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2.
兴省重器     
正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应对外部冲击、抵御风浪的压舱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内容,在当今世界上,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已成为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和工业的强大对任何一个强国而言都是"立身之本"。河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而在工业的41个大类中,制造业就占了31类,所以建设先进制造业是河南实现工业强省的应有之义,更是兴省富民的一大重器。  相似文献   

3.
王晓雅 《决策探索》2014,(17):12-16
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应对外部冲击、抵御风浪的压舱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内容,在当今世界上,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已成为衡量-国或-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和工业的强大对任何一个强国而言都是“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4.
以机械和电子制造业为核心的装备工业是推进工业化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十分重视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六五"至"九五"时期先后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或支柱产业,"十五"计划又把"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实践的结果是,20多年来,装备工业国内市场几乎丢失了一半,在工业和制造业中,装备工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分别降至0.57和0.66,远少于1,表明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本文试图从产业竞争力分析入手,进一步揭示装备工业所处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18-19
正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同智慧地球、工业互联网等一样,工业4.0把生产制造业的未来作为关注点,其最大亮点是强调"机器在思考"。自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来,工业4.0这一理念已传播到中国。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改革以来 ,中国服务业几乎与工业同时开放 ,但外国资本投资于服务业采取非常谨慎的政策 ,20余年来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滞后于工业 ,特别是制造业。入世以后 ,中国的对外开放领域正从工业扩展到服务业 ,而服务贸易主要以在进口国商业存在的方式来提供 ,服务业的开放必然对我国的法律和政府规章产生影响。本文考察了中国正在进行的服务业革命和加入WTO引起的服务业游戏规则的革命 ,分析了服务业与工业之间日益强化的唇齿相依的关系以及开放服务业给工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的结论是 ,服务业的开放将对中国工业的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工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了增强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和方向。工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反应和调整能力。它包括微观层次企业竞争力和宏观层次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条件。在WTO框架下 ,充分考虑发挥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进行产业选择、技术选择和分工选择 ,是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和出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     
正中国迅速向创新国家转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底线将是6.5%。但是,经济减速是一个可控过程。中国将转变发展模式,从以出口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内需和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为基础,并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中国主张经济增长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从过去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体系转向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密集型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经济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2018年,四川省推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了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旨在通过加快建设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管理经验也非常薄弱。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1月25日,四川省省委书记杜青林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我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努力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实现富民兴川。今天,当我们站在发展的浪尖上回望四川实施工业强省这一战略时发现,四川正以饱满的斗志昂首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12.
孙浩  郭洋  唐志强  杨汀  夏晓 《决策探索》2014,(23):69-71
美国:注入文化“活水” 相较于其他大国而言,美国的历史较短,其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工业遗产。从政府、大型企业到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各方的群策群力,使得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时常涌现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3.
近期,有两则新闻颇引世人瞩目。一则是英国《独立报》2007年10月30日报道,印度工业大亨穆克什·安巴尼的财富已相继超过比尔·盖茨和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成为新的世界首富,其个人资产高达632亿美元;另一则是据世界经济论坛2007年10月31日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排名34位,印度排48位,美国则继续蝉联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皇家联合部队研究所《军事力量指数》杂志,最近评出了1998年世界十大军事强国。这十大军事强国是:美国、中国、俄国、英国、法国、朝鲜、印度、韩国、日本和沙特。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是一国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的基础.纵观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发展历程,资源约束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建立了评价资源约束型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分析处理软件SPSS13.0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评价制造业各行业ASD(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简称),最终提出资源约束型制造业ASD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韩国是当今汽车工业强国。一个国土近乎中国陆地面积1/100的东亚国家,汽车工业起步比中国还晚,为何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本文通过对韩国在不同阶段政府推动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行为的历史演变分析,总结并比较其变化特征,同时,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探讨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虽然世界已进入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但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我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出口一直保持在80%以上,创造了近四分之三的外汇收入。“中国制造”面临内忧外患“中国制造”仅仅是我国经济在21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我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制造”面临内忧外患的夹击。1.内忧一是缺乏核心技术。我…  相似文献   

18.
刘琪 《经营管理者》2009,(16):139-140
世界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地区)有:中国、欧盟、土耳其、印度、墨西哥、香港、孟加拉国、印尼、美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等。而这其中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和越南五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纺织服装业有同有异,各自有着自身的情况。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如何继续保持优势,从世界的"纺织大国"发展成为"纺织强国"。  相似文献   

19.
“世界制造中心”诞生于19世纪产业革命之后,经历了3次大转移,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现在的日本,每次转移都标志着世界科技和制造业的一次飞跃。当前舆论认为“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首先要求该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全球占有较大比重,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其次,工业品出口在全球占有较大份额;再次,应是当时工业技术世界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主要新技术的发源地,并且由于技术进步迅速而具有相当高的生产率;最后,有在世界上规模能力居于前列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从国内工业产值占全球的…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工业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中的优势产业更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本文对重庆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区位商法筛选重庆工业部门中的优势产业。研究发现,重庆市工业优势产业集中于非金属矿采选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该四大优势产业同样属于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以上优势产业并结合重庆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从产业链条、集聚效应、空间布局、创新能力等层面提出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