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一册知识短文《形声字》对“形声字”,下的定义是:“形声,就是一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做声旁。”接着写道:“懂得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对于防止写错别字也有帮助。比如‘粱’和‘梁’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又都念liáng,但它们的形旁不同。‘粱’是属于粮食一类,所以形旁是‘米’;‘梁’与木头有关,所以形旁是‘木’,知道了它们形旁的区别,就不会把‘高粱’写成‘高梁’了。”这段文字对于帮助学生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确实大有裨益。但以“粱”、“梁”作为形声字来举例,就有失周密、准确了。短文把“粱”“梁”作为形声字,分析了形旁,但对声旁没作具体说明,据之,学生会这样推断:既然是形声字,它们的结构特点自然是“由形旁和  相似文献   

2.
形声字     
一、形声字概述(一)课文内容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如“钢”,形旁是“钅(金)”,表示“钢”是一种金属;声旁是“冈”,表示“钢”读“冈 gāng”音。“铀、铜、锌、锯、刚、岗、纲、雾、梨”都是形声字。(二)教学参考1、汉字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3.
形声字占汉字绝大多数,汉字字料库建设要高度重视对形声字产生机制、形旁与声旁功能、形声字系联等问题的研究。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观点的影响,一些字料库对形声字的分析过于简单或存在问题。柳建钰《字书字料库的理论、实践与应用》是第一部研究汉字字料库的专著,对建设汉字字料库的主要原则、基本流程、软件设计、字料标注、字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有明确目标、解决具体问题的字料库,应是将来字料库建设深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方块壮字文献不仅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具有很强的语料真实性,是壮语辞书编纂的宝贵材料。其对壮语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条目增补,丰富壮语辞书的条目,仅《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就可供《壮汉词汇》增补将近3000个壮语词,可供《古壮字字典》增补4000多个方块壮字;二是释义补充,完善壮语词汇和方块壮字的义项;三是书证补缺,为原有条目提供来源明确、语料真实的书证。如果能够全面汇释方块壮字文献中的字词及语料,可大大提高壮语辞书的质量,也可深化壮族古籍的整理与壮语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字法意识是对书写系统组合规则的意识,在形声字中表现为声旁表音意识和形旁表意意识。采取纸笔测验,对某市两所聋校二、四、六年级82名学语前全聋儿童的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进行测试,探讨聋童形声字正字法意识及其发展特点后发现:学语前全聋儿童具有形声字正字法意识;声旁意识与形旁意识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声旁意识呈显著性年级差异,但形旁意识无显著性年级差异;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的发展关系密切;学语前全聋儿童形声字的正字法意识受语音的影响;现代汉字中85%以上都属于形声字。这一研究结论对探讨学语前全聋儿童汉字识别的认知过程与聋生汉字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字形也不断地增多,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即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从中不难发现,形声字中很多都会出现"声同义通"的情况,文章以从"包"得声的八十个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一探求其与"包"字字义的关系,结果显示,凡从"包"得声的字都具有包裹义和身体肿起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一、同音字(一)课文内容汉字中同音字很多。有的是形声字,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如“楼耧蝼 lóu”;或声旁不同,形旁也不同,如“蛐 qū”和“驱岖躯 qū”。有的不是形声字,和形声字或非形声字同音,如“克 kè”和“课刻客 kè”(形声字),“已 yǐ”和“以 yǐ”等。要弄清同音字的意义,不要用错、写错。(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在“省力原则”的作用下,方块壮字存在与汉字类似的“效用递减”趋势,少数字符的效用高,多数字符的效用低。但是,与汉字相比,由于字形规范化和语料规模的制约,方块壮字“效用递减”的趋势没有那么明显,高频字不够“高效”,效用也不够集中。  相似文献   

9.
所谓部首,是文字的共同组成部分,是字形结构中的相同部位。部首本身往往是一个字,同时可以做合体象形、合体指事或会意字的偏旁,也可以做形声字的形旁(少数是声旁)。还有一小部分的部首是单纯的一笔或数笔的。部首的出现是表意的方块汉字所特有的现象。文字是在原始社会后期,人民群众为了记录语言,扩大思想交流范围而被创造出来;文字决不是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汉字实例,论述了形声字声旁构件具有表意功能,并且从其起源发展来看,很多汉字的声旁构件的表意功能较之于形旁构件更加强大。从假借字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这一语言文字现象产生的历史渊源,对于人们探究汉字的深厚历史背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塞黑驻上海前总领事德拉甘.亚奈科维奇编纂了一部《塞语——东巴文字典,》2005年出版时曾在贝尔格莱德引起轰动,市长、外交官、科学家500余人出席首发式致以热烈祝贺。这本字典的撰写过程得到纳西族学者的鼎力相助。撰写目的是通过研究活着的象形文字,为深入研究埃及象形文提供参照,同时也是向塞黑人民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该字典是全面系统地把纳西族东巴文介绍给除英语国家以外国家的第一本读物,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枚硕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学的诗性智慧体现在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上,它基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语源,经验主义的想象之经、儒道佛的文化之维、古代封建帝制的现实之度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生长土壤,因此它的语词体系源于经验主义的想象性造语逻辑;它的逻辑尺度和感性想象受主体自身的现实境遇影响,三者的关联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历史情状,也表征其人类学...  相似文献   

13.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字形文化研究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字形文化 ,是蕴涵于汉字形体之中的古人在初创汉字时保存下来的远古时代丰富而生动地昭示其社会文化心态及其历史演进轨迹的文化信息资料。字形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 ,首先应当明确其内涵与对象、性质与研究方法等等 ,以有利于本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纠正现行辞书对日本俗字的不当判定,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表现型艺术的理论与作为视觉艺术典型的绘画的表现型实践均始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早于他们数千年,这就是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虽然来源于象形,但作为书法艺术,它早已超越造型而进入了一个纯表情领域,原先来源于象形的点画已经变成了一种几乎与其内容和象形的对象物脱离的纯表情符号,这种符号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模拟,也不是对汉字内容的形象化,而只是以其本身形态和运动对主体情感的比拟,只是人们情感律动的对应物。书法艺术虽然属于视觉艺术,但是它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有着更同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立法资料,分析了现行著作权法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法律规整。文章指出著作权法对广播组织和表演者及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关系未作规定,乃是立法者从保护广播组织的法律政策出发,让广播组织就此不承担法律义务的一种有意安排,其并非法律漏洞,法官不得进行漏洞补充,必须严格依照立法者意志作出裁决。针对该项规整,文章批评了其立法技术缺陷带来的不合理结果,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成果丰硕;第二,对六书性质的研究更深入、更科学;第三,运用系统观点阐发六书与《说文解字》的条例。  相似文献   

20.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汉语的工具。它能够准确反映和规范普通话 ,方便汉语的排列和信息处理 ,方便地代替汉字。它不能记录古代汉语、汉语方言 ,不能获得汉字的多余功能。今后要使字母名称汉语化 ,要正确使用隔音符号、声调符号等 ,要大力普及正词法 ,要通过普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消灭大量存在的拼写错误 ,为音素汉字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