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36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总结提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为中心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论提炼,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面临三大经济理论问题:一是如何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三是如何科学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与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需要在系统分析上述三大理论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三大理论分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3.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厘清和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中国底色和社会主义属性等重要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注重观照时代的深刻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立足中国底色,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实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以及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关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问题,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核心要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中国底色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等重要问题,有助于准确理解其核心范畴和内在逻辑,有利于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3-3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色和精神内核,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引,其与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和发展理念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创新,集中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实现发展""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以及"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三大根本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严肃回答,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马克思独特的方法论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为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逻辑的演绎,开始于最抽象也最简单的范畴并具体再现事物的本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从劳动产品这一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开始,找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史规律相统一的逻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及其依据的范畴进行分析,由简单的抽象上升到丰富的具体总体,完整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全景。 相似文献
6.
乔晓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09-1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中国化与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理论本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按照原理论、阶段论、对策论的理论逻辑,在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首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模型中引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而刻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机制,然后从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开放经济以及资源环境经济等维度进行模型拓展,最终将生产关系的调节落脚至对策层面的经济改革与经济治理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理论体系的内容,可以考虑由方法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开放经济、资源环境经济、经济改革与经济治理等十个核心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7.
易棉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3):30-36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关系视角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发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确立于苏联,发展于中国,出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种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个新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历史研究,第二步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中抽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黎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6):188-1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从最初掌握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武器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过程,不仅意蕴学习、批判、借鉴的理论生成,更为主要的是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践养成.从中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玉汝于成,是怎样的民族力量聚化为怎样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9-76
从学术和学科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做出的独特贡献。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许兴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出发,通过考证和校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从澄清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片面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新阐释,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正本清源"和创新发展,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探讨,以及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及改革观、倡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等六个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88-96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基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其实现形式既受制于一国的经济交往方式,也深受一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毛泽东开始,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基于中正仁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实际,概括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发展特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结构协调与平衡为基调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方法,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经济结构协调与平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5-42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由于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正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取得了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理论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比较与综合贯穿整个过程;应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从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伦理基础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构建"比较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贾廷秀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将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并列 ,这是政治发展理论上的重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政治文明内涵、性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阐释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概述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必须坚持重在制度建设,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为战争年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精神和价值支撑,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井冈山精神对于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的巩固和实现,为构建合理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房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韩瑞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0,9(1):54-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试图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方向等方面 ,来阐述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张忠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贯彻“双百方针” ,坚持“六条标准” ,是毛泽东 5 0年代提出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毛泽东从方向与途径、“一花”与“百花”、“两家”与“百家”、“放”与“收”、“削弱”与“加强”等不同角度深刻阐发了坚持“六条标准”与贯彻“双百方针”的若干辩证法原则 ,为我党在新世纪确立“唱响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的方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平昌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4-7
就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层次进行论述,并分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间的关系,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纯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6,48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针,开辟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新的形式,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来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此建构起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平昌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7
就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层次进行论述 ,并分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间的关系 ,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民主制度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