.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凡是古今中外各派哲学共同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贯彻在哲学体系各个部分中的共性问题,都应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应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1972年版,第14页。)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即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也就是所谓哲学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中,王若水、撒仁兴等同志认为思维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的统一体中。诸松等同志则认为:这统一体是实践(见“理论与实践”今年五月号),并且认为:如果承认思维和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这一统一体中,就会得出唯心主义结论。那么,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