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三十三、“反间计”,后发制人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曰: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主要意思是:用各种手段收买对方已经打入己方内部的人,或者是施用迷惑的手段,造成打入己方的间谍向其“主子”报告有利于己方的假情报,使对手的阴谋破产,并自食其果。 “反间计”的“反”有多种方法。俗话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企业决策者一定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使自己的智谋更胜对手一筹。  相似文献   

2.
<正> 三、“借刀杀人”,巧开发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在实力上不如对手时,要善于把“第三者”的力量激发出来,并设法诱导”第三者”积极地为自己服务,使自己不费多大劲就能获得较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正> 二十七、“假痴不癫”,后发制人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曰: “宁伪作不知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主要意思是:知道,但是却故意装疯卖傻,迷惑对手,让对手认为自己是个傻子,接着暗中不动声色地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兵法认为:成出于密,败出于露。凡举大事者,必秘之又秘。 “假痴不癫”的关键是“痴”与“癫”。“假痴”就是要假装傻子,要装得象真的一样,让对手放松警惕。“不癫”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出有利己方的情况,果断地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 二十三、“远交近攻”,掌握主动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曰:“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主要意思是:在各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对那些力所不及的对手,应采取“隐”的方法,结成利益合作上的“同盟军”,对那些力所能及的对手,应采取逐个“吃”的方法,也可用迷惑的手段把原本力所不及的对手,诱骗至势力范围之内,然后“吃”之。 “远交近攻”计谋的关键就是“交”字与“攻”字,交是为了更好的攻,攻是为了更好的交,二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正> 二十五、“偷梁换柱”,保存实力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曰: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主要意思是:故意制造情况和假象,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地调动对手,并努力寻找对手的弱点,并乘机控制对手。 “偷梁换柱”的关键是“换”字,换的方式方法要巧妙,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与场合变化“换”的方式。 国外有一家大的生物工程公司,生物制造技术领先,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每天公司都要接到许多关于参观、学习、取经  相似文献   

6.
<正> 三十五、“连环计”,把握商机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曰: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主要意思是:连续地施用计谋,连续地制造各种情况,逐步地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强烈印象,最后使对手深信不疑,直至抓住商机。此计虽属败战计的一种,不被大家看好,但实施起来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三十六计·暗渡陈仓》中指出:“示之以功,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意思是说,故意暴露行动进行佯攻,利用对手在一方固守时,向另一方进行掩袭,以达到乘虚而入、出其不意的目的。把这种用佯攻、佯动迷惑手段,来伪装进攻路线和突破点的军事思想引伸到企业价格决策之中而形成的“暗渡陈仓”定价术,是指企业在对其商品或劳务进行定价时,故意暴露自己的“虚假”行动,掩盖其真实的意图,用以麻痹竞争对手,以此吸引顾客、战胜对手、拓展市场。一般来说,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多样的,为了  相似文献   

8.
<正> 三十一、施“美人计”,以情感人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美人计”,曰: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卸寇,顺相保也。”主要意思是:当对手强大,不好对付时,应从思想上,意志上去攻击对手,用美色去腐蚀对手,使对手的斗志和警惕性丧失,而后趁机取之。 经营中施用的“美人计”具  相似文献   

9.
<正> 十七、“抛砖引玉”,示假隐真《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曰: “类已诱之,击蒙也。”主要意思是:故意把小“甜头”给对手吃,或是把“样板”给对手看,并巧妙地让对手确认“甜头”是真的, “样板”也是真的,接着动用一切外部与内部条件,采取诱导力极强的手段与措施,让对手确信无疑,并按照你设计的思路,去发展,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好处。  相似文献   

10.
<正> 二十九、“树上开花”,虚张声势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曰: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主要意思是:本来不是那么回事,却故意地制造假象,装成是那么回事,有故意夸大事物的原本面貌,使对手出现根本上的错误判断,而后伺机下手行事。 实践证明:实施“树上开花”之计,首先要使“树”长得粗壮有力,“花”开得不能过大、过多、过频,让人看到“花”后,产生向往、满意、踏  相似文献   

11.
希特勒深知,要想达成对苏联“闪击战”的成功,就必须采取万无一失的欺骗手段,以迷惑对手。他在许多秘密场合反复强调:“要尽一切可能制造假相,把他们(指苏联)的注意力引向歧途,迷惑莫斯科,让他们以为我们一直在为进攻英国做准备,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炸弹落在他们头顶上的时刻!”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制订一份从海上入侵英国的计划,代号为“海狮”。这份计划将在气候条件良好并在德军夺得空中优势后付诸实施,以进行一次成功的两栖作战。但是,令希特勒失望的是,德国空军在英国并没有捞到多少便宜,对英作战并不顺利。心情烦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十五、“调虎离山”,心战为上《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曰: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主要意思是:等待自然条件成熟或主动地创造条件,连续地调动对手,使对手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均消耗怠尽,疲于奔走,无险可依、无势可守、无人可靠,陷于被动境地,而后伺机下手。此计的奥妙之处就是用假象或其它手段,或是巧妙地创造条件,使对手的思维发生改变,使本来很有优势的对手丧失主动性,变成不堪一击的“弱”者。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趁火打劫”曰:“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如果对手比较强大,不好直接攻击取胜时,那么趁着对手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迅速的采取行动,以达到“乱”中取胜之目的。经营中,平时应非常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准确地掌握着各种“火”的出现和发展状态,待时机成熟时,立刻采取行动,以取得经营上的成功。应知道,当一种商品别人不想要时,或是不喜欢时,  相似文献   

14.
<正> 七、“无中生有”从容过关 《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无中生有”曰:“诳也,非谁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主要意思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和情况,故意创造一个可以实现的事实,并且是有利于对手的事实,使对手深信不疑,从而使对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九、“釜底抽薪”,以柔克刚《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曰: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上之象。”主要意思是:不直接正面与对手“白刃相格”,而是从思想上、精神上,以间接的方式或手段,去削弱对手,抓住对手致命的弱点,突然地进行攻击,以此达到守全控制对手的目的。要想止住水的沸腾,往锅里放入冷水,只能管住一时,只有当机立断地抽出柴草,才能真正的止住沸腾。  相似文献   

16.
<正> 九、“隔岸观火”,水到渠成 《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隔岸观火”曰:“阳乘序乱,阳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主要意思是:当发现对手内部有矛盾,意见严重分歧时,要高度地警惕,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局势的发展趋势,计算可以被己方  相似文献   

17.
<正> 十三、“打草惊蛇”,敲山震虎《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曰:“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阳之媒也。”主要意思是:故意散布一些言语,或是故意地摆出一种阵势惊吓对方,给对手以心理上的强烈震动,使其不能自主和理智,难以做出明智地判断,或是定下正确的决心,从而在惊恐万状之中屈服。注意:编造出来的语言和故事,一定要让对方产生可怕的心理反应,要让对方“惊”得起来,时时感到大祸临头,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兵战中,“虚则实之”是指己方在处于不利形势时,要故意伪装成实力雄厚的样子,威慑对手,使其不敢贸然进攻,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略。 在现代推销中,有一种认同推销术,即如果推销员与顾客之间有着同样的经历或爱好,则双方的思想感情极易产生共鸣。但相同的经历和爱好往往可遇不可求。在这种情况下,推销员对自己的经历和爱好不妨应用“虚则实之”的策略加以一定程度的补充和修改,努力与顾客相一致,从而使双方消除隔阂,并使推销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冯社浩 《经理人》2015,(2):96-97
假痴不癫用于商业谈判之中,常常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对手让步,就是假痴不癫在商务谈判中经常采用之计。"奥步"是闽南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不好的招数"、"烂招"、"贱招"。在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对手之间代表的立场不同,所要求的利益不同,在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策略与技巧,奥步于是也就屡见不鲜。我们看看除了上期介绍的四大奥步之外,还有哪些常见招数。  相似文献   

20.
<正> 《兵经百篇·眼字》中说:敌人行动所依靠的是“眼”,这如同人有了眼睛,手脚的动作才会便利二样。因此,有名的将领在作战时一定先弄清敌“眼”所在,尔后设法加以剔除。如敌以谋士为“眼”,就一定要摘掉他;以勇将为“眼”,就一定要除掉他;以亲信为“眼”,就要疏远他们的关系;以名誉为“眼”,要设法加以抵毁。另外,或是拔掉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