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生活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好几年了,但小学生仍然畏惧习作,一提起习作便皱眉头,咬笔头,忧心忡忡。究其原因:一是小学生阅历少,生活空间狭隘,整天在家庭、路上、学校三者之间奔走,生活积累欠缺;二是读的书虽然很多,但会背的很少,语言积累不足:三是缺乏兴趣,练得少,因此.要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就必须广泛阅读,熟读成诵,丰富生活,充裕素材,激发兴趣,加大练习。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识”(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换言之,在学生的作文中能反映出他们的成长足迹。当然这里的“成长”包括身心的成长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军平 《新天地》2011,(12):463-463
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创设情境。让积累过程生动有趣,变学生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引导学生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环境中实施积累。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郭沫若也曾说习作就要“写尔所知”。然而翻翻一些学生订阅的优秀作文,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老气横秋,让人感觉颇为成人化:看着我们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同一件事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这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吗?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开阔思路,放开手脚。”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为基点,将作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要立足于学生兴趣之中,突出一个活字,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苦恼的事。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校内设备,师资力量,校内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学生很难写出好作文。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积累能力、习惯的培养上。下面就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让小学低段写话在积累中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引导、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地位、工作性质作了新的界定,强调知识分子在解放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并采取灵活的措施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向共产党靠拢,使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问题得到了比较成功的解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在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对做好今天的知识分子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星期五。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领着孩子们学习《麦哨》一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也很美。课堂上,我把教学的重点锁定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上。  相似文献   

10.
贾云  蒋妤 《社区》2011,(25):17-17
“今天社区的银龄暖冬茶话会,将有二郎巷社区幸福联盟优秀社团组织表演的江南丝竹!”一条短信把参会率提升到百分百,不少老人带着自家孙儿,像小学生般静候大幕拉启。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作文了。为了解决小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这个最佳时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回归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并把所见所想的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让真实情感自然流露。所以,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做“无米之炊”。若强让其写,结果常是无感而发,或是随便摘抄乱写几句,滥竽充数。探其原因,并非生活真无“米”,主要还是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通过观察燕取和积累作寸素木才.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习作最头疼的是“无材料可写”。为此,必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现素材,创造素材。  相似文献   

14.
谈中原文化研究陈昌远人类文明,是文化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创造今天的文明。因此,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研究,是创造今天新文化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掀起了探讨地区文化的热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经济愈发展,对文...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语言平淡、内容单调、情感缺乏的毛病。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源”不足:阅读积累知识源不足,生活积累素材源不足,写作兴趣信心源不足。没有源头活水,文章自然就显得没有人情味。如何对症下药,使得药到病除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习作其实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一种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方式。孩子们的生活无疑是多姿多彩的,内心感受是生动丰富的。有许多孩子在与人交流时,可以说得有条有理,甚至是眉飞色舞,但是一提到写作,就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多渎,多记.多看,多写,丰富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8.
从阅读教学的任务看,在倡导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的今天,语言文字训练正从理解语言为主到应用语言为主的重点转移。要实现这一转移不但要实现由理解语言向积累语言转变.而且要实现由积累语言向运用语言的转变。在实现这两个转变的进程中,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不是目的,只是学习语言的开端和基础.最终的目的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并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去。这就必须实现有效的迁移,而实现迁移的最佳结合点是读写结合,这就使读写结合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迫切需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讲究教育艺术,采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恰当的语言,纠正小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引导他们专心上课。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笔这一状况,笔者拙见,要想写好作文,要引导学生勤积累、勤观察、勤练笔、勤修改。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