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强调不能用强制的办法去剥夺小农;列宁要求通过农民自愿的合作化,把农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经济。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农业集体化运动违反农民自愿原则,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对富农实行错误的过火政策,从而导致苏联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与长期滞后。评价历史上的经济建设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务必坚持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一个农业机械化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是我们党在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件大事。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对于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一个农业机械化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是我们党在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件大事。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于巩固工农联盟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和逐步缩小三大差别,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多年来一直是各国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也必须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任何一个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国家,总是要实现农业集体化的;但是,怎样实现这种所有制的变革,却都  相似文献   

5.
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规模经营有两种形式,一是发展资本主义农场,一是实行合作化。恩格斯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合作化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阐述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具体途径,并在我国实现了合作化。邓小平提出了要从低水平集体化发展到高水平集体化,并强调集体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6.
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建立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根本出路的大问题。根据毛主席关于“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第426页),以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指示,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路线是:在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以后,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在  相似文献   

7.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到1937年,终于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它的完成,使苏联2500万个体农户走上了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道路,消灭了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阶级。但是,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集体化和机械化程度已相当高的时候,粮食问题还不能解决,农业生产仍然上不去,实在令人难于理解。苏联的农业是多灾多难的,农业上不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富农的过“左”政策,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联系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中认识到,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继农业集体化之后又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我国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是从实现集体化上路的。在这条金光大道上,要向前迈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取得伟大胜利之后,我国学术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集体化的原理,从各方面对集体化进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解决了若干理论问题。但是,其中关于我国农业集体化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经过长期讨论,表面上大家似乎都肯定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然而在解释上却一直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对于如何从农业生产力来说明农业集体化的客观必然性问题,见解各有不同。在不少场合,我们可以听到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土改后或  相似文献   

10.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第一次开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 ,为迅速改变当时苏联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时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是不成熟的 ,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一场过早过急过快的运动 ,曾付出高昂的代价 ,留下深刻的教训。分析和研究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对于我们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蓬勃发展,国内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不准备过多涉及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本身。仅想就开展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前提之一,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再明确一点就是:20年代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是什么性质的?是旧的资本主义,还是新的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直接影响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和评价,而且也会影响对苏联整个30年代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斗争诸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化理论,亲自领导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斯大林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并没有囿于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具体做法,而是把马列主义的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实行了一些既  相似文献   

13.
对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积极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积极性的再认识刘伦文五十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开展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几年的努力,就把农民引向集体化道路。这无疑是一个历史奇迹.但是.在奇迹出现后.并没有伴之以农业经济的更快增长.不但如此,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高举列宁的伟大旗帜,于二十年代后半期和三十年代,排除了形形色色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率领苏联党和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开展了用当时最新技术改造整个国民经济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其中既包括对旧企业的陈旧技术装备的改造,也包括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15.
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而林彪、“四人帮”一伙却肆意践踏这一正确原则,竭力鼓吹“右倾始终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唯一危险”的反动谬论,疯狂推行极左路线,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沉痛教训。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清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时候,有的同志又提出:“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危险是‘左’倾机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我们认为这样的提法也未免偏颇。如果用此作为反倾向斗争的一条原则,同样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在苏联农村展开了一场旨在消灭农村的资产阶级,将农民个体所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大规模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所谓农业全盘集体化。对此问题,前苏官方一直评价很高,苏共纲领指出:“苏联农村的大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经济关系、在农民的整个生活方式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集体化使农村永远摆脱了富农的奴役,摆脱了阶级分化,摆脱了破产和贫困……千百年的农民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1]甚至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成功模式加以理想化和规律化。即使指出其有错误,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五亿多农民的国家,在全国胜利地完成土地改革,推翻封建生产关系之后,是把广大农民引向社会主义,还是引向资本主义,这不仅关系着农业这个重要部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也关系着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 “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在土地改革结束以后,毛主席及时指出,必须趁热打铁,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8.
集体化时期,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往往将革命与传统的各自表征展现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中。二者之间的强烈冲突展现了社会结构中最具有戏剧化的部分。本文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业集体化进程中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两个片段,强调在国家权力与“家”的文化生态共同塑造的“新场域”中理解农民的主体性行动实践。本文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塑造了更具有“家国”意识的新农民,使农民对家庭结构的策略性调整表现出“传统与革命”的新特征。这样的特征既是传统家庭本位继替的结果,也同样重新建构了农民对“新国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本来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近几年来,热衷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了挑战。他们鼓吹不要指望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社会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的政党制度,在中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这种论调在一部分青年中影响很坏,造成了思想混乱。所以,究竟能不能把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引进”到社会主义的中国来,就成了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重大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早在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就已经提出,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再一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又重申了这一论断。在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对这一论断又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