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极力呈现的一种理念,亦是创新教学的极好方式。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动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在学习中学生在积极互动中积极探索、构建知识,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并以团体成绩及小组成员的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合作、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视觉中心时代和媒体融合背景下,以《新闻摄影》课程为代表的视觉新闻采摄制播类实务课成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课程教学团队以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心,通过调研精准梳理了传统教学内容迭代滞后、教学方式重教轻学、实践教学不够精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痛点”,借鉴工程教育CDIO-OBE理念和模式,为学生构建了“项目产出+情境学习+问题研究”的三维学习范式。通过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情境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考核注重过程性与结果性有机结合,并形成评学+评教双向评价体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立体化课堂,通过师生共同体和无界课堂的构建,将课程育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环节中。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进行主动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时采用传统教学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能有效地学习,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依据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我院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际为样本进行问题分析,以OBE-CDIO融合理念为研究指南,探索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进行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程课前任务和课后巩固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改革探索。不断创造条件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设计思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真正做到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全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学生利用“活动单”的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从合理科学的分组、“活动单”的问题设计、学生合作形式的多样灵活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过程基本上是学生先个人理解,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新知,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自主能动学习为主,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导、辅导,引路的作用。合作学习要把握好自学的程度、设疑的难度、探究的广度、合作的效度、点拨的深度、评价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学习活动。在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焦虑心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品牌专业的建设,需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充分调研现代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选择合适的虚拟岗位载体,然后将这些能力分解到实践课程中,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理清课程间的能力提升的逻辑关系,根据技能训练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原理构建实践课程的衔接关系,辅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恰当的教学方法,依据学习过程性评价与过关式的测试包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关注实践而且关注实践中的人,关注人的感受和体验。课程的实施,重在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适合于每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主要活动形式。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捕捉闪光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在通过实验走向学习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集体操、武术、动作技能表现力、音乐于一身的课程,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机能的基础上,以音乐伴奏,与舞蹈元素和形体艺术结合,达到以“舞”释“动”的效果.这种教学,不仅能通过技能教育陶冶情操,还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学习如何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以达到全面发展.此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此课程的学生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与学生动作表现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问题链”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将问题当成纽带,围绕教学目标,把问题链条化,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讲授教学内容的方法。将“问题链”教学法应用到高校财政学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并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财政学“问题链”教学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问题、规划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评估。在实际开展财政学“问题链”教学时,要注重展现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问题设计的逻辑性,打造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平台。实验表明,“问题链”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财政学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微课程的起源“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人们称戴维·彭罗斯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课程这个术语基于建构主义方法。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程并不必然地决定课程教学的质量,这些微片段只是允许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被他称之为“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微课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模式。协作学习中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组织机制下,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从而获得“1+1〉2”的学习效果。如《学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了学习者之间应该切磋交流,相互启迪,彼此增进知识,  相似文献   

16.
以评价促使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是《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它强调了评价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方式。尤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以及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是指将期末一次性测试分散到平时进行。用这种经常性评价代替偶然性评价,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考查,并且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成长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典原著研读课程”在现在的高校里,主要为文史哲类学科开设,而在以“理科”为主的中医学类院校,如此“文科”课程可能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故而,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医学类院校是一种特别的开始。它意味着,学习中医不仅是学习一门技术,而也是学习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学做一名中医不仅是当一名某个方向的医生,也是学做人、学做一个真正能继承传统的人;从而不仅中医作为一个技术在自己身上活起来,并且作为传统文化、价值原则的体现,也能够在自己身上活起来。一门课程虽轻,其意义却重,因其既是个人的发扬,也是民族的发扬。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当前阶段的教学课堂改革的需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这一措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高职英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原则,通过提高英语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有机地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以“大思政”格局为引领,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教书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刘学鸣 《人才瞭望》2016,(20):242-243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成果的反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衡量学生是否达成了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科学有效的评价课程学习成果,应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即建立多元化学习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