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将需要大量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服务。针对当前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还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应该借鉴域外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培养适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的专业人才;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明确岗位设置,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2.
医务社会工作是围绕医疗过程而开展的社会工作,体现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文章简要叙述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着重探讨了北京市的医务社会工作情况,并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医学界传统的“生物学”治疗模式早在20世纪初已被人们提出质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一体的治疗模式开始受到关注,旨在多角度寻找患者疾病的根源和寻求全方位的治疗途径,为此医务社会工作应运而生。通过对北平协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档案的整理研究发现,1921年北平协和医院开展的医务社会工作与世界发展水平同步,在长达30多年的实务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诸如“助人自助、经济救助、督导制度、随访制度、案主生态系统”等对于当今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创办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在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问题深入探讨基础上,构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务社工人才的办学模式。本文认为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拓展了医学院校办学范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层次社会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发展完善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由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医务社会工作特殊价值观和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组成。医务社会工作学生实习中专业价值观与现实处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整体医疗处境的冲突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实习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和传统实习模式的变革是实现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起,我国戒毒工作已经走过了170多年的历史.我国戒毒社会工作具有代表性的买务运作模式有五种,即充权使能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社区戒毒与康复模式、心理社会康复模式、魔方模式.当前戒毒社会工作实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戒毒社工实务运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此模式的运作方式是政府支持、司法配合、社工整合、NGO运作、社会支持、家庭协助.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医务社会工作是西方医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愈来愈显得重要。文章就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我国目前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并为发展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我校承办,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协办的“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研究:教育培训体系与实务模式建构”研讨会在福州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工作模式,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在逐步向前推进。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在黑龙江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探索了目前在黑龙江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医务社会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共享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在分析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必要性及存在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医务社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认同感、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1915年佛雷斯诺(Abraham Flexer)在其《社会工作是专业吗?》的论文中质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至今,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由追求专业化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反思。在从经验取向迈向科学性的工程中,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重用。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由民间呼吁进入了官方话语的当下,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模式相对于现实生活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为"事理取向".究其原因,它和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网络信息的扩散性有关.因此,研究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结构的影响及其原因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城市学龄前儿童抚育模式也在转型。计划经济时代,学龄前儿童抚育工作作为"公家事务",使工作着的母亲获得了可能的职业发展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抚育模式转向以市场理性选择为主的家庭和个人责任,独生子女政策更进一步强化了母亲与孩子成长优劣间的关系,工作着的母亲深感压力,母亲角色与职业角色间的冲突加剧。应当建立支持学龄前儿童抚育的国家制度,倡导公共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重新建设,解决职业女性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源流看,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最初、最专业和最活跃的领域,与医务工作相伴共 生。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更加呼唤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服 务能力和实际效用,需要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路径。 为此,本研究以 A 市 B 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 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发现该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有赖政府推动,发展期则需多中心 合作,是一个从政府推动到社会自觉的嬗变过程。 文章试图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医务 社会工作的可能发展成长机制,认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原始动力需要政府推动和主导,但其持续 发展则有赖于社会力量的多中心合作。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况,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医学与人文的不和谐,是社会伦理环境与医务人员的伦理精神的缺乏所致。深刻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内涵,加强医务人员伦理精神的培养和培育良好的社会伦理氛围,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生命终极价值的关怀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从而体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本来要求,反映高校学生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并研究中国,进而促成了所谓的“中国模式”热。“中国模式”是中国在探索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及外交制度等五个方面。应切实推动制度创新、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实现“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实现反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探索,也是我国当前廉政建设亟须重视的现实课题。社会组织、网络力量、公民精神等社会因素迅速成长,构成了我国现有反腐模式得以再次转型的社会向度。反腐模式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嵌入将形成多元主体、多元手段及多元监督的反腐格局,这对创新反腐模式、推进反腐工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模式研究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变迁的基础上,界定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原则,并从模式的概念出发,以资源为配置对象,设计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在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由体制融合、机制融合、法制融合和资源融合构成。体制、机制和法制三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评价的意义与普遍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评价的本质和根据看,评价不是认识而是感想。价值判断也不是事实判断,没有真假意义。但它并非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判断可以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讨论是非,只不过其有效范围仅在认同这个评价标准的人之间。对私人事务的价值主张不必确立统一评价标准讨论是非,而对公共事务的价值主张则必须这么做。确立公共事务价值争端的评价标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应采取民主抉择的方法解决。公共事务虽多,但只要对社会终极价值来一次民主抉择就够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可能成为民主社会的终极价值,而从中分解出来的富裕、和谐、自由,就是该社会所有公共事务的终极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