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作人时事散文创作几乎涵盖了辛亥革命至抗战之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留下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近距离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上,周作人大胆探索,其时事散文包含了杂文、随笔、书信、序、跋等多种形式,在风格上,含蓄、隐晦,但富有反语、嘲讽,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民政府的迁渝,原北平、上海等地的作家和文学期刊纷纷南下、西迁,汇萃渝州.其中,一大批散文作家在整个抗战期间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沐浴着抗战的烽火.它们或再现抗战生活,或替人民摇旗呐喊,构成了大后方抗战散文宏伟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3.
在对抗战题材的话语操作方式上、在对抗战题材的表现宗旨上萧红都采取了与东北作家群所代表的主流作家所不同的表现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避免了救亡主题的表层化与急功近利性,突出了被战争的主流话语所掩盖的女性声音,使其创作具有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共时意义,并拓展了东北作家群乃至整个抗战文学的表现空间,提升了整体创作品格,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南洋散文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南洋时期散文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这三类散文贯穿着“一切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时代气息 ,是其散文创作中极富有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 ,其创作的量虽少 ,而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采。首先表现在语言的通俗之美;其次表现为散文的情韵美。  相似文献   

6.
抗战后期,老舍在重庆北碚以幽默的笔调创作的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既是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战时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又是与抗战有关的、真实流畅的优秀抗战文学作品。它艺术地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位正直而爱国的作家、"文协"的领导人在艰难抗战岁月里达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与高尚的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7.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南洋时期的艺术散文为其政论杂文的锋芒及三十年代游记成就所掩 ,不大为研究者注意。这些散文可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三类散文贯穿着一个“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 ,是其整个散文创作中极富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 ,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其创作的量虽少 ,但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冰心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共和国成立前表现为早期散文的诗情与细腻,中期散文刚健与质朴;共和国成立后,则表现为采用大众语体表达解放新生的新奇与赤诚,晚期散文智慧中透出的凛然正气和奇警的文采则与前一时期形成了对照.在冰心散文的嬗变中,折射出了中国作家巨大的人生变化以及时代对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初遗民文人周容在入清后始终坚守遗民志节,并结合其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创作了大量反映明清之际遗民情结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或表达由故物故人故景引发的故国之思,或表现亡国之恨,或展现坚韧不拔的守节之志,在同时代的遗民文章当中,周容身体力行的散文创作无疑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深入分析周容散文中的遗民情结,对理解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状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 ,刘少奇对抗日游击战争问题作过许多论述。他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 ,论述了抗日游击队的建设和有关战略战术原则 ,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问题。这些论述 ,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民族危亡的现实促使穆木天诗风由早期的象征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为家国生存和民族战争而书写成为穆木天诗歌创作的最高宗旨。抗战时期,穆诗多以揭示苦难、控诉罪恶、呼呼抗争为主题,充当"时代喇叭手"的历史使命,虽然强化了穆诗的时代性却削弱了诗歌的艺术色彩,但穆诗仍在色调和意象选取、结构体式等方面显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以画笔为武器创作的大量美术作品、致力于建构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美术以及为美术教育所作的贡献等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学道路的,1935年随着《生死场》的发表而蜚声上海文坛。之后萧红的名字与抗战紧紧联系在一起。前期代表作《生死场》既给萧红带来了声名,又客观上局限了萧红的整体评价。创作于旅日时期的《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作品标示出萧红创作的转型,后期萧红的创作和作品既与时代紧密相连又远未局限于抗战,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日益鲜明的萧红风格。重视后期萧红的作品和风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后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萧红创作和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文学生涯,除创作大量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还曾先后加入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团体和组织,相继担任一系列不同的职务。本文考证了老舍抗战时期结社及任职情况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以浙江、江西、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地区,汇集了一批从事儿童文学活动的作家与文化人.他们兴办各种儿童文学刊物,投身于各种文体的儿童文学创作,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开创了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力报》副刊是抗战时期湖南现代文学的主要传播阵地。通过对《力报》副刊的考察,这一时期湖南文学发展的特征逐渐显现:一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对本地文学发展的丰富、扩容;二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占据主流;三是大量知名作家加盟副刊的撰稿队伍,成为提升湖南现代文学质量的最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桂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被誉为"文化城".荟萃桂林的现代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文协桂林分会的推动下,众志成城,使得桂林的抗战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创作了一大批思想和艺术较高、影响较大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宝库,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