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秦儒家认为,道义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具有绝对的优先性,道义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价值源泉,也是评价社会政治生活的最终依据。道义优先贯穿于先秦儒家的义利、王霸之辨,先秦儒家根据道义原则判断功利,拒绝了结果主义的考虑,强调功利只有符合道义才有意义;根据道义原则品分政治,认识到王道合乎道义,霸道讲求功利,形成"尊王贱霸"的立场。先秦儒家用道义这一最高标准制约功利、区分王霸,形成了对优良社会生活的基本设想。总之,先秦儒家义利观遵循道义优先、以义制利再到义利统一的逻辑,孟荀对义利、王霸关系的认识不存在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推行的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礼治是通过等级礼仪制度、政治运行规范、社会生活原则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礼治秩序是儒家建构理想政治秩序的核心元素,也是儒家治理社会的目标,其内容及合法性思想主要包括:君民有别,等差有序;情欲难免,节欲礼控;礼本法末,德主刑辅;礼乐之统,以乐从仁。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挑战,"吸收"、"转化"礼治秩序思想和经验,对当代政治秩序化建构有着举足重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义”观念是古希腊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的“正义”女神就是人们手中掌握的丈量土地的二脚规,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公平原则的追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尤其是种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人住、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庞杂的观念。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就是在对古希腊传统的正义观念进行总结、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而系统提出的,并使之成为其整个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把古希腊的传统“正义”观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完成由"凡"而"圣"的生命升华。"道始于情"命题则表明,情感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导性问题。基于这两个命题,可以说,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是"情感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包含有丰厚的正义论意蕴,包括:"仁爱"概念中的关系论域,"正名"思想中的规则意识,"中庸"之道中的平衡追求,"忠恕"观念中的普遍取向,"重义"倾向中的道义精神等。挖掘这种正义论意蕴,有助于克服当前正义理论研究中本土传统缺失的弊端,使我们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正义理论的时候,充分接续儒家正义理论之优良传统的根基和源泉,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政治理想--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即对道德理想国的寻求最终变成了非道德的道德专制.这一悖论直到黄宗羲时才大致显示出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一悖论提供了基础.从他的思想中,我们会知道,儒家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是建立在封建小国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个疆域很大的封建国家内建市圣王之治,那么得到的可能是暴君专制.秦统一以后的政治基本上和圣王之治无缘了.所以,黄宗羲呼吁回归封建状态,重建三代圣土之治.然而,国家疆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圣王之治的前景不容乐观.向圣王之治的回归也许是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思想史研究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1)),这一对话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思想史负载着历代思想家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着以往时代的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解和思想家的道德诉求。我们有理由假定,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我们一样,都有着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的强烈追求,只不过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政治思想史的视角而言,古往今来的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分配的正义原则与道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芳 《齐鲁学刊》2003,(1):76-79
在经济分配问题上 ,仅仅坚持现有的正义原则是不够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正义原则必须得到道义精神的补充 ,在经济生活中 ,基于道义的分配是现实存在的。在实际操作上 ,道义精神的发扬以一般正义原则的有效贯彻为条件 ,并且可以纳入到一般正义体系中得到落实 ;正义原则的完善以社会道义要求的提出为动力 ,它的被执行也离不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建构的具有浓厚道义色彩,同时兼具平等、友爱精神的友道体系奠定了中国传统友道的基本精神.然而先秦儒家的友道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先秦儒家在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内圣外王”之道对西周的友道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儒家化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是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的司法价值追求,是儒家德、礼、政、刑综合为用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最终归宿。在西汉复兴整合先秦政治法律文化的社会思潮中,先秦儒家的"无讼"理想成为地方治理中一些地方郡守县令的政治法制理想,从而使儒家"无讼"思想由理想的殿堂步入具体的政治法制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儒家化的历史。地方治理儒家化在汉代的开创及其具体实践,对后世的地方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社会治理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