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一)准则的适用范围发生变化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石油天然气矿区权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1年1月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八项准则的通知,其中修订了《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并要求公司对执行新准则前发生的债务重组采用追塑调整法处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修订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原准则)相比,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周小燕 《浙江统计》2003,(11):32-32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及坏账损失《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实际发生额记账”。一般情况下,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按买卖双方在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记账,也就是说,在商品、产品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合同已经履行,销售手续已经完备时,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在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时,还要考虑折扣因素。商业上通用的折扣办法,包…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相比,二者在无形资产的范围、确认标准、初始计量、摊销、期末计量和无形资产损失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山西统计》2003,(4):54-54,56
针对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与出现的新问题,财政部最近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折旧的处理、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报表信息披露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也吸纳了许多国际通行的处理方法。《准则》的出台,是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强化,是对具体操作的细化。笔者在此谈一些准则的新变化和学习准则的体会。一、固定资产的定义更加合理准则指出,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准则在强调持有固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必须有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因而,企业就会从事大量有计划的研究开发活动,创造自己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自创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是对原《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修订,新旧会计准则对投资的会计处理有较大变化。一、准则规范范围原《投资》准则包括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债权投资并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新会计准则中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问题,准则范围变小。具体规范的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8.
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很多,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即以取得和完成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资产交易的价值直接体现为货币计量形态下的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转换,是通过货币计量为中介的价值交换行为。而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实施,保险公司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准备金计量口径由审慎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计提标准向公允的责任准备金计提标准转变。这一转变使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问题。文章以中国平安寿险1995~1999年间所承保的高利率保单为例,采用利源分析法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寿险业历史遗留保单利差损缺口约1300亿元,新准则的施行确实会使当年老保单的利差损缺口增加约20%,并可能造成企业每年间的经营业绩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0.
雷勇 《山西统计》2002,(10):32-33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前夕,财政部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实现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与会计准则的比较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三方面对新会计制度作了如下思考和探讨:一、《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1、广泛的统一性和更高程度上的可比性统一性是会计信息可比的前提。行业会计制度虽然做到了在同一行业、同一组织形式企业内的会计…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要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下 ,又要结合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 ,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在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出于对我国发展情况与国际接轨的考虑,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其后续计量可以选用公允价值模式。对于这一准则的提出.企业如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相似文献   

13.
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基本会计准则高于具体准则,是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可以用来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下面分别按章节具体分析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差异。一、总则旧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新准则的目标为: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对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是对我国40多年来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桉算模式的重大变革,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改革开放,使我国会计事务管理体系走向国际化、规范化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2002年1月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在原来计提存货、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是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提取的备用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一方面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下简称“新准则”)是在财政部2001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下简称“旧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折旧”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匝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完全真实性的反映,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对此许多同行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的失真,较多地将其局限在会计作弊上。但会计信息即使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也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颇为引人关注,因为该准则较之于《企业所得税会  相似文献   

20.
李征  张翠萍 《山西统计》2000,(5):37-37,44
我们知道美国会计界经过长期的摸索,于80年代中期形成了由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构成的概念框架。至此,美国才找出制定会计准则的合适道路。由此可知,财务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研究目标,所制定的准则自身必将存在着不一致性,难以被实践所接受。有了科学的概念框架、明确目标,不等于就能制定合理的会计准则,但是若没有科学的概念框架和明确的目标,则必然制定不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从无到有,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