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思想也起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社会主义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深入人心,唯心主义则全面失败,彻底的破产。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针锋相对的已不仅仅是唯心主义,还有形而上学的对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否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呢?就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我们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一个,应当是两个。首先,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包括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何者第一性的问题,这把唯物论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着这样的看法: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单一的本体论问题,而它的第二方面则是纯粹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同科学发展的整体化大趋势相抵触,应当加以改变。从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哲学界自50年代以来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观点: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实际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个命题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或不足。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简单化的倾向,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实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此我们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哲学是对人类全部知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哲学的根本问题主要是解决世界上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即二者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  相似文献   

4.
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的同志,无一不把“人”作为他们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他们的哲学中,“从人出发”几乎成为至高无上而又绝对永恒的命题。然而,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出发”,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错误的哲学命题。一、“从人出发”不可能真正认识人的本质“人”是什么?这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哲学家们考察人的方法只是从人——人,结果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在人类二千多年的思想史上却是错误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德尔裴神庙门前的一句话,可谓是号召  相似文献   

5.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存在”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抽象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需要具体化,才能被切实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化表述的关键在于对存在领域的具体划分.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的依据在于把存在的范围确定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这是有史以来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进行分割的一种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确定了传统哲学的基本论域和一般性质.哲学的根本转向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内容的变革,其基础则是对存在领域分割模式的创新.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实现了研究重点和关注问题的转换,但是在其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根基上却从未实现过任何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对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性承诺与具体化解读.因此,人类哲学的发展从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的理论转换.由于把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引入哲学,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因此,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如何理解“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对于这个范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上刊登的《‘社会存在’范畴释义》(以下简称《释义》)提出:“从本体论意义看,‘社会存在’相当于作为社会实体的人类及人所改造的、人的肉体之外的自然物;而从现象论意义看,‘社会存在’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湖北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哲学专业进修生、研究生,就哲学根本間题进行了讨諭。讨論中一致认为哲学的根本間题只能是一个,即思惟对存在的关系間题;不能是两个,即在思惟对存在的关系問題之外,又加一个辯証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問題。但是讨論中也有爭論:思惟和存在的关系的两个方面,是不是都是哲学的根本問题,都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对这一問题主要是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認为,只有思惟对存在的关系間题的  相似文献   

8.
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从讨论的过程中看来,决不是简单的名词之争,而是由此牵涉到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我看来,这首先来自于对哲学根本问题的不同理解;由此也就产生了看法上的分歧。要回答哲学根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必须考察一下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以及为什么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身各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表现形式。同时,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哲学上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斗争,又往往呈现  相似文献   

9.
我阅读了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学术月刊》发表的“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有几个问题我不十分理解,因此特别提出向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请教。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文章里论证“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这论题时,曾阐述了两个论据:(1)“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包括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2)“理论的根据”,即列宁和毛主席有关这问题所给与的教导。我的问题是有关这两个论据的。先从第一个论据谈起。王红玫和秋白兰两位同志在提出第一个论据时,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并没有包括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月刊》在今年展开了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讨论,有人主张哲学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有人主张哲学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其实,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地断定哲学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而在于如何正确的理解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的最根本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参加讨论的诸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哲学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是哲学如何改革,或者说哲学如何现代化。对此,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以为加强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是哲学改革的一个根本方向。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发表点粗浅看法,与同志们一起商讨。 (一) 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是任何才能构成的根本要素之一。一般说来,人的创造才能是基本的科学知识、专门的技能技巧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三大基本要求的综合体现。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人  相似文献   

12.
<正>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根本特征?在现行众多的哲学教材中,一般把它们概括为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包括阶级性)。这类概括有两个方面的缺陷性:一是有的采用“特点”一词,而有的又采用“特征”一词,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根本特征当成同一概念使用,未有表明二者的差别,使读者模糊;二是这类概括大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作用出发,而不是从内容出发,不足以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抓好党的建设,有许多方法和途径,但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搞好党建的基础。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反映着自然、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14.
最近学习中,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我们也产生了一种想法,即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吗?根据学习的体会,我们认为,不应当“只能是一个”,而应当是两个。首先,从哲学本身来说,只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够的,还应当提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来说,尤其必要。因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党性原则,就必须,一方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同形而上学作斗争。哲学是世界观,即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研究哲学为了要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所谓正确地认识世界,总括起来不外有两个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前者是关于世界的统一原理的问题,后者是关于世界的发展原理的问题。关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已经明确地提出过: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日本]岛崎隆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一、什么是实践唯物论众所周知,“实践的唯物论”这一用语,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的:“……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diepraktischenmaterialisten),...  相似文献   

16.
本刊自今年初展开“哲学根本问题”的讨论以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兴趣,各地读者纷纷投稿,参加讨论,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及一一刊载,只能就其中几种主要意见,综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任何社会再生产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才能实现的。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六八页)所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对于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上的指导作用,现在是非常明显了。它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革命文学家最根本的问题是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问题,是和工农兵相结合的问题,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言简意阂地指出了,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生存和获得发展,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摆脱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其成为一个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阶级斗争理论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谭铺之在发表于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第一期刊登“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中,作者王红玫和秋白兰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一个,应当是两个。”“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外,还有一个哲学根本问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我觉得要弄清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是否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从哲学根本问题本身入手,把握这一问题的产生、发展、和现实作用的基本情况。二、弄清哲学根本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特别是与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