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四五’运动的汹涌怒涛又把我‘推’向了新的长征!生命不息,挥笔不已!”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在《从“五四”到“四五”》一文中,所概括的她从一九一九年以来六十年的创作历程。从“五四”运动到现在,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复杂交错,斗争风云变化万千。而冰心的创作道路也是蜿蜒曲折的。她曾经历了文思潮涌和笔下消沉的不同时期。“五四”运动的风暴,触动了她的创作激情。社会主义祖国的诞生,又焕发了她的文学青春。“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她更孜孜不倦地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繁荣社会主义创作而不停地挥毫。冰心六十年来的辛勤劳动,作品是丰富的,经验是多方面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本文先就她的早期创作(“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叶绍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以“为人生”的鲜明特色,以对现实主义的真诚追求而饮誉文坛。 鲁迅先生则以他的《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承认鲁迅、叶绍钧二人皆以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著称,并非等于说,二人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贡献是比肩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可以发现:鲁迅一开始创作就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叶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感到萧红的作品有一种不可代替的“萧红味”,这正说明萧红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主要通过语言特色表现出来。冰心的清莹圆润、蕴藉空灵,丁玲的细腻直白、激切酣畅,庐隐的凄丽悱恻、感伤忧郁,各呈异彩,各有千秋。而萧红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别具一格,表现为稚拙、诙谐、明快、潇洒。本文以萧红为中心,将她与冰心、庐隐、丁玲这三位著名现代女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冰心早期创作中的生命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形成了冰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她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观:生命是博爱的,生命是圆融的,生命是乐天的。冰心的生命美学观体现了一种终极立场,造就了冰心与众不同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5.
冰心十四岁时进入北京贝满教会女子中学读书,四年后就读的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以及后来协和并入的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她在"五四"新文坛上脱颖而出的时候正是燕京大学学生。冰心与众多以"新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取基督教文化的作家不同,她是在多年教会学校熏陶之后,再吸纳"四五"新思潮、建立自己的文学观并从事文学创作的。在她1926年一度中断创作之前,基督教思想观念对她的文学观、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方式,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冰心对文学艺术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真挚。散文(画——诗》记录的是她1920年一次补考(圣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这不仅体现在对佛教语汇、意象和题材的汲取,也表现在对佛学精神的融会和对禅趣佛境的追求上。许多现代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意识,张恨水便是与佛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通俗小说作家。在其早期小说创作里,佛教文化不仅从叙事、人物形象等形式层面,也从精神层面渗透到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世界,使其小说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王恒升 《东岳论丛》2007,28(1):117-120
相对于莫言后期的新潮小说,他的早期小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盲点。莫言的早期小说主要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带有当时文学观念的严重烙印。  相似文献   

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行列里,丁玲是站在浪头上的弄潮儿。她像一株饱经风霜的松树,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她给人力量,催人自新,使人奋发。研究这位贯串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长河中的女作家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有人这样评论:丁玲所走过的曲折的创作道路是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所走过的创作道路的缩影。这是颇有见地的。而探讨丁玲早期创作的特色应该是研究整个丁玲创作的起点,客观地评价其得失对于社会主义文艺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论端木蕻良的早期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沦于敌手,三千万同胞身陷水火。动荡的时代、屈辱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造就了一批勃郁不平、慷慨悲歌的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塞克、马加、穆木天、李辉英、高兰、金人……等崛起文坛。他们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流离转徒,投身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以笔当枪,创作出大量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和反抗、觉醒和力量的作品,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作家被尊称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有自己特殊经历、独具个性和风格的一批作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文学是很有生气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本刊将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茅盾说过:“从‘新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这条‘路’的起点——一些早起者所留下的足迹,是值得保留,研究”的。冰心是站在新文学的“起点”,并为不断开创这条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早起者”之一。如同许多“早起者”一样,这位女作家在思想开掘和艺术追求上,都具有五四时代所赋予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但是它又不  相似文献   

11.
庐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洋溢着忧郁、孤独、悲哀、愤慨等复杂的现代情惊,形象地展示出一个觉醒的新青年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撞击的氛围中的哀伤凄苦的悲剧意味,倾诉着作者痛苦的生命体验。生活的磨难赋予了庐隐一双独特的眼睛,无论什么东西,到了我这灰色的眼睛里便都要染上悲哀的色调。所以在她笔下的自然景物也都倾注着作家浓重的感情色彩,显示着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太阳红得像血般,仿佛火神怒睁两眼,向人间狠视般以海滨故人》);惨绿色的光华,充满着寂寞的小园(同上);夜景幽寂,从窗子…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艺术道路、创作个性、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对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与现代中国诗人谢冰心作一番平行比较,就会发现在两位女诗人身上存在着不少可以互相参照的有趣现象;在这互为参照的体系中,人们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两位女诗人各自的文化心态和创作特征,同时还将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东西方女性诗人在思想情感的表露上的某些差异。一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19岁时正值中国政治、思想、文化运动的高潮时节,她以一个女大学生的姿态,用全部的热情和才华投身于那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并在表兄刘放园帮助下,发表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普罗文学和朝鲜新倾向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蒋光慈与崔曙海的早期小说作品有着相似的社会内容和精神追求,但同时又有差异.崔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抵抗精神是体验化的,而蒋的则是观念化的;崔的作品倾向于现实主义,笔触自然,而蒋的作品则趋向于浪漫主义,过于观念化.两者因生活实践的局限性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缺乏,在创作上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成仿吾的早期文学活动中,一共创作有四部独篇小说和一部独幕话剧剧本,即1920年初作于日本的《一个流浪人的新年》,1922年1月作于长沙的《深林的月夜》,和1922年10月与1923年间作于上海的《灰色的鸟》、《牧夫》和《欢迎会》(独幕剧)。成仿吾的早期小说和戏剧创作,虽然历时并不长久,作品数量也不算多,然而,却表现出三方面的明显转变和发展,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15.
<正> 郭沫若作为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作家,除诗歌创作外,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早期的小说创作数量虽不算多,但成绩斐然。其中随笔式的自我小说,或表现个人遭际的坎坷与不幸,或倾吐对现实的愤怒与不满,或叙写凄绝哀婉的爱情故事,“主观的燃烧强烈地吸引读者”。它们和郁达夫、王以仁、(亻免)贻德等的自我小说一起,以其内容的进步和形式的新颖,成为我国新文学园地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冰心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见长,也没有激烈的冲突渲染,而是侧重抒发其对生活的主观感受,结构单纯,清隽简劲,不落俗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与传统小说相去甚远的“五四”以来新小说的诗化特点。因此,其也被称之为“诗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与丁玲、凌叔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的现代女作家黄庐隐,以她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享有盛名。研读她的几个集子:《海滨故人》、《曼丽》、《归雁》、《灵海潮汐》等作品,可以看出:庐隐把人生看作“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始终沉浸在“悲哀的海”而不可自拔,直到她凄情的逝去。庐隐的作品带有浓重的抒情成分,而尤为突出的是她笔下悲观伤感的女性形象。她深刻剖析并描绘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知识女性,在意识觉醒的年代里对自身命运的困惑。这种困惑,在彷徨的人生幽径里,作者以“一颗因悲哀而落的眼泪”陷死在了现…  相似文献   

18.
冰心与郑振铎同为福建长乐人,于“五四”前后同时从文坛崛起,有着大体相同的经历和志向,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巨大贡献,但二人的思想、追求、风格迥然不同。思想上,郑振铎重理性把握,冰心重感性审视;创作上,郑振铎重智性观照,冰心重诗性透析;风格上,郑振铎重刚性外扬,冰心重柔性内省。这两位文化巨人,都把自己一生贡献给民族文化事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竖起两座不朽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相似文献   

19.
黄健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78-82
郁达夫早期(1927年之前)的小说创作中,性观念上的矛盾与信仰的缺失凝聚为作家的死亡焦虑.他通过文学的想象暂时消解了这种焦虑,随之又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企图超越焦虑的威胁.这些对死亡的思考和书写形成了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死亡意识.它不仅验证着"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的某种困惑,而且也为郁达夫创作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