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分配关系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恩选集》三卷第13页.以下只标卷次页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必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特区财政的性质作为经济范畴、体现分配关系的经济特区财政,究竟是什么性质?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财政的范畴?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它的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强制地、无偿地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它的基本特征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分配。这种特征把它同经济分配,如价格、信贷、财务、工资等分配形式区别开来。这就要我们判断经济特区财政的性质,必须充分认识财政分配的特殊性,主要看同财  相似文献   

3.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彰显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在批判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和新古典边际生产力论之要素贡献决定要素分配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及其分配理论作为一种结合特定生产关系解释分配关系的学说,不仅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性质及其剥削问题作了深刻剖析,也为科学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配社会主义剩余产品的应得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以效率为目的的市场调节与以公平为目的的制度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产品价值包括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方式,是基于马克思剩余思想和分配理论的研究视角不断改善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取得个人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劳动力通过市场进入生产过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劳动力的商品所有权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特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研究和主张,大多集中在分配环节,在抑制"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上难见实效。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分配的形式和分配的结果。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本质上是同一种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所有制关系,从而也决定着分配关系。财产的占有方式及多寡与分配方式及财富的增殖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对萨伊、拉萨尔、李嘉图等人的形形色色的分配理论的批判,对于我国现阶段探索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配是一种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围。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基础时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就是说分配关系及其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由此而决定的分配关系也必然是少数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文鲜祖德,阎裕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考察,一是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农村居民在全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状况,也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一、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农村居民集团内部个体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在这种分配关系中,权利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积累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为了扩大社会再生产,满足社会消费需要占有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工资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工资的主要职能有刺激职能、保障职能(补偿职能)和调节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理顺国家、单位、职工分配关系,单位利益与职工利益必须休戚与共、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我们用级差效益工资制来体现这种分配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理论,我国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出的贡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它不同于生产要素价值论所说的生产要素分配论。  相似文献   

11.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是按宏观上的一个分配规律———平均化规律进行的。生产任何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均要交给社会 ,由社会按平均法则在各部门间分配 ,分配后各商品得到的价值才能形成其价格。由于平均分配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 ,故而传统的静态分析法在此失效。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一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诠释,并指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认识两者的区别和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分离是理解中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所在;而理解两者的联系和逻辑的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5.
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劳动价值论必然导致按劳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必然导致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剩余分享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阶段社会主义中按劳分配并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宜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劳者有其股只不过是劳动者分享经济剩余的形式之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点在于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分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公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公平。平均主义分配或按资分配是造成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消除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或"按劳动能力"分配,分配数额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分配"的社会制度的区别仅在于"内容"———生产资料的基础不同,并不在于形式———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计划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江泽民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