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薇 《日本研究》2003,(2):85-87
文化一词有一个应用演化的过程 ,在德语中 kultur意味着精神文化 ,而 zivilisation则是指物质文明。德语中表述文化概念时常使用 kultur,偏重于前者。与此相对 ,在欧美文化一词常被译成 culture,其含义实质是指生活样式。  日本人对文化这个词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战前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打破了锁国状态 ,呈现文明开化的局面 ,对世界的认识和西洋文明的学习是从引进西学开始的。其中 ,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较深 ,所以第一阶段的文化理念倾向于德国派。第二个阶段 ,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 ,在日本强制性地实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索文明遭遇碰撞后,近世日本做出的选择对其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德川时期面对强势文明的冲击,五位将军做出的不同选择.他们所实行的文化政策就像分水岭,把日本对西洋文明的态度分成了前后承起的几个阶段.正是这种选择力的成功启动,成为日本完成近代转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阿部次郎是日本著名的阿部日本文化研究所的创建者。他作为哲学家、美学家和评论家,以西洋哲学为基础研究日本文化,唤起了人们对于日本文化的深刻反省。他作为日本大正时期的文化和教养主义的代表,在大正和昭和这两个时期内对日本文化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阿部次郎的思想对研究日本文化思想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治时代最初20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启蒙期或曰酝酿期。日本积极移植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西方文明,以脱却漫长的封建文化腐旧状态,从而形成了日本近代黎明的文化启蒙思潮。如此思潮催化出"翻译小说"与"政治小说",进而为以自我觉醒和自我确立为神髓的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明治初期,日本吸取西方文化,迅速形成“文明开化”之浪潮,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导源于江户时代(1600~1868年)中后期兰学的勃兴以及幕末洋学的发展。 兰学是指日本在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人或者荷兰语移植、研究的西洋学术的总称,也包括来到中国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所编著并传到日本的汉文  相似文献   

7.
龙富 《日本研究》2006,(4):41-41
《西洋事情》出版于1866(庆应2)年10月。该书是福泽谕吉执笔的第一部介绍西洋地理、兵法、科技、航海等的书籍。福泽谕吉于1861(文久)年随寺岛宗则等遣欧使团赴欧期间,福泽随团走访了欧洲国家的工厂、公园、市政厅、矿山、博物馆、银行、监狱,购入了大批关于欧洲历史、政治、海陆军、地理、风俗等书籍。归国后,福泽根据其书籍和参访笔记,执笔写下了该书。当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奉敕攘夷”的政治风潮中,自身随时都有因介绍西洋而招来性命危险的可能,但福泽敏锐地察觉到了未来世界的潮流是积极引入西洋文明的时代动向,将目光转移到了掌握日本政治改革关键的武士阶层。为此,福泽利用1865年“条约敕许”的时机,以日本武士为理解西洋文明的对象,在1866年3月至6月间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写就了《西洋事情》一书。  相似文献   

8.
肖霞 《日本学刊》2007,14(6):99-107
木下杢太郎是日本明治末年南蛮文学的创始人,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和魂洋才"的典型代表。他在"文明开化"中建构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自身体验中开始了南蛮文学创作。他在对日本人的文化能力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论,即培育面向未来的日本文化。其融合东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蒋建国 《探求》2003,(5):40-47
消费文化史是经济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清代广州作为西方文化和消费品输入中国的桥头堡,是清代城市消费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范本。本文从对外贸易、中西关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审视清代广州的消费文化,考察清代广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历史变迁,认为它是在西洋人、西洋货和西洋文明与广州的商业文化结合中逐步生成的,并带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这对研究清代广州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普遍性中,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日本在世界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构建了一种"精神即文化"的世界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的否定性概念,与西方的物质性历史终结概念相对立.而且,精神的否定性因素具有摆脱以普遍性为目的的西方近代思想的某种气质,是一种构建以特殊性为目的的东洋历史哲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黄晓娟 《学术交流》2006,(4):188-190
文化是日常生活习惯和风俗,是反映一个国家特殊性的东西,是一个社会综合的缩影。日本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周边地区,孤悬海外,从而使日本形成了吸收外来文化的特性。日本文化又是历代日本人在湿润的环境中以顽强的忍耐力和精神从事水稻栽培所形成的对植物有着特别感情的海洋文化。日本文化还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文化。日本与中国、西欧的文化的融合,表现了日本文化既善于接受新文化又极力维护其固有文化的独特性。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了解一国文化,对于克服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语言障碍,走出单纯语言研究与教学的圈子,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1 967年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跃居第二位。战败国日本由一片废墟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其中的文化原因值得思考。一、日本重视“人心”养成、人格铸就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对日本重视“人心”养成有过描述。福泽谕吉把文明分为“外形”和“精神”两部分 ,他认为 ,“所谓外在的文明 ,是指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所谓“文明的精神”则是指“人心”。他把“人心”放在器物之先 ,主张首先变革“人心”。日本的明治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西洋文化重的是知性,求的是华丽的展开,而日本文化重的是感性,求的是回归简素。所谓简素精神,即意味着表现上不外露精华,并尽可能地做抑制的工夫。以为表现上愈抑制的东西,其内在精神就愈高扬而深刻充实。  相似文献   

14.
从始原文化看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吕超现代日本文化是由以始原文化为起点的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逐渐积淀,日本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外化表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在与...  相似文献   

15.
李守爱 《日本学刊》2007,(4):116-129
江户时代朱子学成为日本的官方学问。经过日本人的消化吸收,朱子学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经济、科学等实学相结合,对日本现代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在历史思想中,忠君思想、国家本位主义与朱子学的尊王贱霸思想汇合,成为幕末王政复古、倒幕思潮的先锋;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成为日本人接受西洋自然科学的母胎;朱子学的尊王攘夷思想与日本神道精神相结合,成为王政复古及维新思想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石川啄木的小说<札幌>通过"癫狂"主题来印证日本文明转型期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啄木认为,神经衰弱与癫狂症是带有时代特色的概念.明治维新令日本人体验了急剧的文明进步,从锁国中觉醒了的、不能适应社会大跨度变革的人,精神过劳,在精神动摇与不安的过程中,染上神经衰弱症,进而导致癫狂者激增.啄木曾认为,惟有神经过敏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知识分子,精神才易出问题.后又认识到:心病是产生于战争、文明发达或社会急速进步过程中的精神问题,普通人亦然.啄木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与高山樗牛、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筑后则 《日本研究》2007,2(2):16-19
本文以明治初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西村茂树、中江兆民所分别主张的近代文明论述为脉络,试图通过对三位明治初期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功利主义”、“德”、“理义”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探讨近代日本引入西洋文明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中华文化精神的历史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神富有社会的内涵特征的论述,阐明了精神富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主观世界不断洗炼完善、精神内容不断向上向善的过程和状态;是人的知、情、意不断丰富提升,社会的真、善、美不断显现完臻的过程和状态.阐明了精神富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物质富裕的社会、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政治昌明的社会、法治完善的社会、科教发达的社会、文化繁荣的社会、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指明了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时代要求——不断营筑和巩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和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难言的理想描绘未来社会蓝图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从明治维新日本开国,沐浴近代产业文明以来,日本人似乎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否定过去。明治时代否定“江户”,二战后则否定“战前”,同时以大洋彼岸(美欧)为楷模不断进取,接受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西欧近代文明、日美安保体制、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各自拥有信徒和信仰领域,相安无事地统一在日本的价值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断断续续几十年的东西文化争论中,胡适坦率地表白,他一直“很不客气的指摘我们的东方文明,很热烈的颂扬西洋的近代文明”,颇有代表性。本文试对胡适谈论东西文化问题的理论,即他的文明观及文化的自然淘汰选择论,进行些探讨和评析。一胡适是实用主义者,他关于文明的根源和本质的分析,就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