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柳州市部分社区和街道的老年人体育休闲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访谈,发现在老年群体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意愿强烈,但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方式单一,时间、空间有限,以及社区和相关部门对老人体育休闲关注的不够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老年人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在老人群体体育休闲问题上,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完善社区体育服务机制和基础设施,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渠道等对于提升老人群体体育休闲活动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年轻老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3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年轻老年人口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增长率居中,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城市、镇、乡村分析全国各地区分年龄老年人口的增长状况,城市的老年人口分年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速度较快;镇区老年人口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乡村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丰富了农村产业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缓和城市养老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影响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代际冲突、健康程度、自然环境、硬件及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均能对老年人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结合研究结论,为推动重庆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参与意愿,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模型,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维度,综合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社会融合学说及网络关系学说两个理论.研究发现: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和教育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婚姻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规模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时,个体社会资本对城市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家庭规模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鼓励农村孩子常回家看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促进疾病恢复对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讨积极心理健康与老年人疾病恢复的关系。共1 198名60岁以上中国老年人参与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积极心理健康、老年时期确诊过的生理心理疾病及其恢复情况。调查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疾病恢复的保护因素,相比积极心理健康水平高(繁荣)的老年人,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低(衰弱)的老年人疾病恢复的可能性降低50.3%,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度的老年人疾病恢复的可能性降低29.8%。老年人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疾病恢复状况越好,治疗花费、治疗时间、治疗经历和共病数量越少。将积极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干预融入老年人健康计划,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综合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在自评健康与身体健康方面,相比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和ADL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在IADL方面的影响较弱。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投入社会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乡社会环境差异,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开展社会参与提供政策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环境,以社区为依托,为城镇老年人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与“半熟人”社群。  相似文献   

7.
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寻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对社会参与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在南京市3个社区随机抽取238位老年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参与率为42.4%;有社会参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无社会参与老年人,二者在SCL总分等8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评健康、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之间呈正相关.由此可见,社会参与对于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作为评定工具,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老人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3)焦虑水平与经济状况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城市老人,而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城市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农村老人,且农村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老年心理健康内涵和研究方法出发,对老年保健的两个基本要素: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多层次社会资本内涵,将其划分为个体家庭结构型、个体家庭关系型和个体家庭认知型社会资本,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和村庄团体社会资本,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东、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全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不同省域间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③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东、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村庄团体社会资本对中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11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的调查数据,对全国高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总体较好;性别、经济水平、社会交往、生活习惯、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等因素对高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健康因素是影响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方面。分析结果还发现,适当吸烟、饮酒和经常锻炼对老年人的睡眠有促进作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完善的身体将使高龄老年人处于良好的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对老年人口健康问题的关注。2000年以前对老年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少,2000年后有关老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这说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是非常好的事情,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但是从我们收集到的文献来看。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财产、基础设施高度密集,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区域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估是保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将洪涝灾害脆弱性看作一个负面“生产活动”,构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模型,在分析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确定该地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水平差异较大,安徽及浙江远高于江苏和上海,其中,上海的洪灾脆弱性最低;从空间上看,脆弱性分布有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脆弱性高的城市分布在浙江东南沿海和安徽南部丘陵地区;降雨量、城市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等因素对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面临慢性疾病、孤独、抑郁甚至自杀等系列健康问题,国家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以在厦门市开展的实证研究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等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居家社区养老分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老年人健康分为客观生理健康、客观心理健康和主观自评健康三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有配偶及与子女合居,能够促进老年人健康;子女数、经济支持、劳务及照料、感情亲近度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不同;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个因子对老年人主、客观健康影响有差别。对此,本研究提出拓宽老年人收入来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体系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和预防保健的发展,中国人口寿命随之延长,所带来的问题便是人口老龄化。进入老年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所衰退,若无法及时发现解决,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形成不良循环。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舒适感和愉悦感,保持身心健康,应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庭照料仍是满足当前中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结果,本研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去除选择偏误影响,并进一步使用二重差分方法对家庭照料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享有家庭照料对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其中,配偶照料能够显著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但却对其健康自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来自于子女的照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家庭照料是否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也为老年健康干预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抑郁水平显著降低。多重门槛回归估计结果表明, 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收入的影响呈现非线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城市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具有更高的收入门槛值,同时农村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变化。建议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保障低龄老年人群体再就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非现金方式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家庭照料人员模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健康养老提供依据。方法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2019年7月至8月,对多阶段抽样产生的782名60岁及以上城乡老年人入户访问调查。结果老年人健康自评得分为(7.69±1.53)分,半数老年人患有至少1种慢性病,抑郁评分为(1.39±2.37)分。家庭中主要关注被调查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责任人、身体不适照料人和心理健康照料人都是老年人和子辈共同参与的模式比例均最高,分别为45.0%、39.0%和4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照料人员模式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关,但与老年人自评健康无关。结论子辈与配偶仍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最主要照料人,建议多措并举推广子辈与配偶共同参与的老年健康照料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2002年~2005年纵向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老年人社会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在方法上解决了社会健康的多维性、抽象概念的定量分析和测量误差的问题。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健康的主要方面,其中老年人自身的经济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心理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健康的关键因素,其它因素通过心理健康对社会健康起间接作用;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因素对老年人社会健康的直接影响正在弱化,但是家庭因素对老年人社会健康的间接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