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5):33-39
权力腐败是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不良现象。寻找权力腐败的根源,不可仅仅归因于权力本身,也不应抽象地归因于人的自私性。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深入考察人的本质和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认识到权力腐败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和剥削观念。因此,消除剥削制度及其观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消除权力腐败的治本之道,但同时不可忽视腐败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残余与外来渗透,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政党权力关涉"政党何以成为政党"这一政党科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属于政党问题中的元问题.政党权力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权力目的、权力架构和权力实现等项内容,涉及权力来源、权力领域、权力行使、权力保障和权力监督等诸多方面.政党权力的丰富意蕴可以从其职能定位、内容结构、地位作用等几个角度来理解;其基本特征可以从本质上的部分性与作用对象的社会性、时间上的历时性与结果上的"间接性"、本性上的强制性与实现中的自觉性、活动领域的民族性与建设中的世界性、对组织载体的依附性与组织载体的动态性,以及性质要求上的服务性与运行中的变异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政党权利、政党权威、国家权力以及监督制约与政党权力的内在联系与实践要求,对于促进政党权力正确并有效的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权力:法治新模式与新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提出的以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等法治模式大都没有超出国家机器内部约束的范围,公民和社会组织难以参与.从国家机器外部启动制约国家权力的社会力量,即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应该成为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机制的重要补充.构成社会权力一般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是享有人权与公民权的社会主体;拥有相当的社会资源;具有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力和支配力.随着现代国家向民主化、法治化演进和现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权力源.近几百年世界历史和当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彰显了社会权力的巨大影响力和支配力.当前中国公民和社会组织维权活动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发挥社会权力的积极作用、实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共治将会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防治权力腐败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监督的"软件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监督"软件系统"中有权力特性系统、人性系统和政治文化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权力特性既存在于公共权力监督之中,又作为公共权力监督的对立物与公共权力监督彼此消长;人性是塑造权力特性的直接因素,而公共权力监督拥有引导掌权者的人性及其所支配的权力特性的巨大能量;同时,最有能力重塑人性并开拓监督空间的政治矢量当属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国权力腐败、社会腐败等问题的凸现,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我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先秦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真谛,将重点放在对老百姓的道德教化,而不是重在要求执政者实行"法治下的德政",因而收效甚微.本文认为应当在法治的前提下,通过道德的社会权力化,使之成为约束执政者权力的辅助力量."为政以德"还要求"良心入宪",要求执政者恪守政治伦理和司法伦理.  相似文献   

6.
刘国建  王灵秀 《探求》2008,(3):22-26
权力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们分析当代相关领域活动的重要对象。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共在与互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座架”。政治权力具有显著的序惯性与继承性,在很长时期之内部表现为强者恒强;与之相较,技术权力的序惯性较弱,但技术权力具能动性与活跃性。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有序合理的巨动是增强综合国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不同,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不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的"均势"基础上,而是以相互依赖为分析框架,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既包括了"硬权力",也包括了"软权力";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力量,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揭示了"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是对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5,32(5):78-83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的发展,社会权力是民间法实效的重要基础,应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规范转换的视角探讨了原初政府发生的问题。文章以为,性禁忌 等人类早期初级的社会规范,对人类婚姻形式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家庭组织权力结构重心由 母权向父权的转换具有深刻的连带性影响;父权之取代母权是人类社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 胜利。父权具有独占性、等级性、外向性等特征,父权的这些特性及其张力内含着原初政府的 组织结构和权力规范的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其他社会生态环境发育完备时,会外化为原初 政府的某些深层结构特征,从而促成原始社会公共权力规范向政治社会公共权力规范等高级 的社会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寻大学学术和行政权力的结构体系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提出基于大学的历史使命而统整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通过大学组织发挥人类创造力的组织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1.
闻翔 《社会》2012,32(4):1-23
摘要:本文试图阐明,在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与其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纲领之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米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经验研究成果,即由《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及《权力精英》所组成的“美国社会分层三部曲”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大众社会”图景深刻地影响了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米尔斯的社会学著述所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社会变迁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意义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汤剑波 《唐都学刊》2014,(2):16-20,31
作为一项具有利他倾向的社会保障事业,在当代遇到了个人自主、个人权利与冷淡的正义等价值观念的挑战.关怀伦理指出人类相互依赖性的本质关系,消解了自主与依赖性的二分,确立了人们相互之间以及政府对国民的关怀责任;同时,进一步分析平等和相互依恋这两种共存的道德关系,强调正义与关怀是两种互补的伦理方法,提供了现代社会保障领域内善与正义统一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如果本着一种客观、严肃的理论态度,必须先行澄明其立论和论证逻辑的理论前提设定和价值目标吁求。目前,学术共同体尚缺乏基本的人类学立场和应有的普世情怀。面向未来的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应将全人类的福祉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特质和终极追求,并敦促全人类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rticulate and re-validate the unique social contributions of marginalized and working women to their communities and to society-at-large, contributions which tend to be obscured if not forgotten, given the global dynamics of exclusion as they are at work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of Hong Kong. It looks at how a group of disenfranchised women workers renegotiate their identity, reclaim their dignity and regenerate social power through a community arts project ‘Quilting the Power and Identity’; that is, how through these creative but powerful actions, their transformation from a transient state of imposed victimhood into active agency could be mad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5.
秩序社会强调的只是社会运行所具有的稳定、有条理的外在特征,它并不内在蕴含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良好秩序社会则在强调有秩序的同时,也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善"的提供。良好秩序的选择不仅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具有保护性和发展性的双重伦理价值,而且它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徐秦法 《学术交流》2006,2(10):35-38
信仰作为人的最高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社会伦理关系具有一定的维系和整合作用,是人类管理活动的原动力。科学的信仰能够为管理活动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精神动力,进而对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管理职能等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科学的信仰,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凝聚和激发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提高社会的管理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朱伟珏 《社会》2012,32(1):88-103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布迪厄指出,不论是生产场域还是消费场域都是斗争的场所,行动者在此为争夺合法性与卓越化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时尚生产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权力斗争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或阶层间的对立,并以迂回的方式参加社会权力的合法化和再生产斗争。另一方面,消费场域即指阶级场域或支配阶级场域。消费者在该场域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分类斗争(阶级斗争)。权力关系直接反映了阶级关系。而且只有支配阶级才有权参加时尚与流行的再生产,中下阶层是无法加入此类卓越化游戏的,他们至多只能作为反衬而存在。反映统治阶级合法品味的时尚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18.
冯小茫 《社会》2018,38(3):136-169
家庭是古典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基于自然权力的支配架构。奥古斯丁把个体抽离出世俗共同体,还原为纯粹的精神实体,为基督教的社会模式奠定了基点。奥古斯丁否认世俗共同体具有任何终极和德性涵义,导致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以一种“去自然”的方式被解构。奥古斯丁进而在基督教的框架下把人类社会理解为一个基于“平等和友爱”原则的“团契”(societas);在这个抽象的精神性社会里,具有神圣意味的婚约(圣化的婚姻)以相同的原则构建起来,是体现人类社会性的最基础的组织单位,奥古斯丁由此构建起以“婚约”为基本单元的全新社会模式。该模式在中世纪晚期趋于瓦解,但其构建原则却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基于夫妻制度的核心家庭所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