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的略读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富有生命力的语文教育思想。他对略读的界定、对略读教材的建议、对略读指导内容和程序的论述,对于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略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相似文献   

3.
近期略读教学得到高度关注,但对略读课文的真相——它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却模糊不清。为此我们刊发了《略读课文的真相》一文,意在帮助老师们澄清对略读课文的种种不正确的、模糊的认识。另外两篇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操作层面谈略读课文的教学。还有一篇是教学设计,猛一看或许会认为,比起现在常见的那些赏心悦目的设计,略显粗糙,但略读课就是板块式的,粗线条的,重在学生的独立学习。任何追求教师精彩表现的设计,都与设置略读课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福建教育》(A)2009年第4期刊发了朱瑛老师的略读课文教学案例《精略交互感悟神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教学实录与反思》,拜读之后发现,朱老师完全把略读课上成了缩微版的精读课!课中体现出的对略读课文的误解,在当前的略读课中极具典型性和普遍性。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朱老师和行家。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人教版的还是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写上都注意到,以精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模型”,教会学生如何“潜心会文本”,然后迁移精读课文的学法,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人教课标版教材是直接用“%”号标注,而北师大版教材则用“拓展阅读”来呈现,一般按主题单元,每组教材安排两篇左右的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略读课文。虽然略读课文数量不多,每个单元只有一篇,占课文总数的四分之一,但这毕竟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的数量逐渐增加,到高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足见教材编者对略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成都的女婿。抗战期间,朱自清曾四次到成都。在成都,他结交了许多朋友,作过学术演讲,萌生了写作《新诗杂话》的动机,写出了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系列分析文章,与叶圣陶合作,撰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两书,撰写了著名论文《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创作了《外东消夏录》《重庆行记》等优秀散文和名诗《悼一多》。朱自清为成都增添了新的文化内容,成都则因有这位女婿而增加一份光彩。  相似文献   

8.
略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此类课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略读课文不但性质和定位不同于精读课文,每篇课文教学时间也只有后者的一半,据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将阅读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其中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仔细翻阅教材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篇目也“水涨船高”,精读则相对减少,至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数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一直被一线教师所忽略,在各级各类阅读教学比赛中也难觅其踪影。略读课文是教还是不教,又该怎样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10.
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4期,曾发表拙文,对罗尔纲先生于《文史》15(?)发表的《<水浒>真义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罗先生又在《学术月刊》1984年10期发表了《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著者和原本问题》一文。为此,我续撰本文,再与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再谈》)一文在《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一期发表后,笔者连续写了《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一论》)及《再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二论》)两文,分别刊登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二期。惟因篇幅所限,还有些话没有说完。兹再撰此篇(简称《三论》),以为补充。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刊载徐仁甫先生《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左传>的事,语对比研究——谈<左传>的成书时代和作者》一文,认为《左传》的作者“决不是春秋时的左丘明,而是西汉末刘歆托之左丘明的”。本文就自己所见,与徐仁甫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拙作《论<管锥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批评》刊出之后,(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读者或有以为话还没有说完的。一位老先生还赐教说:“你说《管锥编》谈到《文心雕龙》的有近百处,看你的文章好象《管锥编》谈的并不多,大概对百处的材料大多数未用,似可再作补充研究。”为承接读者和老先生的盛情,笔者就将上次文章里“为省词弗,存而不论”的部分作些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吴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词曲家,1884年夏历7月22日出生于苏州。今年为吴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我们特编发《简论吴梅<诚斋乐府跋>》《<风洞山传奇>浅析》二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6.
应读者要求,本期刊登了中文系已故教授顾随的遗稿《刘勰及其<文心雕龙>评介》和《<文心雕龙>选注》。周汝昌先生专为《评介》写了跋文,使我们又得到一篇好文章;同期发表,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7.
提升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读课文”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内容新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模式,试图从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提示引路,初晓大意;铺桥搭路,略中求精;化繁为简,落实重点;适度拓展,迁移运用这几方面阐述如何提升略读课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课标本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四年级此类课文达44%,五、六年级则占50%,可见,略读课文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然而,许多教师面对略读课,教学时却茫然无措:或难以割舍,精雕细琢:或置之度外,过度放手……略读课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则上成精读课,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促使广大幼教工作者在更高的研究平台上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理性反思.在<纲要>中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也做了全新的诠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在职前、职中必须具备的教学活动之一.师范学校开设<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课程目的是使学前学生懂得、学会研究如何对学前儿童实施艺术教育.本文从实践方面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课堂教学,从而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旨在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视阅读是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阅读教学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方面训练学生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他在《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中提出了精读略读讲读诵读等阅读方法,其中关于阅读的训练方法的论述相当精辟,至今仍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