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深谋远计,含垢忍辱,使越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他抚民保教,守时待机,使越得积聚富国,由弱变强;他抓住时机,决不贻患,使越终灭吴报仇,号称霸王;他深于世故,功成身退,灭吴后竟抛妻别子,离越他去。范蠡在政治上,在为人处世上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春秋末年,曾在临猗牛杜公社太范村居住过的陶朱公范蠡,不但是大政治家,而且是个重视预测市场信息的大富商、经营家。据史籍记载,越为吴所败后,越王勾践起用范蠡、计然。计然,乃范蠡之师。曾制定了助越灭吴的计策,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是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积著之理等。范蠡对“计然之策”推崇备至。他认为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8):22-25
伍子胥遗恨终生 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忠肝义胆、为酬吴恩的文韬武略的确可敬可佩。但是,他对夫差的“愚忠”却留下一生遗恨。清人韩荚曾就此事将伍子胥与范蠡进行对比.“吴有伍员,越有范蠡,两臣均忠于谋国者,但夫差与勾践有听与不听之异耳,然伍员不免于鸱夷,而范蠡得霸越以扁舟五湖志,岂不谓智哉!”伍员与范蠡二人均为经济之才,用之即能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下而能东山再起。吴王夫差不用伍员,以致国灭身亡。这是君主因为不能任贤使能所致。而从为臣之道来说,伍子胥则不如范蠡聪明。范蠡看透勾践之为人后,即急流勇退、隐姓埋名,逍遥于江湖。  相似文献   

4.
孙立群 《社区》2009,(20):18-19
当公众眼中的一些企业家明星突然“形象崩溃”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范蠡——从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成功转型为一代商圣.再到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范蠡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  相似文献   

5.
东周时代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长期享有“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的恶谥。然而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吴越矛盾既不可避免,勾践之兴越灭吴并“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实有益于吴越两国人民并有利于当时整个“国际局势”的良性发展,其正义性无可置疑;在文种借故不朝之后,勾践隐忍长达一年,最终才将其赐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绝非所谓“长颈鸟喙”劣根性的表现。史载勾践无他不道之事,代有识见卓伟之人如韩愈、苏轼、王若虚对范蠡、文种发出诛心之论,令人警醒,足可还此一公案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范蠡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商业经营,也表现出他的经济思想很成熟。"陶朱事业"即范蠡的人生成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救国灭吴,施展了军政谋略;二是去越辞官,显示了人生智慧;三是治产致富,体现了经营才华。  相似文献   

7.
范蠡(约前534——约前454),字少伯,出生于春秋末年楚国宛之三户(今河南内乡西南)一个贫寒的布衣之家。他青年时到越国,受越王勾践信用,成为主要谋臣和上将军。在越将亡国的危急关头,他苦心戮力,深谋远虑,和勾践、文种等人精诚合作,领导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化险为夷,转弱为强,于公元前473年消灭了吴国,进而称霸诸侯。尔后,范弃官浮海,适齐之陶(今山东定陶),事农经商,卒死于陶。著有《计然》(从蔡谟说,计然为范蠡所著书篇名,非人名)等,约在唐以后佚去。《国语·越语下》保存了范与勾践谋略  相似文献   

8.
范蠡     
<正>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三户人(今南阳县三十里屯),生卒年月不祥,约略与孔子同时。出身于布衣之家。然而他却有着不负世俗的远见卓识,“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故“时人尽以为狂”。 当时文种为宛令,在访贤寻能时遇到范蠡,知其有匡世之才,遂结为莫逆之交。我国历史正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大变革时期,各国纷纷争霸逞强。然而当时楚昭王当权,没有大的作为,很多能人志士都不被起用,范蠡便产生东去助越,以越制吴,使生养自己的楚国消除东顾之忧的主意。他将这一想法对文种说后,文种遂“捐起官位,相要而往。”  相似文献   

9.
贪贿卖国的吴太宰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但在吴越之争中改变了历史的却还有一个为人所本耻的人物——伯。在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兴兵灭越时,勾践在危亡之际派人以8个美女和一批宝器贿伯额,在他暗助下得以求和;后来,在勾践“久臣于吴”,做夫差仆隶之臣时,又赖伯额保护免于被杀,3年后被放回越国。吴国的忠贞老臣伍于百几次劝谏吴王不可放虎归山,最后却被伯教馆害赐死。而伯额,一方面曲意逢迎,助长吴王夫差骄奢淫逸和狂傲自大名已,使国政日冒;另一方面在越王的重贿之下,一次次干着背叛本国利益的勾当,当时就贪婪之名…  相似文献   

10.
浅谈商业宗师子贡的经营之道程美秀旧时,商人们往往称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在自己的商店门口,还常用“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未”作春联.将子贡、范蠡作为祖师爷来敬仰。陶朱即是春秋末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灭吴后出游齐...  相似文献   

11.
明末思想家王思任说过:“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越中人一谈到越王勾践,就会自然地想起“卧薪尝胆”的成语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故事。《勾践栖会稽》为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材料: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保会稽以后,如何跟吴  相似文献   

12.
《越绝书》卷八《外传记地传》记载越王勾践灭吴以后,迁都琊(令山东),躬求贤圣,孔子率弟子70人来朝: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居无几,躬求贤圣。孔子从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礼往奏,勾践乃身被赐夷之甲,带步先之剑,杖物卢之矛,出死士三百人,为阵关下。孔子有顷姚稽到越。越王曰“唯唯,夫子何以教之?”孔子对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奉雅琴至大王所。”勾践喟然叹曰“大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  相似文献   

13.
骆玉明 《社区》2012,(17):38-38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中国古代第一份“富豪榜”。“太史公富豪榜”上最早出现的两位。是了不得的名人。一是范蠡,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灭吴之后,因为还有许多智谋未能用尽。于是乘扁舟浮游江湖,改名换姓,经商聚财,至千金辄散去,世号陶朱公。后人又编故事把大美女西施配给他做伴,那可是风流倜傥,人生到此无憾矣!  相似文献   

14.
琅邪,或作琅琊,史称越王勾践灭吴后,为进一步经营北方,逐鹿中原,便迁都于此。《越绝书·记地传》云:“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此事《吴越春秋·伐吴外传》说在勾践二十五年,也即越灭吴之次年(前472)。然其时勾践正忙于收拾残局,整治国土,以奠定基业,匆促迁都有悖于常  相似文献   

15.
富贵的距离     
《北方人》2007,(8)
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因而西施和范蠡在越王称霸之后悄悄乘一艘小船离开了越国。西施和范蠡何其聪明!早早看穿了人性的卑劣。  相似文献   

16.
范蠡所居陶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辅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后,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浮海出齐,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于是定居陶地,为陶朱公。今有学者提出“范蠡最后的归宿是肥城陶山”①。笔者不敢苟同此说,认为范蠡所居陶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境。一陶为曹叔振铎的封国国都范蠡所居陶地是西周时期曹叔振铎封国的国都。《后汉书·郡国志》云:“定陶本曹国。”《史记·曹世家》载:“曹叔振择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曹,《集解》引宋忠曰:“济阴定陶县。”陶,即曹叔振铎的封国曹国的领地。清人雷学淇《竹书…  相似文献   

17.
越国在春秋晚期曾经攻灭吴国,一度称霸中原,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颇有影响的国家。关于越国的社会性质,目前史学界意见还很分歧。本文拟从越王勾践的社会改革下笔,结合学术界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试作探索。 (一)越王勾践的社会改革是越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公元前494年,勾践在夫椒(今江苏吴县太湖中)为夫差所败,越国沦为吴国的属国,勾践亲率妻子、范蠡等人入质于吴三年之久。但是勾践并不甘心于失败,他在回国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二千五百年前,吴越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越中父老献美酒於勾践,勾践将酒倒在绍兴南面投醪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於是士气大振。“投醪劳师”从此传为美谈。两千五百年後,一座名为《投醪劳师》的雕塑矗立在浙江省绍兴柯岩鉴湖风景区,生动再现了当年勾践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时的慷慨豪情。沧海桑田,雕塑已经凝固了那瞬间的历史,无声息地让世人感受着那一刻的悠久而绵长,不禁热血澎湃,醉倒在春秋的千古绝唱里。其情其境,也许正是《投醪劳师》的灵魂所在。然而,这座曾经吸引央视眼球的雕塑,在阮文龙和他的城雕专家的眼中,…  相似文献   

20.
1.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勾践灭吴》)(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