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监察主任克里斯蒂娜.伯斯博士(Dr.Christine Boesz)指出: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急需消除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是国际社会针对相同的原因来进行沟通和共同工作。在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450名代表参加的国际研究管理学会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以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社会各界也采取不同措施试图遏制这股恶劣风气.2008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全国50余家知名学术期刊在武汉共同签署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这表明学术期刊勇于承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职责.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既是学术公害,又是社会公害,不仅造成学术道德沦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整个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应当认清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及危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抵制和遏止学术不端行为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文章界定了学术不端行为并做出分类,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由主体、不端行为和过错构成,认定学术不端行为需要解决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组织问题和程序问题。文章建议设立国家学术不端监督惩戒委员会、科研资金资助机构学术不端监督惩戒委员会、学术单位学术不端监督惩戒委员会等为一体的学术不端监督惩戒组织体系,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各种责任通过立法予以统一,从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惩戒机制,重建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4.
5.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也相继出台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5日,"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得到了与会各学术期刊的积极响应,并通过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现将声明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7.
试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频发,对于学术界的正常科学研究和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冲击。我国近期的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发生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类型多样、认同程度高等特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少数科学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最为根本的则是科研管理的制度缺陷。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尤其要重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不端行为准则的行为。文章在论述科研不端行为属“法律问题”性质的同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概括,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形成从利益、道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导致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国内相关制度入手,对如何防范科研不端行为进行了制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时下,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反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纷纷采取对策,如加强学风建设,强调学术自律,违章立制,规范学术行为等.在反对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弘扬良好学风方面,学术期刊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些剽窃、抄袭行为之所以得逞,一些粗制滥造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发表,与一些学术期刊审稿、编稿制度不科学,把关不严等有一定关系.事实上,学术期刊承担着对科研成果的刊载、传播、评介功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评奖、职称评定、论文答辩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必须加强内部各项制度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在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中有所作为.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与实体正义相比,程序正义更关注过程,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惩戒中有其独特价值.但受人治文化传统与行政管理主义思想影响,中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带有人治化与行政化倾向,呈现出操作执行的规则体系尚不健全、调查处理的中立立场缺乏制度保障等程序疴疾,导致惩戒社会公信力下降,给高校蒙上了灰暗之影.优化其机制需突破人治化与行政化思维窠臼,以程序正义为合法性基础,形成结构层次完善、内容逻辑严密的精细化流程,建立学术与行政、审查与处理相互分离的制度性保障,健全民主参与和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培育尊重当事主体合法权益和具有公正平等精神的权力主体.  相似文献   

11.
刘福生  冯蓉 《社科纵横》2014,(6):154-156
纠正性反馈是在外语交际语言教学中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交际教学与语言形式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国外关于纠正性反馈研究的最新成果,简要解析了不同语言流派就纠正性反馈在交际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做的研究,旨在为外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的语用能力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不端者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人们一直以来对于科学研究求真务实行为寄予期待,因此对于频发的、超越道德底线的学术不端难以接受。学术社团是学者的自发组织,在保护组织成员利益的同时,更应本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肩负起发展学术、保持科学纯洁性的历史使命。在预防学术不端、倡导学术道德的过程中,学术社团应该在明确规范、认定成果、保障法律赋予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精神近年来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行、减小市场失灵、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除了需要市场的支持外依然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推动。政府应当从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制度基础保证、兼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现实情境出发,从企业家精神的激励机制设计、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相互协调、推崇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打造和企业家精神承载主体多元化挖掘等方面入手,完善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升级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的空间组织方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集群自身特性,集群内企业容易形成战略盲点,集群发展中的战略雷同、区域锁定等可能导致的风险,都会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出现问题.要保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延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就必然要求在集群成长的各个阶段及时进行升级.地方政府可以解决产业集群升级中市场本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和升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集群政策,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实施区域品牌战略,促进区域融合等行为来参与产业集群升级发展过程,减少我国现有条件下市场因素在资源配置上的某些局限性,引导、规范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不是社会常态之下缓慢的自然更替,而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推进和加速。因此,人的行为状态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消费行为、职业行为、道德行为、交往行为等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有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还能用来作为衡量和评价的尺度吗?在多大程度上,人们行为的偏离能被社会认可与接受,而不致于走得太远,失控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之外?透过社会现象的遮掩,我们发现,人们的行为在变迁的社会环境中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行为的短期化正从消费的偏向中蔓延到行为过程的其它领地。短期行为不仅是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在生产、经营、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中追求眼前利益和直接效果,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行为也同样呈现出短期化的势态,与此相应的是公众心理在社会承受力上的日益下降。这种状态是否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姚文东 《东西南北》2008,(12):63-63
用"难得糊涂"换一个小小幸福,赔了吗?不,是赚了生日,居然是一个错误。按父母的说法,那天是阳历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我一直这样认为。可当我有一天去查万年历,却惊讶地发现,那两个日子,在我出生的那年并不重合,前后差了一天。显然是父母记错了。把儿子的生日都记错了,这个错误太严重了。于是我向父母提出质疑。父亲说,12月8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完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举全市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但距科技创新强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没有很好起到引导、激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政策工具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在1979—1989年十年经济改革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变革,旨在提高国民经济劳动生产力。虽然开始时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但政府也在努力改善非农业部门的运行。在改革之前,这些部门主要由国有企业控制,按照中央计划经营。改革中许多决策权被下放给企业,或起码下放到地方政府。例如,到1985年,大多数企业可以对产量品种、  相似文献   

19.
如今,行为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不过,人们对于如何将现有的知识付诸应用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如果认为行为科学家们在应用的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那就错了.他们在工作方针上肯定存在着某些重大分歧.有些人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主要是学术上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验证理论或者至少是通过说明一些理论问题来增进对企业中的人的了解.他们从事研究的动  相似文献   

20.
欧美的科学事业连续遭到一些骇人听闻的欺骗之冲击,1983年上半年,重大案例平均每月发生一次。哈佛和耶鲁似乎也和那些较小的学院一样出现了这种现象。如此大量的欺骗是否是个重要的问题呢? 科学界的某些发言人回答说这无关紧要,但明智的回答则认为这是个重要问题。即使所有的欺骗都无足轻重(何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月一例也会严重损害科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人们经常听说,科学是一个能自我矫正的系统。同时他们也深信这一点。这种太平思想认为:既然纸包不住火,只有疯子才会进行欺骗。我和W.布劳德曾调查过一些科学骗局的案例,最初,我们对此只是作了想当然的解释,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了每一事件的细节后,我们开始注意到它们有一种令人吃惊而一致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