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鹏  丁栋虹  豆国威 《管理科学》2020,23(10):116-126
平台管理者需要在考虑双边网络外部性的条件下对两边用户进行定价决策,除此之外投资策略也愈显重要。文章以视频平台为对象,用博弈模型研究视频平台在两边定价和 UGC (用户生成内容) 投资策略上的利益权衡。不同的内容来源具有不同的属性,UGC 内容相对于版权视频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不同,从而影响平台的投资策略。考虑了 3 种情况: 垄断、广告商多归属的寡头竞争以及广告商单归属的寡头竞争。研究提供了不同情况下视频平台的定价和UGC投资的决策指导,并比较了与传统市场的视角下决策的不同之处。结论显示不同的竞争条件下平台对于用户定价和 UGC 内容的投资策略如何受到 UGC 内容的特性以及平台间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持续的用户生成内容是平台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现有文献多采用因素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而对多重因素“如何”系统地发挥作用、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这一过程性问题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视角,通过对B i l i b i l i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A IGA模型,揭示了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研究发现:内容平台为内容生成提供信息可供性和社交可供性(A),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在两种可供性的基础上进行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I),平台企业设计包括用户筛选、内容生产者激励、内容生产者教育、内容消费者自监管及活动组织等治理机制(G),它们被用来促进互动过程,最终内容生产者获取经济资源、机会资源、社会声誉、情感依恋,两类可供性实现结果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A)。这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生成内容理论体系,并推动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理论研究从因素观向过程观发展,对内容平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本文将可供性实现过程研究从单一的技术使用者视角,拓展至技术使用者和...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近200年来首次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合作开发框架,将深刻影响亚欧非地区的发展进程,而如何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和促进协作一直是其核心问题。通过引入协作治理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签署协议方式解决跨域公共问题与实现经贸合作进行了探讨。以"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实践为客观基础,对"一带一路"协议应用过程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即对"一带一路"协议的"缔结—实施—争端治理—评估"这一应用过程进行以"谈判—协商—承诺—执行"为模型的缔约主体行为分析与考察,解释"一带一路"协议治理应用过程的现实运行机理和区域协作治理关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并提出"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孝珍  代栋栋 《领导科学》2022,(12):124-128
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种范式,“饭圈经济”是由组织化、规模化的“饭圈”成员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内容经济与数字经济的产物。在商业资本的主导下,“饭圈经济”已经形成“粉头—粉丝—商业资本—网络平台—明星偶像—经纪机构”的利益产业链,负外部性、行业垄断以及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等市场失灵问题在“饭圈经济”中进一步凸显,对社会的价值观、消费观与财富观以及社会经济有序运行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饭圈经济”实施精准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元治理模式,在确保政府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和策略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协同合作来达到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凌宇  王捷 《领导科学》2022,(12):108-111
基层治理中的悬浮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各类治理要素悬浮于上层而难以落地,基层所实质拥有的权限能力依然不足以实现对相关具体问题的有效覆盖。这既反映了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间的疏远与脱节,决策层对自我治理责任的间接推诿,也再次折射出组织纵向架构中的梗阻问题。解决的关键并非配套措施的不断出台和无限叠加,而是需要根据问题性质和影响范围科学定位主要担责人,下沉式治理创新重点就在于权责对应下的治理主体定位、治理目标分解和治理重心调整。具体而言,在管理中应清晰分权而保证“能够做”,主体到位而保证“做到位”,权限留白而保证“自主做”。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需要一定的媒介、平台和载体。通过对山东省某地L村"三治"融合的治理案例研究发现,信用体系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它提供了城乡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界面,通过对治理主体的角色界定、渠道提供、规则设定、作用保障等建立起公众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它将制度逻辑带来的压力转化为主体创新和实践的动力,使得政府、社会和农民群众都能够以城乡社区治理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在管制、规范和认知制度逻辑框架下实现法治为本、德治为引、自治为基的"三治"融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社会危机事件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传播信息、开展联结行动的主流社会报道工具。基于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说服模型—启发式与系统式处理,本文通过微博平台定量地探讨了联结行动中积极分子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与公众参与间的复杂关系。借鉴道德判断和认知加工文献,视道德呼吁内容为启发式线索,功利呼吁内容为系统式线索,考察其重要性,并从情绪唤醒的角度研究了社会危机中常见的两种消极离散情感:焦虑和悲伤。利用两个不同社会危机期间(2016年魏则西事件和2018年泰国沉船事件)的数据集,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与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两类呼吁性内容均可刺激普通用户作为扩散者参与联结行动。同时,嵌入在UGC中的悲伤情绪增加了道德呼吁的重要性,而焦虑情绪则促进了功利呼吁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对联结行动的行动者、危机管理者和应急救援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政府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摆脱传统"全能型政府"的思维定式,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具体至公共管理学界,网络治理理论为建立多元参与、社会自主治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思路。因而,对网络治理概念的辨析与厘定,探究其理论渊源和发展状况,对当代公共治理的转型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从“管理”到“治理”,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被赋予了不同属性的新职能。市场化属性突出的企业也是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与社区治理在融合逻辑上存在着强耦合关系,在融入实践中也不乏典型成功案例。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了当前企业融入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途径及必要保障,以期激发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提升参与治理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的传统领域得到了有效再造,走向了一个电子参与的新阶段,然而真正的电子参与很难实现。通过"知情—协商—赋权"的方式,电子参与可以分解为电子信息、电子协商和电子决策3个层级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开放政府数据的自动化;在电子协商过程中使用更佳的公共参与设计原理;利用各种网络竞赛鼓励公民参与和协作,促进电子决策;以及将合作生产整合到推进公民参与的计划中的方法能够实现政府2.0背景下公共参与的治理创新,实现真正的电子参与。  相似文献   

11.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演化进程,指出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最后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转变的趋势。进而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与认知维两个变量,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初步验证,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三者间的整体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均有正向影响,三种治理行为均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特别地,缺乏政策强制力的认知维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对持续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有限,而具有强制力性质的结构维社会资本与指导行为则作用明显。最后,结合政策强制力比号召性行为更有助于提高持续参与意愿的特点,本文指出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发展的管理启示:管理者应及时发布行业发展指导意见,规范产业链主体经营行为;产业链主体需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运用;利益相关者必须树立价值共创的理念,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软权力在乡村社区场域中遵循着三重逻辑:以村民为中心,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主体逻辑;硬性治理的反思,情感维度的重拾的生成逻辑;软硬权力有机结合,构建社区情感共同体的运作逻辑。这三重逻辑内嵌于情感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客观存在以下问题:情感资源的积累不足难以应对复杂情感,村民“科技恐惧症”导致的媒介沟通阻滞,情感治理实践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微时代下软权力应对情感治理挑战,要积累软权力,应对复杂的情感挑战;通过软权力促进科技与情感的结合,消除情感沟通障碍;“以点穿线”深入基层,“连线成网”联结情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现有的"政府管制"与"自主治理"二种典型的治理模式的分析,发现这二种模式均各有特色,进而得出有利于改善我国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的若干启示:建立健全董/理事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障各利益相关者权益,推进共同治理,准确定位政府在独立学院法人治理中的角色,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独立学院的治理等,这些启示有望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萌 《领导科学》2021,(2):8-12
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是对网格化管理存在的"泛行政化""服务供给有限性""社区治理主体协调困境"等局限的全面超越,从"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型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从天津市X区L街道的社区网络化治理实践来看,其在纵向组织的构建上,实现了行政—党建复合网络架构和治理资源整合;在横向机制上,通过民主恳谈会实现了交流机制的设立,实现了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动员与组织参与。该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社区网络化治理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把社区网络化治理看成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把人放在系统环境中,不断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政府应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并实现社区善治的框架内,致力于寻求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点;要充分重视社区精英在社会合作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精英吸纳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为各级政府的公共事务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种新型治理范式.本文从“多中心”的基本内涵和自主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入手,深入探究了政府角色的具体内涵和角色转变的动因,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以政府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构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权威的多样性,为塑造服务型政府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意味着创造新价值或增加新价值创造活动,是创业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对于"创业企业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仍知之甚少。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事件入手,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归纳式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上述问题。本文发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是一系列事件的递进式组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横向跨案例分析表明,创业企业所嵌入网络结构通过促进以知识获取为核心的获得性学习影响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而网络行为依赖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试验性学习作用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纵向跨案例分析显示,与网络理论强调的"结构—行为—绩效"逻辑不同,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在商业模式连续性内容创新事件中存在着互动关系,在创业企业成长阶段,与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获取机制相比较,基于网络行为的知识创造机制是诱发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更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精英博弈、亚瘫痪状态与村庄公共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潭  刘祖华 《管理世界》2004,(10):57-67,84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分析框架以湘南G县为背景观察、分析村庄精英竞争机制和村庄政治的运行实态。作者指出,在村庄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的博弈与治理精英系统中村支书—村主任的博弈中,由于自主机制缺位和制度供给短缺,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4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村庄公共治理其实处于一种“亚瘫痪”状态。因此,要变革村庄公共治理必须从4个方面入手:明晰责权,建立村支两委协调均衡机制;拓宽渠道,完善非治理精英吸纳机制;扩大参与,加强村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乡镇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源于突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应对这一危机则是跨时域、跨地域、跨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揭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治理策略,探究相应的危机预防与处置方法、多元主体的合作网络构建方式、危机联防联控措施与应对标准规范等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研究已在构建整体性应急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危机决策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共治及技术赋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应急资源供应与分配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及其行为规律,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管理以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问题展开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