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程——人类消解社会危机的新工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和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急需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社会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应用基础学科。社会工程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宗旨,以不同社会规律之间的整体关联、协调的方式方法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建构和选择,探寻促进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发展趋势,消解人类社会危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社会基本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表现为它自身中的多种社会矛盾的茅盾统一体。但是,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人类社会的其它社会矛盾,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所规定,因此,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自身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选编的文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如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把社会主义定义为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非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是与共产主义社会并列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要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5.
简论社会哲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过程、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理论。它是与自然哲学、思维哲学平行居干第二层次的应用哲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本质论、社会结构论、社会过程论、社会规律论和社会自由论。构造社会哲学理论体系,要运用系统方法,以社会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为主线,以社会活动为逻辑起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资本论人手,构建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助人系统,在实践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街道、社区为纽带,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以非营利和非政府组织为补充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模式,来改变弱势群体的地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通过社会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的逻辑要求,它不仅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定位和现实选择,更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与国家协同进步为系统目标。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以完善消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排解社会纠纷、化解社会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实现社会良好治理。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积累民主治理经验、民主进步动力和民主制度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通常说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系统性、体系性等特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突出上述特征。而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更加强调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社会性、地方性和法治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纳入社会建设视野,还应当纳入整个改革体系,坚持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相衔接,遵循社会改革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针,并且需要侧重于加强政府建设和促进社会重构。建设以回应型、服务型、有限型、开放型、责任型、守法型为特征的善治型政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重构以公正型、道德型、团结型、自治型、权责型为特征的和谐型社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支持。然而,社会信用失范现象在经济、法制、社会等各个层面饱受社会各界诟齿。对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分析揭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有其重要的法制价值、经济价值、现实价值。因此,当务之急应当以政策为基点,以共建协同机制为核心,以权力本位调整转型为支撑,配套完善各项机制为保障,籍此建立起体制完备、机制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移民为背景,借鉴社会整合、社会冲突、社会公平等理论,根据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稳定的实际情况,构建社会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估法对社会稳定进行评估,为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监测、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设的概念在我国很晚才被提出来,这意味着社会被重新发现和理解。明确社会在哪里,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这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理解思路。社会建设何以可能,不仅要以公平为原则,建立广覆盖、适度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更应当重建以家庭、职业、社区为单位,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道德也具有多重性,按照方向划分,既包含符合伦理要求的正向道德,又包括逆伦理要求的负向道德;按照经济文化影响划分,包括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市场经济道德是基于底线伦理之上的道德层次。只有互利和信任才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人的关系由于对道德存在成人之维和规范之维的不同理解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成人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彼此同构,道德内在于人;在规范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内在”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外在”关系;成人道德与规范道德在人们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历史地表现出或相互一致或相互背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感是道德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极致形式 ,在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德性论对道德情感的功能期待过高 ,导致对个体修养的过分依赖而忽视社会制度层面上的道德安排。人的情感是易变的 ,人际沟通是困难的 ,加上道德环境的恶劣和道德控制的失度 ,都会影响道德情感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实行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公德严重失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道德不能对应有的市场经济道德体系补位也是重要原因。非但如此,传统道德重私德轻公德的特点还加重了公德缺失的现象。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道德是强调整体主义的,为什么会最终导致私德的泛滥?这可从儒家的重要典籍《论语》对私德和公德论述中寻找其源流。通过在澄清私德和公德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语》中私德和公德的内容、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康德从严格意义上提出了道德自律和他律的概念,其弊端由黑格尔指出并纠正,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以辩证唯物史观将二者统一起来。过于强调道德自律或他律,或认为道德是无律的观点都值得商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节点在于理解道德之"律"的强制性。要把道德的自律和他律真实地统一起来,既要建立适应合理伦理关系的社会道德体系,也要建立与社会道德相独立的个体道德,建立有层次性的道德评价体系,并使道德个体融入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的道德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关于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 ,强调“无私德则不能立”和“无公德则不能团” ,指出私德是公德的基础 ,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 ,培养良好的私德是第一要义 ,形成良好的公德是发明新道德和产生新民的前提 ,并明确提出“道德革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内在道德构成了冨勒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精髓。对于法律的内在道德,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的内在道德存在自身内部的张力和矛盾;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法律的内在道德使法律成为一项事业。法律的内在道德在促成规则之治、引领公民启蒙和推进对话协商三个方面对中国法治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道德异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网络道德异化是指在网络世界中,原有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道德主体丧失原有内涵,演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文章分析了网络道德异化形成过程及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控制网络道德异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个体的道德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的道德动力应作为一个伦理学概念提出 ,并从内在道德动力、外在道德动力以及内外道德动力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个体的内在道德动力由物质驱动力和精神驱动力构成 ,个体的外在道德动力由外在激励力和外在惩罚力构成。实现外在道德动力和内在道德动力量与质的整合 ,才能不断增强个体的道德动力 ,造就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个体。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本文分别就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为国家道德所不容;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