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端康成的小说巧妙地把握了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以贯穿东西的卓越艺术手法,展现了日本文化的丰富意蕴和独特情韵。川端康成独树一帜的美学精神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传达心灵感受;二是尽情展示禅的境界;三是深情眷恋民族传统之美。这三个特点的共同基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1):34-41
美学形态是美学思想的基调,受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在某种美学形态下形成的美学观点是很难说明其他美学形态下类似的美学现象的.因此,要研究各种美学现象首先必须考察其所属的美学形态.中国历史上迄今共存在五种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3.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其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5):104-107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核心的范畴,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审美创造和鉴赏的基本思维模式。以“意象”为本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现代形态的“意象美学”建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显现,也是叶朗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所做出的一种价值选择,更是叶朗在长期的美学思运中对美学本体论的一种中国式的读解。叶朗以其独特的美学之思,尤其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极富民族性更具时代意义的“意象”论美学,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蓝国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38-41
康德美学,它展现的形态,要而言之有二,一是知性形态,二是德性形态。康德思想的价值归依.是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美学的德性形态,在价值和地位上,已明显压倒知性的形态。回到中国文化,康德的德性彰显,方能找到知音。依此,中国的美学,它舒展的形态,也必是德性的。开掘出潜藏的学科形态,是康德美学的中国接受取得的重大收获,也是对康德的接受变得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吴梅芳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2-56
川端康成眼里的自然,处处充满了美,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机,人类的爱情是纯洁真诚的,总是给人一种人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悦。在他还原自然与自然的融合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尘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 相似文献
6.
论川端康成审美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慧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川端康成是日本唯美派作家,其作品的审美特征来自日本传统文化的凄婉美,早期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的同情与爱怜。二战期间,严酷的现实使他虚无主义思想与悲观主义情绪日益流露,战败后普遍产生的失落感,使他的作品着重表现感官刺激,寻求官能美与虚幻美的结合。晚期作品更以情欲以至性变态为主要表现内容,终至陷入颓废美而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7.
世界美学不是一元发展的,而是多元并存的。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各具特色,形态各异,丰富了世界美学的园地。这三大美学形态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仍富有活力,为当代世界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资源和动力支持。融通三大美学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始终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立足中国美学传统,走美学的民族化道路,同时加强与西方美学的对话与交流,努力实现民族美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这是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必然选择和巨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吴梅芳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7-50
通过对川端康成笔下的自然意象的考察,揭示“川端文学”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渗透着生命悲哀 的哲学体悟,以及投射到具体作品当中的季节感、色彩感、空灵感,以及蕴涵其中的无常感、悲哀 感和虚无感,由此把握“川端文学”的古典情韵. 相似文献
9.
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常常潜在地规范和制约着艺术作品的生成。川端康成的创作也不例外。他的小说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对女性美的偏爱;对自然美的倾心;对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之美的追随,以及作品中弥漫的虚无气息等等。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川端康成的童年经验特别是缺失性经验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许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88-90
从美学形态的角度分析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简洁、优雅、自然、温馨的整体面貌和独到之处 ,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美学形态归为功能之美、有机形态之美、材料之美、结构之美和简洁之美 相似文献
11.
郑国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33-139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大放异彩。但是同一名目下的文学命名,难以对官场小说形成统一、清晰的审美概括和价值估衡。因此,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官场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归纳成某种类型的官场小说审美形态已经显得非常必要。通过辨别、分析,我们归纳了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的七种基本形态,并对每种形态的官场小说进行了"症候式分析",在有针对性的考察中,给各类型官场小说的审美属性予以了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董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39-43
艺术形式对人的美感的生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形式能延展人的审美过程 ,艺术形式能增加人的美感强度 ,艺术形式能深化人的美感意蕴。 相似文献
13.
黄文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83-88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和审美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审美哲学中最具新意最有特色的部分。分析和解构了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仲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67-371
尽管人们对柏拉图式恋爱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结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与《斐德罗篇》,从美、善、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可以完整呈现其内涵。作为真善美统一的柏拉图式恋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驱散痛苦的阴霾,实现了生命的艺术化;它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化;它获致形而上的品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化。柏拉图式恋爱可以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5.
陈彪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6):84-86
莫言的话剧作品《我们的荆轲》在审美形态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作品以喜剧性作为贯穿全篇的主基调,采用骂詈、揶揄、讽刺、幽默、闹剧等喜剧形式,对政治、哲学、爱情、人性的丑恶等进行了探析和讽刺,契合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嵌入悲剧性元素,有效规避了喜剧作品极易流于轻佻浅薄的风险,不着痕迹地将意义和庄严这些喜剧或缺的范畴带给了观众,从而产生了一种丰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将喜剧性和悲剧性这两种审美形态融于一身的创作实践,给我们当下的戏剧甚至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路径上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由于民主主义观念的确立,女权运动的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无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我们从女性阅读的批判视角来解读川端康成战后创作的"中间小说",其中塑造的诸多男性角色不仅缺乏做丈夫的责任与理智、做父亲的勇气与担当,也不曾拥有男人的大度与刚毅等优点,表现出作者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地位的怀疑与消解,从而奏响了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歌,而这些也与川端康成受到战后现实精神的呼唤和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鍌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4):123-126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传承了日本文学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超越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格局,成为对日本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和形象体现。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风格是高雅的、优美的,作品里带有浓厚的佛学思想和禅宗意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女性人物的钟爱和爱情的渴望,体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情爱观念和价值取向。川端氏文学作品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和细腻的笔锋表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心灵空间,其美学风格、文体样式、意境营造、人物形象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很高评价和赞誉。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古都》中千重子悲哀美的艺术形象 ,寄托了作者的美学理想和对现实的理解 ,体现了作者对创作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