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他在阐述这一构想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贺旭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75-477
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有先后分步骤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用"两个大局"思想,克服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是实施共同富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任现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而且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特别是对均贫富思想和大同理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陈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50-52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的理论基础 ,揭示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并对“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珍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18-19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境界,对于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一、"共同富裕"的理论与"以人为本"在内涵方面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性;二、"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人性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三、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依靠的对象是人民,这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四、"共同富裕"的理论,对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共同富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概念,对其内涵的全面准确理解是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必须正确理解二者的内在关系;坚持共同富裕与防止两极分化是辩证的统一,必须坚决防止和反对两极分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王永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78-380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一些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先富帮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胡增文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3)
斯大林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两种不同模式的产物。他们对“共同富裕”的认识、理解和实践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这是社会历史及思想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充满了科学的辩证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概念,有是非式、内涵式、途径式三种研究方式,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式所使用的概念不同,表意的习惯亦不同,客观上造成了认识上的一些混乱和定义解释的随意性。事实上,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成熟发展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多样性与层次性、过程性与阶段性辩证统一的特性。基于这种认识,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概念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全体人民通过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和相互帮扶,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全民族共同享有富足、平等、自由的高质量生活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且能够阶段性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136-139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讲得最多。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到明确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到关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处处表现出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走出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江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邓小平理论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系统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宣传普及创新文化、形成合作的集体、创造民主平等和宽松开放的环境等方式为创新提供环境和方向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衔接、相互对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与小康社会一样,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产物。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都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体现了对理论、时代和价值关系的高度自觉。这一观念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核心价值具有必然性。富强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关系定位。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富强观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误区,应当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李腊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5-9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前提和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使命,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1):57-61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毛泽东主张走“让大多数人同等同步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发展并超越了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了一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道路。二者各有其一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历史的、思想认识的根源.而邓小平提出的道路是现时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赵书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容忽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1-3
人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邓小平有没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本文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理论,主要看是不是有一个表现在不同文本形式中的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不是围绕一个实践或思想的主题,解决了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邓小平是不是形成了理论,答案就很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是初级阶段+主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先富政策。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实现"两个共同"的主题,当前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切实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仍秀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42-44
鸦片战争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虑.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