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诚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状态,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大学生诚信有助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需要政治合法性这个有力基石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以其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各种改革创造出更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政治文明不仅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两个文明的制度性保障,建设和完善政治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在统一、互相促进的历史过程。我们需要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做出了重大决定。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建设标志着社会文明建设已进入全方位实施的新阶段。社会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四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现今探讨社会文明的内涵、特征;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伦理学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突显了以人为本、力求公平和关注和谐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伦理精神。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人们伦理道德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的整合与竞争。作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必须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全方位交融与竞争。社会主义社会要在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建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战略。由市场经济建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由先进文化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由民主法制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当代中国文明进程的三大基本要素 ,而各方面文明的推进 ,都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浅析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政治文明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 ,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法律素养是指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但是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要多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3.
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文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的全面建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文明观,才能不断走向全面、协调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其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法治化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包括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 ,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就是要建设“三大文明”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联系 ,并就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不但在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而且在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宪政文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夯实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呼唤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重视生态文明,确立生态和谐的理念,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人与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将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并列 ,这是政治发展理论上的重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与基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齐头并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具有与时俱进品格和勇气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一个令人钦佩的积极回应。政治文明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特点,是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政治文明的实质在于民主政治,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致力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