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之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经济繁荣、社会兴旺、科技发达、对外交往和谐共荣的黄金发展期——唐宋时期.在此时期,中国攀上了世界的巅峰.而在随后的几百年里,我们却从开放转向闭关,由繁荣昌盛而转向逐步没落!本文将从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的变化转移而论述我国衰败的原因.以史为鉴,从古人发展之经验教训探寻目前我国的绎济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了新特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是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找准现阶段坚持这一根本要求的实践思路,从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结构质量、形成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年。由于国际经济再平衡前景扑朔迷离,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困难主要来自国际经济动荡加剧与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由国内外多种经济矛盾交集所引致的经济政策两难抉择。同时,由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自主性趋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十二五时期中国有能力有必要主要依据自身条件与发展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改革与政策调适,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持物价平稳与经济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带动,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而走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王守昌,王海泉一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的伦理道德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即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从传统转向现代,建立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天,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更是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对策研究,更需要对深层次矛盾的科学揭示和一般性规律的理性思考。本文试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是长时期历史积淀而成的社会问题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是特定条件下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改革不过是把这些矛盾从过去的隐蔽状态揭示出来罢了。1、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使传统…  相似文献   

6.
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转变。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稳步增长、由成长转向成熟、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必要阶段。在我们回顾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历程时,对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全国发展的印象尤为深刻。那么,在这种新的转折阶段发生时,全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如何、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有何变化、区域发展的走势怎样,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一、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区域增长的基本特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91-1997年,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转向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即从“建立新中国”转向了“建设新中国”;“愚公移山”寓言寓意也从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转向了挖掉“经济贫穷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从技术革命视角,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大致经历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工业化新中国和实现“两个”“三个”或“四个”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中国两个阶段;工业化新中国、现代化新中国的建设目标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均致力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社会革命视角,革命时期党的目标是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党的构想是以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作为过渡,进而发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将来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构想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标识了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通过对“旧中国”贫穷落后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比较,呈现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阐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付春 《兰州学刊》2004,(4):200-203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权性质和小康社会的发展取向投射到妇女及其组织层面上,意味着妇女必须既要拥有普遍的公民权利,又要得到普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一逻辑推动下,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组织的历史变迁本身凸现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引发的妇联组织的功能转型和结构调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现,我国妇女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化组织成员从代表政府转向代表社会,组织资源从完全依赖于政府转向依赖于政府、民间等多元渠道,组织行动从政策宣传转向反应社会要求,等等.这种转化既是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改善的表现,也是我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随着联产承包制的普及和深入,以及各种新型合作经济形式的兴起,我国农业已经开始了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新阶段。这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过程。在这一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深刻认识转变中农村经济的特点,以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把充满活力的农村经济推向前进。为此,我们要重新学习,总揽经济全局,努力通晓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掌握领导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本领,学会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商品生产和流通,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村富裕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系统经营思想。  相似文献   

10.
高帆 《社会科学》2022,(8):109-119
城市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城市化具有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成果分享等多重功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在我国城市化功能中居于首要位置,中国的城市化具有增长导向特征。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战略目标和发展条件的转变,新时代中国的城市化逻辑需要转变,这种转变的内涵是以增长导向型城市化转向质量导向型城市化为主线,推动城市化从城市偏向转向城乡融合,从政府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单一方式转向多元协同。这种城市化逻辑转换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由此可引申出对城市化转换规律、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绩效评估、要素市场化改革、公共产品均等化、城市化模式争论等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确保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在区分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破坏后,中国进入社会秩序重建时期,开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稳定从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现阶段处理新的社会矛盾、巩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太突破,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内国外正反两方面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建立这样一种体制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我国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各大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开发的重点将逐渐由东部转向西部,而兰州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在祖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将日益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巨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兰州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认真研究加快兰州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开发的对策。我们认为从兰州的实际出发,应当考虑到如下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近代中国唯一可能成功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战后,中国社会上下曾出现过一次空前一致的政治局面,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总督巡抚到民间知识分子,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清政府不再坚持洋务运动时期发展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的政策,而转向鼓励发展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恤商惠工”政策,这是近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改革举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如果这一历史时期的安定局面得以保持,中国的近代化步伐本不至耽误太多。可惜改革领导者人为政治运作的失误,使近代中国唯一可能成功的改革招致挫折,并对后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其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深化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热点,中国改革也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新的十字路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及近阶段重点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从各先进国家来看,它们都走过这一个历程而进入更高级形态的经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构转型过程表明,经济结构变动最为激烈的时期是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尽管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但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时期,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值得我们正视的问题是,我国工业化推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实行~系列重大的突破。一、改革中形成的双重工业化格局:双重灾直关系分析在我国体制变革过程中,市场化发展带动了新工业化的兴…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主要是清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清朝统治基本稳固,经济发展较快,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盛世”。就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史来说,这一阶段更是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各民族已由分裂而转向统一,宁夏政局也相应地由战乱而转向稳定,本地人口由流散而转为聚集,社会经济由衰败而转向兴盛。十八世纪宁夏的社会发展,对以往几千年来说固然是空前的,而对此后一百多年来说,更是奠定了延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影  相似文献   

18.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所提出的创新举措,一方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面临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必须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赵家全 《中文信息》2013,(10):90-90
为了适应国内外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明显地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但职业教育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美国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向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虽然目前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太大,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中国应当努力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防止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向金融领域和其他行业蔓延.因此.我们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灵活而充分地运用利率、中央存款储备金率、汇率等货币工具,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扩大内需,妥善地处理好就业问题,真正稳定实体经济,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虚拟经济的发展正在由探索阶段转向升华阶段.这是虚拟经济的新起点,中国应当更主动、更积极地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注重规范,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