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先秦儒家经典中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和谐思想,涵盖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摒弃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继承其思想精华,对于今天矫正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扭曲、道德失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解决当前全球性的环境、资源、生态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苟子本着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提出和阐述了"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观,"仁政"、"爱民"的政治和谐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观,"中庸之道"的构建社会和谐方法等以"仁"为中心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间求和谐;三是在超感性的内容要素上求和谐.先秦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学的"中和"理念来源于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落实到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追求国家统一的"大一统"的国家理念,落实到社会人生领域就表现为从整体着眼,倡导"群体本位"、"道德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念。这些思想通过儒学的传播内化成一种民族心理,调节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我们民族和我们文化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国德治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强调"以德服人",荀子主张"德主刑辅".这些德治资源对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道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内容丰富,人与自然是有着共同本源的有机整体,各有其内在价值;人类必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目标;必须节制人的欲望,注重资源的节约。认真挖掘回顾这些思想,对于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诸子身处社会动荡的时代,因此他们社会思想的主旨和目标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其中的和谐观念便涉及个人修为、人际关系与社会整合等方面.尽管这种和谐观存在着理论上的不足,但我们若能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是文化表演的舞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和谐。早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期间,诸子百家学说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概念,但其思想都指向“社会和谐”,可以说是今天“和谐社会”在观念上的最早萌芽和文化渊源。其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是古人的天下观和天人合一思想。其思想内涵包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修身正己的社会人格;义利协和的社会准则;务本节用、重农富民的生计原则等。这些思想对于形成文化中国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墨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伦理思想,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财富思想强调仁与富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为富者仁,取之有道;为仁者富,以财发身;既仁且富,兼善天下。仁富合一是先秦儒家财富思想的核心,是先秦儒家财富伦理思想的真谛,体现中国人价值世界中仁与富关系的和谐本质。这不仅意味着道德与财富的直接相关性,更是意味着财富所担负的一种责任和伦理向度,对于建构当代中国健康的财富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依然具有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赵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9-41
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分析儒家的和谐思想的背景、内容,汲取其中的精华,使儒家和谐思想真正实现现代化,重新引领我们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及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既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和西方和谐思想的批判继承,更是对它们的超越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思想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的最重要的思想,是最能代表中国人心灵与中国文化特征的思想,传统和谐思想的得失为我们今天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和谐家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其内容包括孝养、孝敬、孝顺、孝思、孝丧和孝祭,其中有对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家庭生活的稳定幸福的积极作用,也有要求对父母“无违”、与封建忠君思想结合等糟粕内容,故应批判地继承。针对当前我国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代沟”问题加剧,情感危机导致的婚变致使家庭道德被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孝道。新型孝道是回归亲子伦理本位的、建立在全体家庭成员平等基础之上的、用以调节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有助于解决家庭养老问题,有利于代际和谐和社会安定。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普及、法律约束、政府保障和道德提倡等途径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孝道。 相似文献
15.
先秦道家思想的廉政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道家较早对廉政的内涵、重要性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他们认为,实现政治清明,达致长治久安是廉政的客观要求;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协调公私关系是廉政的价值旨趋;能否妥善处理官民关系,做到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是评价官员廉政与否的标尺;修身养德、节俭节欲是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官德建设、规范在上者的行为则是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和谐思想方面,荀子把"群"作为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的社会联合体和社会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群居和一"成为荀子社会和谐思想的理想化。荀子对为何要"群居"和如何"群居"都做了理论和实践探索。荀子在政治和谐思想方面提出的"隆礼重法"是贯彻"礼"的政治行为的一整套细则和方法。"群居和一"与"隆礼重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社会政治角度探讨荀子的"群居和一"与"隆礼重法"思想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现实价值和终极价值角度对民本思想进行了理性诠释,认为其既内蕴着人本、民本、利民、爱民、裕民等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存在着内容上的等级性、现实化倾向的虚无性和社会目标的狭隘性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先秦德教方法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的角度切入,全面透析先秦德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深刻地把握先秦德教理论的理论特征和实践价值,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德育,促进当代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小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6):26-28
中国古代礼乐思想对于历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建设现代和谐文化,离不开礼乐文化。现代社会所需的礼乐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礼乐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的研究是先秦政治思想史研究中较为薄弱之处,但是先秦兵家的治国思想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和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它论兵又不囿于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用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军国兼治的思想,其价值和意义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