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反复强调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透辟地阐释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决定"变"与"不变"的依据和标尺.这无论是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国两制”之“不变”思想探析●王中人●徐治道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分部分。而在我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和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后,在大陆保持社会主义不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它们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又是这一构想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沃土之中,并到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邓小平曾说:“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①“要照辩证法办事。”②他在一生的工作及思想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发展。其中邓小平的不变与变的辩证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一、邓小平不变与变的辩证思想内涵邓小平不变与变的辩证思想,主要是针对在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国内外一些人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种种疑虑和议论而提出来并展开论述的。它有明确的科…  相似文献   

4.
张过 《南方论刊》2012,(11):53-54,37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山就宣称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的“历史终结论”自提出起就受到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不断的挑战,而福山也在这些批判和挑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二十余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逐步退去华丽的哲学外衣,而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在历史哲学上的让步、在政治科学上的改变与坚持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创造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模式,建构起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信息环境。传播环境变迁,话语场域切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言语语境、表达特色也随之而变。但“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其育人导向、话语属性、叙事主线不变也不能改变。“变”为“不变”提供挑战与机遇,“不变”为“变”提供基础与遵循。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变”与“不变”的内在张力中立主导、谋发展,需要在把握话语主体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在适应复杂语境变化中坚守话语底色、在缕析表达特色变化中强化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的"三农"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严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的“严打”思想刘杰依法从重从快地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议的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一种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两只手都要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成就喜人。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当下,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复杂态势,集中聚焦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网络舆论场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创新必须要有定力,要能始终把握住其中的“变”与“不变”。既要着力于工作理念、运行机制、解释框架、传播手段层面的“变”,以求实效和水平,又要把握住根本任务、根本立场、基本方针、基本职责层面的“不变”,以确保方向和导向。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方能积极适应和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新态势,及时有效地解决时代发展、实践深化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形成经过了酝酿、提出、完善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有政治生活稳定、经济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等.重温邓小平关于"稳定"的重要思想,对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话语主体的双重化、话语符号的狂欢化、话语内容的复杂化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性质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如合法性、科学性、主导性等。应正确认识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与"不变",既准确把握"变"中之"不变",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不变”是:坚持大政方针不变;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变,“坚持开放政策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变;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不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指导方针不变;坚持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根本宗旨不变;培育“四有”人才的最高价值目标不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不变。这些“不变”是针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对两个文明建设、思…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令人常学常新。通过学习、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五论”。一“目的”论自古以来,怎样治理国家,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分析人治危害的基础上,邓小平着力彻底解决人治与法治问题,并明确提出依靠法治治理国家的方针。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谈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说是要清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并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  相似文献   

13.
变与不变辩证法:邓小平的重要哲学视角陈依元哲学教人聪明,令人深刻,催人反思、批判、洞察和远瞩.在一些人漠视哲学,轻蔑理论思维的今天,新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却以哲学的深邃与辩证法的力量征服了许多人的心。在第三卷中哲学的机智与理沦思维(辩证思维)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和确定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时,始终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系的。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①本文拟就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作一考察和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取信于民”思想不仅是对我党群众路线的忠实继承 ,同时还结合改革开放时期新的实际对这一路线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信、依靠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基本前提 ;一切为了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 ;启发、引导群众 ,是取信于民的正确方法 ;两手抓 ,是新时期取信于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指导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而又灵活地处理各种矛盾,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也是邓小平自身的领导风格、领导经验、领导才能和关于改革的理论、方法在改革中的综合运用和展现。本文拟从邓小平如何处理改革开放实践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来谈谈邓小平的马克思义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7.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和捉高人民生活,是邓小平思想的两个座标。它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思想的两个座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思想的两个座标,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现代史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马克思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的时候,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他对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总是感到欢欣鼓舞。他认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把需要经过专门培养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并指出,“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马恩全集》第23卷第58页)他强调说,工人阶级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恩全集》第16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断言,“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措施之一,首先是对一切儿童实行普遍教育”。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会比愚昧无知的没有知识的人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马恩全集》第2卷第614页),恩格斯还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除了需要律师之外。必须有大量的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工人阶级“不仅要掌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马恩全集》第22卷第487页) 列宁继承发展了马恩重视教育、知识和人才的思想。他说过,在一个文盲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经历了由解决人民生活温饱、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各个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这些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论述逐步丰富、完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形成和深化,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0.
制度建构的结构基础:“变”与“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离结构基础,就无法理解制度建构的理路.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基于一系列的制度建构而展开的,从而实现了翻天覆地之变.然而,在大写"变"的同时是否可能忽视了对"不变"的洞察?这样的"变"与"不变"对于理解制度建构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学理层面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