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本性决定了人的主体存在 ,教育实践以主体人的发展为核心 ,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最高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与教育者一样具有主体的角色 ,是交往的一方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主体教育是以培养主体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使教育以主体性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是主体性的教育目的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的结合。历史地考察主体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培养的是单子式的个人主体,发展的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当代教育正在转向主体间性教育,从由培养单子式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发展人的“共生”或“交互”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是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入手,研究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探讨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路径,即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等,以期为提高当前大 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复杂性,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的等决定了它必须突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主客体对立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主体间性强调师生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往,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主体间性语境下,学生在人文知识的浸润下塑造优秀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践行人文行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信念作为人的精神支柱,能产生现实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人文价值信念是信念的一种,体现和凝聚了人的公共诉求,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确立了合理有效的坐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信念。确立这个主体信念的路径,具体为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理论支撑、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公共实践活动和切实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求与开掘这些路径,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象从根本上确立人文价值信念,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是大学生、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两部分能力。二者辩证统一 ,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促进。非学术能力是每一个人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能力。高等教育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强调、重视大学生、研究生的非学术能力及其培养 ,使其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达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有自己的发展主体问题,发展观主体的界定决定着一种发展观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的思维模式,把发展的主体赋予了人。首先,人是科学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尊重人的创造性,用人自身的发展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人还是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动力主体。最后,人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决断决定着发展,人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也要为发展的走向和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同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人的科学认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把实践党的宗旨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统一起来,从操作层面指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途径。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推动主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是 关键性环节,只有使大学生具有了主体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更加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对个性的忽视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才是教育发展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的问题 ,因认识上的现实局限性 ,造成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的非现实性。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主体能动性为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主体能动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在逻辑上有着极大的吻合性 ,二者统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基点上。  相似文献   

13.
责任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全面的责任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石,也是决定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为主体,立足实践,积极引导;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4.
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女子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系统,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教育的主体看,视女大学生为能动的、鲜活的有机生命体;从教育的主题看,视五彩缤纷的生活实践为女大学生教育的唯一主题;从教育的功能看,视女大学生为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人;从教育系统的环境看,提倡开放性教育。通过有机系统教育,促进女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4-6,13
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基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主体性向度以现实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现实的人既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和谐的实践主体,人的创造性、明确性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向着完善和谐的社会形态前进。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的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的过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最高标准。因此,现实的人是社会和谐的评价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义。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问题则是主体德育的中心问题。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教育、管理、实践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反思德育的若干属性,并从人类学、哲学及德育实践方面论证了主体德育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应试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最本质意义上的教育。从教育是学生主体自身的教育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正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存在,才产生了教师主体性的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主体自身这种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走全面开发受教育主体素质之路,才能事半功倍、业绩卓然。但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受教育主体自身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的。所以受教育者主体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诠释全纳教育的现代内涵,首先必须区分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然后借助系统论的原理,将对实施全纳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发挥1 1>2的整体功能.从国家宏观教育主体角度分析,全纳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建构和谐社会为目的的全民教育;从学校主体层面看,它是一种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民主、公正的全员教育;从教师主体看,它是关注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诗意教育;从学生主体层面看,它是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其自身独有特征正影响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协调发展(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这种不协调发展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主张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引导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