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压六法     
《可乐》2006,(9)
1、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2、看恐怖片英国专家认为,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3、穿旧衣服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上衣,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人的情绪会为之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谈恋爱现象怎样看待?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大学生在校恋爱的教育引导问题谈些看法。 一、大学生恋爱的心态及状况 大学生对待恋爱这一问题所持态度是复杂的。在我院2000名学生中,以25%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后统计,有63%的学生认为不可避免,顺其自然;有16%的学生认为宜早不宜迟,12.5%的学生还没有认真考虑过;有8.5%的学生认为晚点好,以免影响学习;仅有1%的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香港在回归之前,仍属英殖民统治时期,当年轻人被问到自己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时,会认为自己是骄傲的英国人。而在香港回归之后,尤其是已经回归十四年的今天,香港人再被问及此问题时,他们又会怎么回答?香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如何?香港政府、教育部门又将怎样在学校推行国民教育?香港市民又有何反应?  相似文献   

4.
失业是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原因有两点:第一、经济增长过程是有周期的,当经济处于紧缩时期,有效需求与投资均为不足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从相对量甚至从绝对量上都会减少劳动力的总需求,造成失业;第二、经济结构变动导致失业,这有几种情况:一是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一、二、三产业间的变动引起的失业,其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产生;二是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动所导致的失业,其表现为传统产业人员的失业。经济波动和结构变化如果能有效控制,失业问题会相对缓和。反之,失业问题就会很突出。失业虽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失业率过高,不仅导致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 最近,我们为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强化“人民教师品德修养”的教育,对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系八五级320多名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竟然有250多名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从教,占总数的78.6%。这样的心态实在令人担忧。在这320多位同学中,入学时志愿填报师范院校的有42人,占总数的12.9%。经过一年多教育,表示毕业后乐意当教师的只增加到69人;在这仅仅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到很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通过合约或其他方式确定下来的新情况和城市工作的机会成本下,对双方锁定工资决定模型进行了引申.对修订模型的分析可知,"民工荒"和城市失业现象,会交替出现,呈现出震荡的特点.当城市打工工资低于以农村现行工资衡量的城市保留工资水平时会出现"民工荒"现象;当城市打工工资高于保留工资时,又会出现城市失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成才与就业》2014,(Z3):78-83
不少用人单位的面试官反映,现在很多青年学生在面试中的回答惊人一致并且有"套路",让人觉得"很不诚恳"。比如让求职的学生回答"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的回答为:优点是"认真细心",缺点是"对事情太认真,以至于有时候有点纠结"。还有一些学生为顺利通过求职面试,会事先学习所谓的"就业圣经""面试技巧";在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他们会刻意按面试官的喜好来回答并展现自己。如:本来好静的同学极力表现得开朗外向,喜欢独自工作的人硬是装作团队精神很强,擅长执行而不是做决策的同学却说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受人赞赏……这真的是面试者的"本色"吗,还是经过了一定的"包装"?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考虑过"本色求职"这一问题?如果你去面试,你会怎样展现自己;如果你已有一些面试经历,你是怎么表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人为“下岗”而焦虑不安的时候,德国的许多人却向往失业。对这样的怪事,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完全是真实的。尼若女士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向往失业并已实现这一愿望的德国人。见第一面时,她自我介绍说她叫“钟雯”。她说这是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汉语时用的名字。这位已有两个孩子的妈妈,1994年离婚后一直在波恩的一家三星级旅馆工作。但1996年8月却突然提出辞职,理由是不适应那份工作。“其实,我是在找借口失业。失业了会享受比工资更丰厚的福利。”她看我满脸的疑惑,便进一步解释道:“我上班时,每月工资2000马克,比我两个孩子的福利金…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3,(16):39-39
在夫妻生活中,金钱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导致夫妻间在金钱问题上发生争论的最常见的原因有:*缺乏真诚 当一方说想购买某件东西时,另一方总是表现出不高兴的神色。*经济危机 当夫妻双方都没有足够能力应付危机时,经济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成为引发许多冲突的导火索。当缺钱时,人会变得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之间更需要进行对话和保持团结。*一方失业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当理解失业者的心情。失业者常常很容易发怒和与人发生冲突,因为丢掉工作会使他(她)的自豪感受到严重损害。*贡献不等 当一人干活而另一人却在睡觉,或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徵是知识将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经济的发展会对就业与失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失业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对比中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以西方国家为例,失业始终是困扰这些国家的一个顽症。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国失业率至今高至10%以上,欧盟各国平均失业率为11%。这是因为工业化时代产生的大量制造业乘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东风升级换代,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需要的生产人员相对减少,从而造成大量对结构调整变化适应人了的人被调…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你为什么被裁员吗,你们部门多少人,被裁员的有多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被裁员呢,你们被裁员的人,是不是因为工作表现不好呢?”这是一家跨国石油公司的HR,在面试一位失业两个月的求职者时,一开始就提到的问题,而这位求职者,已经在数次面试中,被HR多次问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益问题日显重要,许多行业开始将环境匹配这一模式应用到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调配中,以达到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一模式在许多高校的教育中也逐步得以应用,有效提升了高校教育师资的调配效率,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高校青年教师中,有75%患中度心理压力,4.6%患深度心理压力。环境匹配模式引入教育教学管理,有缓解青年教师心理压力一面,也有增强青年教师心理压力一面,对此,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式,调适教学与管理维度;另一方面就是充分有效理解利用环境匹配模式有利一面,从而缓解青年教师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有这么多人在这么长时间里没有工作,以致失业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闭上眼睛只是倾听,你或许会肯定地说,这是一次劳工抗议。游行队伍蜂拥般地通过巴黎街头,要求补贴、最低工资、在与政府谈判中的正式法  相似文献   

14.
感慨     
小外孙经常摸着我的胡须问:"外公你怎么就老了……"我琢磨了不少日子,难以回答,只有感慨。人是在工作处于巅峰状态下老的。当你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难题游刃有余,自觉还有许多计划有待完成时,这就老了。人是突然之间老的。一纸文  相似文献   

15.
当毕业生怀着憧憬和忐忑跨入职场时,扑面而来的纷繁社会也许会让他们措手不及、穷于应对。从“学生族”到“职场人”,面对这样的角色转换每个人多少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如何认清自我?如何适应工作?如何融入同事?其实,这一切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应对。  相似文献   

16.
失业及其替代关系选择──我国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失业有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要医治失业这一顽症,我国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3.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5.失业与制度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承袭了凯恩斯的反动就业理论,把当前英国严重的失业问题说成仅仅是“充分就业的美中不足现象”,是一种“残余失业”。在他看来,这种“残余失业”部分是由于“摩擦性的”或“自愿的”原因造成,部分则由于“工人缺乏工作技能”,而“缺乏工作技能”又认为主要是“个人原因”,甚至连“犯罪记录”、“肤色”等等也包括在内;并公然站在资本家立场,认为这些“缺乏工作技能”的工人是“绝对难于被雇佣的人”。这种荒谬说法分明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的真正原因——即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使大量工人失业;他把失业归咎于失业工人的所谓“个人原因”,显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脱罪责,替资本家任意解雇工人制造借口。作者一方面怀疑用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减少“残余失业”的效果,另方面又建议采取同特殊失业直接联系的政策来“解决”英国失业问题,这是枉费心机。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不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避免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消灭失业,不管采取哪种办法,都只是幻想。  相似文献   

18.
深商 《金陵瞭望》2005,(4):13-13
50.6%受访者认为北京是个“宽容的城市,能容纳不同的人群和文化”,55%认为自己的朋友中有北京人,60.8%表示愿意同北京人一起工作。——这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最近对528名在北京从业的外来工进行问卷调查时得到的数字。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看法与态度,作为社会舆论导向将影响失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1)62%的公众与失业大学生有接触,失业现象较为普遍;81%的公众在关注大学生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84.6%的人认为大学生失业合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2)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阻碍大学生成长、干扰家庭和睦、影响国家稳定。(3)87%的人对失业大学生群体持体谅、信任等积极态度,60%的人认为失业者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发展受阻和信心失落等精神层面的打击,而经济窘迫并非主要挫折。(4)大学生失业的首位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就业要求及期望,其次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更新。(5)超过50%以上的公众认为,应该对失业大学生实施帮助,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20.
海外     
英国近87万青年人失业 据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称,英国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认为,尽管英国的失业率不断下降,且青年人失业率也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0.9%大幅下滑至17.8%,但仍有86.8万16至24岁的年轻人失业,其中24.7万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直在寻找工作,更有约70万年轻人从未有工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