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学生有其区别于一般本科生的特点,加强高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非常必要。要提高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按照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遵循品德形成规律,切实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全新的行为养成观念、增强养成情感、巩固养成意志、规范养成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摘要本文研究小学品德课活动化实效性研究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随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确立,以及对关注儿童生活,回归儿童生活之教育理念的提倡和传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在尝试着改变原有偏重教学性目标,忽视学生个性和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开始注重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为前提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的生成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指导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品德与生活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就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小学品德课活动化实效性研究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随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确立,以及对关注儿童生活,回归儿童生活之教育理念的提倡和传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在尝试着改变原有偏重教学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聚集于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收获.本文重点就《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三个问题作简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德育实效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班通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合理地利用班班通,促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往课本外延伸,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最终促进品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1,(7):140-141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针对性、实效性 街道坚持“内容因需求拓展,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在实践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有效开发和利用《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资源,应立足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学生生活资源、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多。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呵护与关怀。那么,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谈几点体会。一、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投入教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多少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落实到位不佳,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生活化的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创设情景,丰富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活动、体验、内化,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上好品德课,提高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品德课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陷入进行道德知识说教,学生厌烦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品德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党史档案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可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阐释中共党史档案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探讨中共党史档案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提出保障中共党史档案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影响着思政课功能的实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不够合理几个方面。提高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切实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进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  相似文献   

17.
李晓燕 《决策探索》2008,(16):50-51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这就在原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中,又增加了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这首次在中央文件中被正式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学科历史教学是课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轻松地遨游历史世界,让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与历史对话中呢?本文对现行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内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教学内容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为切入点,创新教育理念;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导向,深化教育内容改革;以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教育主体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国虽 《经营管理者》2011,(1X):298-298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表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