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青睐,作品因其描写了一位美国南方女性在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中如何建构自我、追求平等和自由而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阐释文本,解读沃克如何将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结合于女主人公西丽之身,建构女性主义性别权威性和性别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紫色》是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是一部由92封信组成的书信体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82年出版,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乃至世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公开女性生活隐私的某些方面的“女性声音”,揭示了主人公西丽遭受的性虐待、失去话语以及自我身份消失,折射出女主人公西丽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颠覆父权话语、寻求自我身份、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幸福生活以及建构女性声音权威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长篇小说《紫色》中塑造了一位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力下苟延生存的黑人妇女西丽亚形象,描述了她如何从顺从到觉醒,并通过抗争,最后获得精神和人格独立的艰辛历程。为了探讨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并寻求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沃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于传统黑人女性主义的"妇女主义"这一理论,指出了黑人两性之间和谐相处的可行之道,并在小说中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妇女主义"的要旨。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沃克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建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womanism)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区别于传统黑人文学和女权主义的分水岭。通过对《紫色》中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旨在展示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女作家艾里斯.沃克被誉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和"代言人",其作品广为女性主义者推崇。她的长篇小说《紫色》,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了一种鲜为人知的生态意识,主人公西丽在男权思想奴役下的悲惨遭遇以及她最终摆脱思想束缚、取得独立自主的艰辛历程,在深刻揭露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父权中心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立场。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是近年来美国文坛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她通过对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出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从服从到觉醒,从抗争到赢得自由和独立的艰辛历程。本文结合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分析西丽的内心蜕变历程,得出了黑人妇女唯有自信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可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描述了一位无依无靠的黑人女孩西丽亚在种族歧视尤其是性别歧视中的艰难成长历程。通过分析沃克塑造的男性形象及家庭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黑人女性寻求自身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分析他们的形象,我们可以解读沃克的妇女主义理想,并且探寻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紫颜色》这部小说中,沃克大胆采用了书信体小说的表现形式,并融人叙述视角灵活转变、淡化叙述时间、巧用象征和隐喻等现代写作技巧,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孩在黑人姐妹的帮助下逐步取得思想的进步和解放。最后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奋斗历程。作者从沃克苦心选用的书信体小说这一表现形式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这一角度来探讨这部优秀作品的独特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讲述了美国南方黑人妇女西丽的故事。西丽在给上帝的信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小说展现了西丽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即她从一个天真的女孩成长为独立的妇女,从迷失自我到解放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20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美国黑人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文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品从主题、背景到价值观都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题材禁区和人物模式,开始了民族的自我剖析和批判,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局面,为黑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黑人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1982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明确地表达了妇女寻求解放的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茜莉的描写,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本文通过分析茜莉的觉醒过程,张显出黑人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论艾利斯&#183;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利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历史和小说角度对沃克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使其女性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和变化轨迹以及沃克的“妇女主义”创作思想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沃克对妇女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是颇受瞩目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所创造的妇女主义思想引起了文坛和女性主义者们的强烈反响,也由此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批评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沃克的3部短篇小说集前后跨度27年,她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不同背景的黑人妇女形象,讲述了她们曾经的悲惨遭遇,自我身份觉醒后的自强不息和追求自由的故事,构成了美国黑人妇女生活史,也由此向读者展示了其妇女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1987年她的《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对《宠儿》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深度模式的削平;共时性;文本间性;文学中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爱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围绕"性秩序"问题,对妇女如何才能真正独立,建立充满爱的和谐社会给出了颇为大胆的新提议,重申了她所提出的"妇女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亨利·路易斯·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认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应产生于美国非裔文学自身的传统,它与西方文论形成对话与互动;黑人表意是一种修辞游戏,"修辞性命名"、"互文修正性结构"和双声语是黑人文本的典型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20.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