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百年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人民主权思想和法律公意学说构成了其思想体系的基石。人性的复杂性、经验认识的不完全性、公意的道德抽象性等因素造成人民主权思想和法律公意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矛盾。相关问题的考察对我国民主、法治的实践能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卢梭的"公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意”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却也是产生种种歧义的关键所在。卢梭从倡导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这一角度出发阐释“公意”学说,却衍生出与其本意完全相反的结论。卢梭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民主主义者和专制主义者都从他的政治学说中寻找理论根据。文章试从“公意”概念入手,对卢梭的“公意”学说作一个粗浅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契约论为理论武器,将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教会和宗教神学。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让.雅克.卢梭在继承前人主权理论的成果和形成“公意”概念之后将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相联系,并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道"与卢梭的"公意"相比较出发,指出"道"与"公意"虽然是前现代和现代政治哲学的不同概念,却具有相似的内容和功能,因而在现实政治的展开中也呈现出同样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狄德罗在<自然权利>中使用了"公意"概念,意指每个人身上理性的纯粹表达.卢梭在<日内瓦手稿>等著作中对狄德罗的"公意"概念加以批判,并赋予此范畴不同的内涵,因此,学界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卢梭的公意并不符合卢梭本人使用这个概念的意图,必须加以拨正.  相似文献   

6.
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在卢梭看来,全体公民通过自由真实的投票达成的一致意志或多数人的决定即公意.公意产生于社会契约,是现代民主宪政的合法性所在,是政府行动惟一正当的准则.卢梭的公意思想是其社会契约理论、人民主权思想、人权学说及其法律理论的基点和灵魂,对现代民主政治理论及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具有非现实性、神秘性等无法避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卢梭的“公意”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理论困境其实就是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公意”概念的内涵出发,指出了卢梭“公意”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其理论困境,并结合我国社会政治建设中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消解其内在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概述公意是现代国家得以成立的合法性基石出发,阐明现代国家的构成:政体、宪政和社会等方面的特征,并由公意的阙失指明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危机;进而解释为化解合法性危机,卢梭型塑了一个与现代国家完全背离的公意理想国:以直接民主制对抗代议制民主;以在现代条件下重塑的积极自由反抗消极自由,从总体上拒斥了现代宪政主义的大部分元素;以公意克服众意来追求道德同一,否认现代社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卢梭无法在程序和架构上解决公意的制度化问题,由此导致了公意理想国只能是一个虚幻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实现一个由"公意"统治的社会是卢梭的政治理想,但实现这一理想的难题在于如何消解个体意志与"公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卢梭希望以自然教育的方式培养公民的优良品格,使人们对"公意"的认同和服从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义务,最终实现个体自由与公共善之间的平衡。就此而言,卢梭更像一位古典政治哲学家,他对政治的思考并没有局限于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操作上的"有效性",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一种政治制度建立的人性基础,并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培养新人、塑造新人来改变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霍布斯认为,通过订立某种社会契约,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可以把一个公共权威的意志看作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所谓霍布斯的“公意”。这种形式的公意也影响着人们对卢梭公意的理解,从而导致许多对卢梭公意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卢梭在其社会契约理论中提出了公民概念,并将公民和自然人、臣民、人民做出区分。卢梭认为,公民是主权权威的积极参与者,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卢梭还在公民和法治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认为法律是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保障,同时公民必须服从法律的统治;卢梭还赋予了公民以道德人格,把公民美德作为共和国良性运转的内在要求。围绕卢梭的公民理论,人们展开了关于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的争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如何既能保障个人享有充分自由权利,又能维护共同体稳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12.
13.
"公意"是求解卢梭政治自由学说的根本所在.以公意为基础,卢梭不但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社会契约理论,实现了从自然自由到政治自由的转变,为政治自由提供了合法依据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而且断言人们只有在公意指导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才能过一种最完美的自由生活.卢梭的积极自由观,与英国自由主义传统中的消极自由观相比无疑具有合理性,但其思想的理想色彩和含混性也为后人的各种不同解释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契约理论的普遍意志到康德的自由意志,意志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再与个体意愿的选择相关联,而是由理性来规定自身,并由此获得意志概念的实践内涵。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卢梭对意志概念两层内涵的阐发功不可没。断然摆脱与自然状态的关联之后,卢梭通过公意概念,不仅实现了由个体层面到普遍性层面的视角转换,使意志成为普遍意志;还以立法身份出现于共同体之中,并与以转让的方式进入共同体中的个体结合为统一体。由此,意志在其与法则的内在关系中呈现出自由的本色。从康德哲学的视角反观,卢梭对意志概念的贡献在于:通过意志的自由让康德看到了意志与理性相结合的可能性,而正是经由这一结合,自由意志显露出立法内涵中的道德底蕴。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提出的“商议政治”民主模式,是对卢梭“公意”学说的传承与超越。在哈贝马斯看来,作为社会共同体结合的原则,“公意”即为共同体的“公共性”,它关乎共同体的公共福祉。正是公意使建立社会的必要转变为可能。同时,哈贝马斯发现,虽然公意的价值目标已经设定,然而在现实性上它偏重结果疏于过程。由此,要为“公意”建构一个交往行动空间,设置“交往”程序这样一个动态场域。哈贝马斯提出,“商议政治”的民主模式可以建构成为一种法律体系,它能够消除人权与人民主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与致力于结果的“公意”相比,“商议政治”更偏好意志的形成过程,更具有包容性,它欲求的是社会秩序的动态平衡。这正是“商议政治”对“公意”的超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以法理学中的自由概念为标准,将卢梭的公意理论和哈耶克的自由观这一对相互对立的理论,置于“自由”这一纬度之上并通过对不同传统影响下的自由产生问题、自由可否转让,自由与法律的关系等方面的剖析,揭示出卢梭与哈耶克在阐述观点时是怎样凭借其对“自由”的论述逐步建构起自身的理论体系的,进而分析出他们迥异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是人权的基本保障."人权高于主权"曲解、混淆和颠倒了人权与主权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其实质是西方国家在新形势下以"人权"之名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18.
卢梭为在文明社会处于异化状态的人们构造了一个获得自由的途径--通过平等地签订社会契约,交出个人所有的权力,甚至私人财产,由此产生一个公意指导下的政治国家.在此公意指导下,人人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公意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政治自由的基础和保证.文章探讨了卢梭所构想的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的由来及其实质,同时分析了在这个国家中个人自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卢梭公意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是一个中国式的化约过程。近代中国知识人将公意理论上的复杂性弃之不顾,径自以中国式的民情、民意来理解。这种化约倾向虽然避免了公意的理论纷争,但从接受伊始即凸显出公意的道德内涵,且在近代中国知识人的认知中形成了道德化的民的神圣感。而在不断从理论上提升民的道德性之后,这种具有现代性和普世性的民的神圣感与现实中的百姓状况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近代中国知识人对现实中的百姓充满了失望,进而怀疑其国民资格。但是,出于对民初政情、政党政治的反感,以及来自朝鲜三一运动、五四学生运动的正面刺激,加之由公意所引发的对民主多数性的认知和国民政治的向往,《新青年》左翼同人继而认同公意理解上的简单化原则,即多数至上原则。这一原则促成了他们思想的左转,却又在接受列宁阶级理论后,实际地放弃了公意。  相似文献   

20.
主权与治权(政府权力)的划分在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因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也是不能代表和不能转让的。但是,在治权层面,卢梭认为可以而且应该实行代表制。也就是说,卢梭既主张人民主权,又主张代议制民主,前者是卢梭民主思想的规范层面,而后者是其现实层面。人民主权相对于代议制民主具有优先性,但是后者也有很大的独立性,卢梭希冀在两者之间实现某种平衡,从而建立一种优良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