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鄢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49-52
美籍华裔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和白人社会的双重边缘,她们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归属何方,身份重建的必要性就得以凸显。谭恩美在《正骨师的女儿》中颠覆主流话语中华裔女性的刻板形象,赋予这些边缘无根女性以新的身份,使她们最终在主流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叶胜年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3)
本文着重探讨了19世纪澳大利亚著名小说<他这辈子>中所反映的英帝国囚犯流放制度的弊病,揭示了囚犯流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尤其是对小说主人公德文/道斯造成的精神和肉体伤害,文章力图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囚犯流放制度的残暴和腐败,审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影响,认识德文/道斯身份的异化和边缘化,以及遮亡所起到的颠覆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4.
刘小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1-24
本文以九丹的作品《乌鸦》和《凤凰》为例,阐述文本体现的是女性从身体到思想、人性的沉沦,缺乏经济自主意识和思想独立意识,从而颠覆了留学生文学的自强的文化精神和女性文学的反男权文化传统,是向男性中心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贾鹤鸣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16-19
《红字》是19世纪中期美国后期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S.》是至今仍活跃在美国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厄普代克的作品。厄普代克明确表示《S.》与《红字》存在着联系,且种种迹象表明《S.》对《红字》进行了戏拟,是后者的续作。本文对以上两部小说做了比较阅读及研究,分析两部小说在爱情主题的内涵上的异同及其意义,并以此为例,探讨了续作与原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素娣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25-28
"疯女人"伯莎被《简·爱》的文本语境中的男权社会秩序和殖民话语权威树立为失语的"他者"。《藻海无边》以多重声音叙事模式,赋予了"疯女人"话语权,重构了"疯女人"的历史和疯癫原因。《最后旅程》突破性地将"疯女人"作为男权文化中自我追求难以实现的女性的集体象征,作者为"疯女人"规划了出路,但是文本对"泛性论"的滥用和男性文本话语强权成为败笔。 相似文献
7.
江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
《副领事》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副领事》当中,作者对东方居处、东方人以及东方意识做了大胆而露骨的丑化,展现了宗主国公民特有的种族优越感和帝国意识。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试图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描摹更为广泛和深刻意义上的美国梦.约瑟夫·奥尼尔的力作《地之国》也传达了对其两难困境和普世价值的思索.美国梦,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纽约,为人们带来的是希望也是失望,是自我塑造的无限可能,也是迷失与幻灭的无底深渊.这就是从历史观,时空观,并置与颠覆等方面,借由“互文性”理论来解读美国梦所具有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昌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康拉德的《吉姆老爷》编造在亚洲重建殖民主义秩序的白色神话 ,乃是 1 9世纪英国小说帝国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过 ,由于康拉德只是一个来自欧洲边缘的帝国雇员 ,所以他的小说在宣扬帝国意识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破坏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陈义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2):72-76
本文聚焦于<肯萨村>这部小说的叙事要素分析,研究该小说的叙事特点以及其抵抗与颠覆殖民主义话语所采用的策略,并在后殖民的语境下重新审视这种抵抗与颠覆策略所具有的冲击力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电影《断头谷》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气氛营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对小说《睡谷的传说》进行了成功的颠覆,影片因此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颠覆的原因是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以及二者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永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25-26,191
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是:愚昧无知,天生在智力和能力上低于男性,无法独立,一生只能局限在家庭,做一个谦卑、顺从的妻子或母亲。作为一位女作家,奥斯汀对这样的女性定位极其不满,在小说《劝导》中创造了独立、睿智、在婚姻中不依附丈夫的克劳福德夫人和安妮等女性形象,表达了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1-14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戏剧中的题材、语言、人物形象和场景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探析人物戏剧活动的狂欢式场景,揭示《威尼斯商人》中颠覆与重建的主题,可以管窥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自由、平等、仁爱的狂欢式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张金玲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72-75,90
《世界末日之战》是略萨以19世纪巴西卡奴杜斯农民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借助一定的历史事实,通过传奇性的虚构构筑一定的奇遇以形成小说的故事性,但其全部的关注点不在于这些奇遇,而是借这些奇遇展现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颠覆与抑制:《李尔王》中的权力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广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8-91
新历史主义较多关注权力的争斗,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颠覆"和"抑制"两种力量在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交织作用。"颠覆"在莎剧中起到使人们蔑视权威、质疑权力的本质作用,而"抑制"在作品中起到的社会功能是附带的、次要的。同时指出"颠覆"和"抑制"有其成熟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吴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两性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提出质疑与颠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项睿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79-82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19.
包耿宜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10-112
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的方法,通过神论的角度对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与卡夫卡的神话故事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做了比较,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境,从而使人们看到了现代人的卑微、平庸和渺小。 相似文献
20.
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命名,是《庄子》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作者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独特形式,融入比、兴、赋的诗化手法而作出的非凡艺术创造,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庄子》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体现了意出尘外的构思和超群脱俗的想象,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