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广洁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介子推随晋文公创业多年,在文公主政后却隐居深山,为世人称颂。《史记·晋世家》载:“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绵上所在,传统的说法是山西介休。最早持此说者是杜预,继而有郦道元、乐史、顾祖禹等。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晋国力渐强,但尚在开拓晋南地区,势力还未及霍山一线,霍 相似文献
2.
守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地名字与一般字读音不同,称之异读,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不少地方都有。苏州市的异读地名字,据石汝杰、张家茂两位先生的统计,有四十四个之多。其实,这里还没有算历史上的异读地名字。苏州市地名异读现象较为突出,一般人,初到苏州,觉得奇怪,请教当地人,每每不得要领。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一点小小的考证,鳞鳞爪爪,随时录下,以求教于方家。吴苏州市冠以“吴”字的地名有:吴县(市)、吴江(市)、吴趋坊(平江区内)等。这些“吴”字。苏州话,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大阳蛮原居地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再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研究民族历史地理应以民族的活动为主导。本文对南北朝时北附的大阳蛮着重考察其与南部大阳蛮的联系,指出齐梁时势力强盛的大阳蛮原居地应以大洪山区为中心。刘宋时沔北诸蛮以山蛮最强,亦可证成此说 相似文献
4.
杨仁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57-60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梅山蛮溯源为起点,以"参考神话,还原历史"为目标,查找、梳理、辨识先秦述苗典籍,对"古越与梅山蛮"、"大禹与会稽山"、"会稽山与瑶族"、"平王与高王"、"水浸天门与伏牺兄妹"、"茅、苗、梅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究,昭显了古越文化影响现代瑶族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吴晓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1):98-102
<金瓶梅词话>存在一种五果五菜用菜礼制,它是由五种干果、五种肉食组成,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一种饮食风尚,这在明代人所撰的史料、笔记、地方志及小说中都有大量描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明朝统治者政治上的提倡,历史上的承继,明代经济生产方面的特征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6)
认真解读朱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关心、帮助、扶持以农民、城市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为主的弱势群体,将成为今後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朱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1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都和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救济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在谈到2001年的工作成绩时,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人数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实际增长、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都被列为重要的成绩。在总结2001年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7.
李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在南方,各民族也加强了与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特别是江汉地区“蛮”汉民族关系的发展更为突出,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 提及蛮族,必定会使人想起古代“四夷”之说,即“蛮、夷、戎、狄”的概念。最早在甲骨卜辞中就曾有商代征夷方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直至《礼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唐子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59-160
《史记·晋世家》所载与赵衰、栾枝等同在公元前622年去世的"咎季子犯"当为"咎季(子)","(子)犯"盖涉狐偃之字而衍,狐偃卒年当在公元前629-628年间。 相似文献
12.
陈松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5-7
通过岳麓秦简与睡虎地秦简的比较研究,发现睡虎地秦简中的"将阳"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荡",而是秦汉时期一个特定的法律用语。"将阳"就是"将阳亡"的省称,它是相对于"邦亡"、"阑亡"而特定的一种犯罪程度最轻、处罚也最轻的一种逃亡。 相似文献
13.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武陵蛮,病死军中,后当地形成广泛的马援崇拜民俗。通常认为马援身故之处是沅水壶头山,今据史料考证及民间采访,认为应是澧水上游的张家界天门山。 相似文献
14.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9,(4)
学射山是古代成都北郊的名胜。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三国时蜀后主刘禅曾习射于此,故名,见《三国志》;另说又名叫“斛石山”,见《太平环宇记》,斛石与学射音近,也可能是后人逐渐叫成了学射山。宋代的学射山既是官民习射场所,又是春游盛地。北宋大学士赵抃有游学射山诗:“剑川风俗喜时平,上巳家家出郡城。射圃人稠喧画鼓,龙湫波净照红旌”,可知当时春游盛况。宋人文同《丹渊集》也记有:“成都晏会,一春如常,然各有定 相似文献
15.
付嘉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69-71,79
关于李之仪生平行状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争议未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考辨认为:李之仪及第时间当从《全宋诗》定为熙宁六年(1073),其任县令的万全县当为万泉县,从军鄜延时间当为元丰四年(1081)九月,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年底被辟出使高丽,次年初正式出发,元丰八年(1085)回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相似文献
16.
田晓岫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司马迁撰《史记·西南夷列传》,文末以“太史公曰”作点睛之议:“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说汉代有关西南夷的若干历史事件,是由在番禺(今广州)见到枸酱引发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家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
1991年上海举办了“中国五千年服饰展”,展示了我国灿烂的服饰文化概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近几年我参加由陆锡兴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器物大辞典》编纂工作,负责“帽”类词目,共收词目六百多条。每条词目的书证来自正史、笔记小说或类书等著作。资料收集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应该说是比较齐全的。根据编写要求,我对每种帽子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邓廷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
如同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拉萨的望果节、博峪的采花节、甘南藏族的浪山节、嘉戌的若木乌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黔灵苗家的四月八……一样,只要提起火把节,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与这特殊节日不可分的地方与民族——陡峻广袤的大小凉山和扩悍的彝胞来。的确,火把节无疑是彝家最欢乐、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旧历六月二十四之夜,彝胞们手执火炬在寨周的田间旷野呼啸奔跑,名日“驱鬼”,然后来到林间的空地上歌舞畅饮,且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等比赛,当然更少不了恋人们以琴弦歌声相倾述,及欢舞后的幽会。……前人曾有诗记云:“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相似文献
19.
尹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林季仲小考尹波关键词:林季仲,生卒年,世系佚文考证林季仲,字懿成,号芦山老人,浙江平阳人,有《竹轩杂著》六卷(四库全书本及永嘉丛书本)。《宋史》无传,清陆心源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两浙名贤录》等为之列传(见《宋史翼》卷十),但无生年、卒年、世系等... 相似文献
20.
螽斯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邬文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本文要考证《诗经》所载螽斯科昆虫螽斯、草虫、阜螽、斯螽和莎鸡等的虫属分类、雌雄配偶、俗称和统称等,以纠正目前的聚讼纷坛的混乱状况。一、台斯、蚣与蝈蝈合斯是(周南·螽斯)描述的一种昆虫,(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和方玉润(诗经原始)等古人注疏,陈子展(诗经直解)、金启华(诗经全译)等今人的注译本,都认为党斯是专有名词,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虽然这些著作都认为螽斯为一种昆虫的名称,却对其虫属分类有螽蝗两种不同的看法,笔者倒很赞赏陈子展(诗经直解)注:“台斯,届昆虫直超目合斯科。雄者长寸许,绿褐色。前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