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形成的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陈云,学习他的高尚品格,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云高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是共产党人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建议陈云学习哲学。此后,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深刻的哲学修养。经过艰苦学习和认真实践,陈云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  相似文献   

2.
陈云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价值和方法论本质,体现立场、观点和方法相统一的致思倾向,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新概括.陈云哲学思想启示我们要进一步端正对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打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底,发扬"只唯实"的科学精神,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3.
陈云堪称毕生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早在青年时代,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敏而好学,在大革命浪潮的洗礼中就阅读过许多马列书籍。30年代,他在莫斯科列宁学校学习时就因成绩优秀而获“突击手”的称号,之后他还组织过西路军入疆部队学习活动。这为陈云终身倡导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陈云力主终身学习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延安时期。当时,中央组织部内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小组,集中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论著,特别是学习哲学。这个学习小组坚持了4年多,由于学习好又坚持得好,被评为中央机关的模范学习小组。陈云在领导中组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规律和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是文本与诠释者的互动。实践性和缺少全面详细地阐述自己基本观点的文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点,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它的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从客观方面看,中国人是以苏联哲学为中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从主观方面看,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领袖的个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起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三种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27年,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7—1949 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1949—1978年,在两种思想的斗争中“左”的思想日渐占据上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出唯意志论的特点;1979年以后,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特征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 ,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 ,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 ,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 ,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党中央一再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位老一辈革命家语重心长地叮嘱,要认真学点哲学。江泽民同志的国庆讲话反复强调,干部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建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够重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这里既有实际问题,又有理论问题。它的正确解决,就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坚持实事求是,洗刷唯  相似文献   

8.
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 ,就如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从方法论上进行了思考 ;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当代文化价值 ;并从“问题意识”、“科学技术”以及“直面文本”、“直面哲学”和“直面时代”三个维度 ,深入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考察卢卡奇在其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路进行深度剖析的运思轨迹,我们会发现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条追寻认知与自由的道路。这奈道路曲折迂回,先后经历了形式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三个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地往前推进,但最终未能摆脱自由与必然、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二律背反”困境。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10.
贺伟 《老友》2009,(1):8-10
陈云同志一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又很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自己总结出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又很平易近人,善解人意。陈云曾两次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会议,尤其是1961年在庐山期间,留下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命题。1980年以后,我国哲学界对这个命题展开了讨论。经考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其哲学时,尚不了解“三大发现”的内容。因此,“三大发现”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个错误命题是怎样提出和流传开来的?据笔者粗略考证,它来源于日丹诺夫在《西欧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日丹诺夫的错误命题所以能广为流传,乃在于我们的学风不正,犯了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命题还有许多。由此可见,完整、准确地理解、阐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也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陈云为共产主义奋斗的70年征程中,他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学习和实践陈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就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信仰,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有三个渊源:结构主义者拉康的“症候阅读法”、巴歇拉尔的历史认识论和科学哲学观点以及斯宾诺莎唯理论的方法论。通过对其理论渊源的探析表明,如果把阿尔都塞的思想仅仅表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他说成是结构主义者难免有些以偏概全。相反,用“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更能表达其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陈云的遗产     
90岁的陈云走了。身后遗物:3卷《陈云文选》、少量存款、上百盘评弹磁带和对子女的教诲。 1994年夏初,陈云因肺炎住进北京医院。1995年4月10日中午,簿一波到医院看过他后,他听了一会儿评弹,然后休息。14时,他的心脏急剧跳动,心律紊乱,14时04分,这颗跳动了近一个世纪的心脏骤然衰竭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毛泽东生前评价陈云: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到要点。 他一生不愿宣传自己。1945年,他说功劳,第一,人民的力量;第二,党的领导;第三,个人才智,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了。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卢卡奇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式的解释模式,形成了以“总体性辩证法”和“实践”为基础,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意识批判为核心内容,以捍卫人的价值和自由为基本价值趣旨的文化哲学。青年卢卡奇的文化哲学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原则,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8月5日上午,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哲学组负责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委员会执行会长、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前来我校与哲学系部分教师进行座谈,我校校长张岂之教授会见肖前并进行了亲切交谈。座谈中,肖前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应该研究和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去启迪人们的思想。由于过去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哲学理论的宣传和研究严重的表现为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唯经典”、“唯  相似文献   

18.
冯定(1902—1983)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优秀理论工作者,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六十年代初期,冯定同志虽然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但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战斗意志。直到逝世前,他还用文章、书信、谈话等方式,向广大青年和干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最近,陈云同志为出版这位理论战线上的老战士的文集题了书名,充分体现了对冯定同志的肯定,也是对这位长眠于地下的“真理的探索者”的最好慰藉。冯定同志的学术著作和文章有一百万字以上。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主要贡献,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艾思奇一生的哲学道路经历了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三个阶段,依据各阶段的时代需要,他的哲学研究也相应地凸显出大众形态、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三种态势。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哲学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与时代形态的辩证统一。研究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形态演变,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死亡哲学研究中,有两个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正确地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及中国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我国哲学界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是当今世界死亡哲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是我们时代居主导地位的、不可超越的死亡哲学,它的产生是人类死亡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是,迄今为止,许多西方死亡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思想不置一词,以沉默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轻蔑,而一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竟也学人嘴舌,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重大成就。例如,波兰和东欧当代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亚当·沙夫在他的《人的哲学》一书中就模仿西方学者亚历山大·科耶夫的腔调,反诬“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把自己的注意力专一地集中在伟大的社会进程及其发展规律上,以此掩饰他们那种用沉默所表示出来的”对“死亡问题”的“蔑视”。①鉴于此,科学地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就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