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批评     
西锋 《领导文萃》2006,(10):150-150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学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鲁国的季康子,当时官衔正卿,也就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他手里掌握鲁国的生杀大权,向孔子请教政事时问:"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尽管孔子在做鲁国政法最高领导的时候(官名司寇),曾亲自下令诛杀了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少正卯,但孔子是主张少杀人的。孔子反问  相似文献   

3.
孔老师从事过什么职业呢? 据说在他年幼时,因家庭贫寒,为了谋生,做过一些民间艺人的活,后来的最高职位是鲁国司寇,甚至代理国相.然后被解雇,于是做了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列国漂了一阵,有好几次都人在囵途,最后待在家里编书.孔子干的工作,大概就这些了,那么,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到底是什么呢?他找工作的态度又如何呢?让我们还原孔子人在囧途时候的一个场面吧.  相似文献   

4.
单父县长     
智若愚 《决策》2011,(10):45-45
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的努力与勤奋,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结果是单父县大治!不过,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相似文献   

5.
三思而不行     
正鲁国有个大夫叫季孙行父,死后被谥为"文",人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孔子听到这事,含蓄地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认为这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对的。明人李贽倡"童心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19):124-126
赎人不报销遭夫子谴责 子贡是孔子门下一个有名气的富家弟子,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籍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出来。按当时鲁国法律规定,若发现有本国人在他国做奴隶,公民只要能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子贡自以为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就当众将“收据”撕毁,并声称自愿承担一切费用,不向国家报销。  相似文献   

7.
葛江洪 《领导文萃》2013,(4):103-105
"鸣琴而治"的故事出自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宓子贱,名不齐,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国单父(今山东荷泽市单县)宰(即行政长官),人们称赞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他的前任是巫马期,也是孔子的学生。巫马期任职期间常常是披星戴月,呕心沥血,栉风沐雨,事必躬亲,虽然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却终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了。孔子继而又应鲁哀公之邀推荐了宓子贱。这个宓子贱上任后,竟闭门不出,每日里只是找人谈谈话,布置一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业修 《决策》2011,(12):84-84
近来,读到两则故事。一则是《孔子家语》中的故事:说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肯出钱把其赎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  相似文献   

9.
引言夏邑历史悠久,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属虞地,商代名果城,秦时设侯国,南北朝设下邑县,金朝改为夏邑。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地,为避战乱,孔子六世祖投奔鲁国(今山东曲阜)。孔子生前曾多次回乡祭祖、考察殷礼。后人为纪念孔子,  相似文献   

10.
扶拦客 《领导文萃》2010,(9):100-104
抛开吴起为了当将军而杀死自己妻子的卑劣和凶残不说,从吴起的工作业绩来看,他的确具备克敌制胜的名将能力。《史记》记载吴起当上鲁国将军以后,“将而攻齐,大破之。”摆脱了家庭拖累的吴起放手干工作,很快就战胜了齐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鲁国将军的价值和能力。但是在儒家文化发祥地的鲁国,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理想目标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成才,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昔孟母断机杼教子,使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儒家大师;朱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艰苦卓绝奋斗一生,离不开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广阔 《领导科学》2013,(13):30-31
从55岁开始,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历时13年,周游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留下一段彪炳千古的历史印迹。其实,在正式周游之前,他的足迹早已踏出鲁国国门:为了寻求"夏礼",他来到杞国,可惜这一次他失望而归,此时的杞国早已衰败不堪,哪儿还有"夏礼"?为了"问官",他又来到郯国,这次他满载而归,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才华和仁孝之德兼备的"良师"——郯国国君郯子,留下了一段孔子师郯子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有准确的资料,齐桓公名小白,照旧历史的习惯,叫公子小白,他有个哥哥,叫公子纠。彼此同胞,生在帝王的家庭中,当然,命运往定是有问题的家庭。等于后来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争权夺位是同样的翻版。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牙,同时被分别任命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国发生内乱,他两兄弟的哥哥襄公无道,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召忽辅助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  相似文献   

14.
徐兴海 《领导文萃》2013,(12):37-39
晏子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头脑机灵,能言善辩,连孔子都对他敬佩有加,这在他出使鲁国的经历中可见一斑。晏子领受齐景公之命,出使到鲁国。鲁昭公非常礼貌地接见了他,说:"把您介绍给我的人多得数不清,我一直想一睹风采,今日如愿以偿。我有一个问题想当面请教,不知您是否愿意回  相似文献   

15.
子贡救鲁     
吴甘霖 《领导文萃》2009,(22):52-56
齐国大将军田常准备作乱专权。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树立威信,田常欲发兵攻打鲁国。老师忧心忡忡,他想帮助鲁国解除这场危机。最后。老师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祖国和母亲 刘少奇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他9岁丧父,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他格外疼爱,他也很敬爱母亲. 1920年,22岁的刘少奇离家到上海学俄文,准备赴莫斯科学习革命经验.母亲舍不得他,怕以后母子再也不能相见,不让他走.他深情地对母亲说:"我离开祖国远行,离开母亲,是为了祖国,也是为了母亲啊!"他...  相似文献   

1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他因父母亲去世早,家穷,常从事体力劳动,学到不少生活技能。成年后在贵族手下做过照看仓库和放牧的工作。他喜好学习礼仪等知识,认为那可以使人际关系归于正途。他到了中年,开始办私塾,收弟子,传授学问,后来,他曾先后任鲁国的中都(今山东汶上、梁山之间)地方长官鲁国主管工程制造长官和主管刑狱长官;并曾在鲁君和齐君在夹谷(今山东莱芜新泰之间)相会时担任在礼仪上及对策上辅佐鲁君的工作,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荣娣 《经营管理者》2014,(34):218-219
自我分化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它是个体成长的一项关键任务。原生家庭决定着子女的自我分化程度,使个体对婚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当家庭中成员间情感融合,就会出现有症状的人或有症状的关系。本文从鲍恩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相似文献   

20.
宫样儿     
彭广军 《领导文萃》2009,(22):81-82
孔丘五十五岁那年,立下雄心壮志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仁政德治”,然诸侯们非但不喜欢,反而暗自偷笑他迂腐.孔子师徒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次,孔子他们到了宋国,宋国大夫司马桓居然想把孔子杀掉,吓得孔子换了便衣急忙逃到了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