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2月、6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中央专项部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后,为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省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  相似文献   

2.
韩旭 《北京纪事》2017,(10):8-13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市领导在通州调研时要求,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以突出文明传播、文化发展、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四大功能,通过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保护利用,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综观学术界,国内学者从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的功能、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则对文化认同、群族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但总体来说,文化自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4.
5.
6.
文化遗产创业是文化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可行路径。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面临着公众认知滞后、制度环境复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挑战。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在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激发了文化界、文艺界、学术界众多人士的广泛热议,"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精品""文化自信激扬起铮铮之音""文化自信激发中国学术自觉""文化自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是在理论研究中和具体实践中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不是对整个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探讨,而是对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从时间、空间和包含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时间上看,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甚至可以到战国时期;从空间上看,北京地区大运河广泛分布于通州、朝阳、东城、西城、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域;从内容上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包括保护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类文化遗产、涵养以大运河水系为主的生态系统、恢复并完善大运河的交通功能、适度完善以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功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从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揭示了生态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角度上提出了矛盾的解决方案.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的角度,综合分析如何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嵌入生态维度,理论引领和规范建设中的问题,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工业”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丧失了创造性和审美性价值,沦为商品而存在,并已成为资本主义对意识形态展开全面统治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不受资本的压迫,属性上显然有别于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西方“文化工业”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当前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的思想性与商品性的关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根本导向,在法治引领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我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必要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结合,将“合作”的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的治理及创新中。在深刻把握“共建共治共享”内涵的基础上,从保护和开发治理两大维度对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刻解析,发现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多头治理条块分割,保护及利用矛盾不断;沿线发展步调不一,开发同质化问题严重;地方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导致运河资源过度化开发;公共参与机制不足,缺乏多元主体合作平台。面对上述问题,亟须搭建协作平台,以新技术引领治理创新;激发多方参与,建立网络化的治理体系;分设城市功能区,形成特色地理标志;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加大文化宣传,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科学文化的文化自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说明:科学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正是因为科学文化不断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才使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谦、自省,从自觉走向自信、自强。建构“科学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程,自觉顺应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逻辑旨归,切实回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实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双重功效。依据出场学的理论逻辑,即从“何为科学文化自信”“建构科学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何建构科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与路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向研究,并在两者研究的交叉域探寻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资源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新进路。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月10日,在福建省政协委员住地和就餐处,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告示牌,提醒参会人员通过扫一扫福建政协微信公众号平台,便可实时浏览各类会议通知、日程变动,甚至是委员们提交的政协提案信息。而在中国最知名的新闻综合类网站——人民网上,中国各地人大、政协两会频道在不时地滚动更新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身处中国各地的网民都可以及时地通过移动互联渠道查代两会的最新动态。从微博走到微信,两会在中国的老百姓面前越来越透明,代表们对民意的实现也越来越自信。  相似文献   

15.
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田汝康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近期又推出我校历史系教师张广智与张广勇合著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力图从文化学的眼光来重新考察和评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并从多方面揭示历史学与人类文化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史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构筑的理论体系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历史学家时空观念的开拓——从彼此隔绝到全球一统的世界史体系的出现;2、历史学家研究领域的扩展——从狭隘的政治史到广阔无限的新史学;3、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则喜讯,在温州各地的文化礼堂里四处传开。讨海的故事,渔船忘不了;晒盐的记忆,阳光珍藏了……日前,乐清市雁荡镇白沙岛文化礼堂的村歌《白沙岛之恋》在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村歌大赛上唱响,悠扬的旋律打动了许多现场观众。包括《白沙岛之恋》在内,我市《美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特征的研究,应力求把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深层的内核区别开来,以把握该文化的内在特征。为此,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概括上,而应当同时加强对文化理论的研究,使之与文化事实的收集和分析互为因果,逐步揭明文化的结构和变化的机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研究亦应作如是观。本文提出: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国际公关》2019,(2):54-55
2018年12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时,曾引用三国谯周《谯子法训·齐交》中的'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十六字中国古文,来表达对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寄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且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家如是,企业如是,品牌亦如是。  相似文献   

19.
愿景建设:高校文化重构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持续变革这一时代特征,高等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重构道路——以共同愿景为导向工具,以持续创造为核心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本文在分析愿景在高校文化中的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对共同愿景的影响力、创造策略、周期性优势及其评价标准等愿景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活动的精神提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中共"三大"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理论品质,即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乐观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建立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创新精神;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为民服务思想等。这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追求真理的精神结晶,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