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型"经济法是以促进或鼓励为目的的经济法规范的总称,它是经济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经济法以"限禁型"规范为主,在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问题时,"限禁型"经济法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执法困境,并面临难以解决的"信息悖论"问题。与此相比,"促进型"经济法不仅能够有效克服"限禁型"经济法的局限性,在特定领域或对特定问题解决上也比传统的"限禁型"经济法更具优势。我国未来经济法的发展方向,既要保留必要的"限禁型"规范,也应引入适量的"促进型"规范,二者应当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其法制建设的发展,经济法作为现代新型法律制度,尽管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自我巩固、自我完善的时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与现象的发生具有"共时性",这是中国经济法产生的现实性基础.经济法研究在关注"共时性"的同时,应当注重"共谋性",倡导部门法之间的功能组合研究.唯有如此,经济法研究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际经济法"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础课,应当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所面临的四对矛盾,并对解决这些矛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其中,文章特别强调高职高专经济法教学应当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经济法的研究日益繁荣与发达.与之适应的是经济法学说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社会公共性"说作为其中一家之言,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之后,几乎成为经济法学界的通说之一.因此,实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反思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中国经济将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我国需要通过贯彻、落实、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合作等来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从而发挥经济法的保障作用,消除"入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知网采取跨库检索模式对我国2000—2011年间期刊文献报道情况进行查询,研究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的教研论文是55篇。从2000到2004年五年间竟然只有一篇论文,而从2005年至2011年间发文总量为54篇;55篇论文主要关注点包括"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其他主题的相关研究等。我国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结合"经济法"课程本身特征研究教学的成果较少;二是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三是漠视实证研究方法;四是在整个经济法学研究中,经济法教学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需要国家干预说"之经济法认为,市场经济固有市场失灵之弊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国家权力进行经济干预,因此经济法出现以供给国家干预权力。但此学说存在着基本的缺陷:"国家干预"一词存在歧义,导致理解和使用混乱;以"国家干预"定经济法之名,弱化了市场自组织的价值;"需要国家干预"之经济法的目标与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之经济法的目标不符;"需要国家干预"之经济法被赋予了太多经济期望,经济工具性色彩过浓。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体制和制度问题都是经济法学传统的、固有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经济法学大有可为.住房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及"次贷"危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法,需要动用各法律部门尤其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原理,综合系统地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中的"人"是作为整体概念而存在的"社会人",经济法中的"本",则指向权利、义务。"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就是以维护"社会人"的权利为核心,以促进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认知形态。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价值本位都体现人本化的特征,而这些体征在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中有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经济法学界,效益价值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观点比较流行,但这种现点缺乏严谨的论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本文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效益价值"的概念出发,以论证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法的效益价值理论已不适应经济法的发展,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经济法以其公平、有效的竞争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评经济法学研究中的"法外论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经济法的内在特性和特定背景,经济法学研究格外重视"法外论法".经济法学研究30年的实践中,"法外论法"既已展示出在注重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保持认知开放性,遵循"问题取向"以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势,也已显露了知识筹备和学术训练不足的劣势.在今后的经济法学研究中,有必要处理好"法外论法"与"就法论法"和法学品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吸收中国本土资源,从中国传统儒家精神角度对经济法理念进行新的解读有利于经济法在中国土壤上的迅速发展.经济法理念主要体现为"社会本位"、"平衡协调"与"以人为本";儒家精神主要归纳为"仁义中和".尽管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然而将两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存在诸多耦合.同时,从现实的表现看,经济法理念中蕴涵了丰富的儒家精神.儒家精神对经济法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法理论是以经济为出发点和核心,其经济法的存在价值是通过经济法授予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对市场经济缺陷进行弥补,以实现社会经济在国家干预下的发展。但是,这一学说的经济法受经济役使,被定位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的经济领域,经济发展成为经济法的导向。实际上,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界之经济法,并非以经济为其要旨。法学界之经济法有着独特的调整主体、调整工具、调整对象、调整目标和调整价值,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协调机制从社会经济关系各主体间利益和需要的经济法权要求入手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16.
"增量利益关系说"是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法学者陈乃新提出的从"增量利益"角度研究经济法的一种学术观点.它从时间维度方法入手,得出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和实现剩余并相应地进行剩余的分配和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关系——增量利益关系,从而把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它的研究视角对发展完善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存在来自国计与民生的"双重压力",其缓解或释放是应予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揭示"双重压力"与经济法调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推进经济法的价值论和发生论的研究;从经济法权义分配的角度,有助于分析"双重压力"的成因,以及缓释压力的经济法路径;经济法系统中各类具体制度的综合调整,对于缓释"双重压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提出学术研究要破除"凡事追溯历史"的观点,印经济法产生于市场经济社会,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社会无经济法可言.其次,对经济法起源中的改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种思潮进行了反思.最后指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为市场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相应的经济法体系主要为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开瓶费"案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如何规制不合理收取"开瓶费"的现象,司法机关如何合理解决该类案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既有认识进行梳理,揭示传统民法分析模式的不足,提出应当从经济法角度出发,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有制度及相关理念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应完善相关制度,着重从其行业自律、"酒牌式"经营等手段对该类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平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灾难是文明的衍生物,我国当下需要灾难的规则化治理.规则化治理和经济法在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灾后重建法案"具有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灾区市场生态重生的政策目标,因此,"灾区重建法案"应具有制定基础、实施主体、适用务件、政策工具及其目标等要素.灾区重建也离不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