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秉颐 《云梦学刊》2011,32(4):11-12
学术大师在学术领域都是有"立"有"破"的。首先要说明,此处所谓"立",指学术大师在学术上提出的有价值的新理论、新学说,无价值者不属于新理论、新学说,自然也就不属于"立";此处所谓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学派欲取代旧的学派,一要有人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新的理论宗旨,二要有得大力者破除肃清旧学派的残余影响,标举推衍新宗旨,使学者景从,蔚成风会。在清代,常州词派之取代浙西词派,张惠言做了第一步工作,周济则完成了第二项大业。 乾嘉之际,词风衰颓。浙派末流“巧构形似之言”[1]既鲜深情,又乏高格.[2]张惠言顺应时代风会,以风骚旨格相号召,以比兴相附会,确有震聋发聩的作用。然而张惠言并非有意开宗立派,《词选》选词又太严,以比兴说词也失之牵强。而继起者董毅鲜有理论建树,其《续词选》一书也不能尽得张氏旨意…  相似文献   

3.
“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时至今日,传统观点(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哲学工具书及有关的认识论论著)把“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仅仅解释为: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取得的;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首先说明,本文的出发点是从个体认识的角度来谈“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的。因为,有无限认识能力的整个人类认识主体对无限发展的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现实中的有有限认识能力的个体认识主体对一个个有限的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4.
古人治学,讲究“为天地立心”。在史学研究中,“立心”即探索知人论世之道,揭示通达明变之理。史家需富有学术良知,潜心探索历史真理,方能弘扬历史正义;史家著述旨在“立信”,讲求“无徵不信”,只有树立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形成言之有物、质朴通达的文风,方可留真史、信史于后人。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无论是社会呼声还是实际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已由放松导致成了“低温”态势。这一态势,恰恰成了极少数人煽动组织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可乘之机。现在,痛定思痛,该是冷静地思考并切实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一、认识上的偏颇,使精神文明建设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这主要表现为:1、片面地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中心”代替一切,排挤其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我国当时的形视历史经验,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决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对秩序的强调始终充斥着本体论情结和常态化思维,力求用社会进化论、客观规律性、整体统一性、稳定可控性等理念范畴来把握社会历史运行态势.近代以来,日益盛行的资本逻辑以物化思维遮蔽了人化思维,理性化的社会秩序观绑架了个体意志,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却没能使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得以彰显.后现代主义秩序现在瓦解常态世界秩序统一性的同时导致社会陷入多元纷争和虚无主义等混乱境地.基于以上社会治理思维逻辑的局限性,新常态思维寻求“破”与“立”相统一的新秩序观,倡导自我改革与创新的全民发展观,这是一种注入了人文精神的新实用主义.它从常人社会出发凸显民众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改革、法治以及价值观等建设真正面向现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提出“软硬”结合律的根据1.理论根据。理论根据可以从三方面来看。首先,从精神文明概念的本意来看。精神文明是指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指人类智慧、思想、文化科学、道德的进步状态。这里要特别区分以下三对概念的不同含义: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精神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包括思想意识形态在内,是以思想意识形态为主导(核心)的,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 ,是对我们党“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 ,对于加强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充分认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德治国”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建设“牺牲论”驳论唐能赋江泽民不久前在广东考察时再一次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物质文明都不应削弱甚至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代价,而应积极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江泽民的这一论述,是我国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针。历历在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崇庆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早,坚持得好,成效显著。去年,县委又将该县农村广泛开展的党员“三带”、农户评“三户”和创建文明村的群众性活动,概括为“331”工程。经过实践,取得了新的成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一、“331”工程的由来“331”工程是崇庆县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个县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从1981年开始的,其实践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步曲;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则有两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不但必须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全新的深刻的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都曾对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进行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也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则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来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理论、实现的方法和手段、目标和方向.我们应该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方位地抓好我们本地区、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上海各高等学校在深入进行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课程的整改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辩明。即是:这些学科要破什么,立什么?“破”和“立”的关系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得从现状分析起。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的教学在1953年的教学改革后起过一次大变化。那次大变化从总的方面来说,是用社会主义的教学体系去代替资本主义的教学体系。按照国家有计划建设的需要设置了院系、专业和课程,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教材代替了旧教材,并  相似文献   

14.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 ,打破了平均主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难点 ,攻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弱点等等  相似文献   

15.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齐集天安门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把持下的“巴黎和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我国山东所强占的权利;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争回青岛方罢休!”等爱国口号。会后举行了壮烈的游行。但游行队伍走到外国使馆林立的东交民巷口时,却不许进入,因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订立的《辛丑条  相似文献   

16.
足球比赛队员的阵列惯例是以“四四二”排列的。1982年3月,巴西队在同西德队的一场足球赛中,突然摆出闻所未闻的“二六二”新阵式,迫使以打攻势足球著称的西德队退守后场,终遭败绩。这出  相似文献   

17.
18.
“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这段指示深刻地揭示了宋江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就是搞投降,搞修正主义。一宇之易,从根本上篡改了梁山农民军的政治路线,也从理论上修正了他们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06,(5):137-141
韩愈、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座大山,他们各自构建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世界,他们以其博大和深邃奠定了自己在唐、宋文化史上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至赢得“韩潮”、“苏海”或“韩海”、“苏潮”之称。最早对此评价的是宋人李涂,他在其《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海  相似文献   

20.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