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浑卒年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晚唐诗人许浑的卒年,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近年董乃斌《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载《文史》第二十六期)和谭优学《许浑行年考》(载《唐代文学论丛》第八辑),两文不谋而合地用许浑刺郢时所作的《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诗以证郑常侍乃郑宪,郑宪在大中十一年方由中书舍人出镇江西,据此将许浑卒年分别定为“大中十二年”和“大中十二年后”。  相似文献   

2.
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浑是晚唐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时人十分推崇他的诗。韦庄曾激赏道:“江南才子许浑诗,句句清新字字奇。”然而,这座有价值的艺术矿藏至今开发得很不够。他的诗,有其鲜明的特色,宋人《桐江诗话》中早就指出:“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胡仔也注意到了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其实,他的诗不但“水”字用得特别多,波涛、浪花、雨露、霜雪……满眼都是。笔者统计了一下,《全唐诗》所收他五百三十一首诗中,用到“水”字的有二百首,用到“雨”、“露”等字的有二百五十一首,两者约占百分之八十五,真可谓一个湿漉漉的世界!这在诗歌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做一点探源工作是很有兴味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假说,这对全面研究许浑的诗也许不无裨益。笔者认为许浑的佛教思想对“许浑千首湿”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诗人是高宗朝宰相许圉师的后代,虽出  相似文献   

3.
廖燕(公元1644-1705年),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梦醒,更号柴舟,广东省曲江县人。廖燕祖籍豫章樟树镇,始祖宣义公在明洪武元年迁居曲江县。廖燕自幼聪颖好学,善思多问。据曾璟在《廖燕传》中说:他“幼时,就塾,问师曰:‘读书何为?’曰;‘博取功名。’燕曰:‘何谓功名?’曰:‘中举,第进士。’燕曰:‘止此乎?’师无以应。”廖燕自己也讲述过家虽贫,而志于学。他说:“燕始  相似文献   

4.
吴质是建安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家。关于他的籍贯,《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说他是“济阴人”。据《续汉书·郡国志》,济阴乃郡名,后汉时其属县有11个,地域较广,作为籍贯似嫌宽泛。然而此外史籍中别无明确记载。要知其具体籍贯,还须考证。近读《晋书》,发现如下两则材料:  相似文献   

5.
苏颂,福建同安人,是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关于苏颂的籍贯和徙居地学术界说法不一。对苏颂的原籍,有泉州,南安,晋江,同安四说;对其宦游中的徙居地,有润州,丹阳,丹徒三说。兹列举如下: (一) 《宋史·苏颂传》说:“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福建通志》、《南安县志》的苏颂传略都从此说。几年前出版的《福建科学家小传》和《南安县地名志》,仍将苏颂作为南安县的历史名人,给予列传介绍。  相似文献   

6.
《嘉定镇江志》嘉定镇江志,是现存镇江府志中最早的一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据阮元家藏写本校正重刊。此写本“乃乾隆六十年宣城张木青所赠之书,嘉庆间进呈内府,又录两付本”(阮元:《重刊嘉定和至顺镇江志序》)。嘉定镇江志写本未著撰人姓名,因《文献通考》中著录此书称宪或卢宪,知是卢宪  相似文献   

7.
丹阳为楚之始都,楚人最早在这里立国,由此开创了长达八百年的宏伟基业,一部气势磅礴的楚国史,只有从丹阳写起。关于楚都丹阳的地望,是史家争颂颇多而又未能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人将它列入楚国历史文化“十谜”之一,认为若不下大力气解决,将使半部楚国历史了无归处。因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索,已经迫在眉睫,成了刻不容缓之事。 在丹阳地望问题上,学术界的意见分歧很大,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诸说: 一曰当涂说。《汉书·地理志》:丹扬郡丹阳县下班固原注:“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今人谭戒甫亦云:“楚到山东后,由于周族的发展,楚又被迫迁徙到今江苏丹阳。”此“江苏丹阳”所指实即安徽当涂之丹阳。王玉哲认为,楚族系由河南东部徙居于苏、皖境,到熊渠时始沿江西上,因而“楚之先王熊绎所居之丹阳,当以此地最近情理”,极力推崇当涂说。  相似文献   

8.
张芝籍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籍贯,近来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是敦煌酒泉人,如《东汉凉州“三杰”》一文,谈到张芝祖籍时认为,张芝父张奂为敦煌洒泉人。《甘肃风物志》:“张芝,字伯英,敦煌郡洒泉县人。”新版《辞海》:“张芝,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我们认为以上说法是错误的,现考证如下。第一,汉代敦煌郡不辖酒泉县。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人唐求,鲜为人知,湮于诗海。这对于唐代诗歌来说,实不免有遗珠之憾。一、生平籍地考证关于唐求,能研究的资料极少,他的诗遗失很多,《全唐诗》仅收录三十首。他的生卒年已无法翔实考出。至于他的籍贯,有三说。一说是长安人,居味江。(《舆地纪胜》),明人杨慎则说:“唐求,嘉州沫江人,所谓诗瓢唐山人也”(《升庵诗话·卷八》)。这两说都不确。今据乾隆《崇庆州志·隐逸三十二》)引宋人《茅亭客话·卷三》有味江山人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春秋初期的楚国都城何时自丹阳迁郢,历来有两说并立。其一是文王始都郢之说。《史记·楚世家》云:“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同书《十二诸侯年表》周庄王八年“楚”栏: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汉书·地理志》南郡“江陵”县原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楚文王元年为公元前689年。这是目前常见称引的楚都始迁郢年代,而上引《史记》、《汉书》的三条记载则是此说的主要依据。另一说是楚武王时即已迁郢。成书最早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两唐书,发现对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籍贯的记载有牴牾。《新唐书·后妃传》云:“太宗文德皇后,河南洛阳人。”而《旧唐书·后妃传》则谓长孙皇后系“长安人”。两说究竟孰是?本文拟考辨之。 如何确定一个人的籍贯?一般是以其祖居地或本人出生地为准的。据此,则考察长孙皇后的出生地及其父、祖辈的居住地,当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船山对于志与量的关系的论述,在他的认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志?船山说: “志立于不易,凡吾之所以折大疑,诘大难者,皆此确乎不拔之志,以帅气而行者也。” (《四书训义》卷二十七) 现代心理学认为,“志”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的一种坚持不懈的心理过程。从哲学来说,“志”是认识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要求,是实践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抽象的观念能不能想象出来呢?不,不行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不信罢,古今中外持此种见解的大有人在,如早在罗马时期朗加纳斯在《论崇高》里就提到,有些人把想象称之为“形象制造”,十九世纪英国学者柯尔立治也认为想象力是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要信罢,历来又有许多人不赞成这种看法,如俄国化学家门德列耶夫就认为没有想象就不能产生化学元素表,列宁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没有幻想甚至连微积分也不能产生。想象是不是只能产生形象,而不能产生抽象观念呢?或者说,想象是不是既可以产生具体形象也可以产生抽象观念呢?狄德罗有一个说法,对回答这个问题是有启发的。他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续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当然,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因为他的名字已超越了国界,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那么,陶行知先生是怎样成名成家的?他的成功之路又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我认为他的成功之路就是志、爱、勤、创、行五个字。 志,就是志向、理想。这是陶行知先生成功的灵魂。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条真理。陶先生所以能成才,与他从小就立志是分不开的。他16岁时,母亲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县城的崇一学堂做炊事、勤杂工。在陶母多次恳求下,校长唐进贤(英国人)才破例批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丹扬郡丹阳县下,班固自注以为熊绎所封,郦道元《水经注》已驳其非:“寻吴楚悠隔,蓝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同样是班固,关于楚国发祥之地另有一说,值得探讨。《汉书·叙传》自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后世“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其辞曰:……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  相似文献   

16.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17.
诗人许浑生卒年新说及晚唐两许浑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在庆  高玮 《中州学刊》2007,(6):193-197
诗人许浑的生卒年有生于贞元四年卒于咸通二年或稍后的新说。但这种新说的根据尚需认真考辨。张祜诗中的"五十我无闻"句中之"我"乃自指,"五十"非指许浑的年龄,不能以此推出许浑的生年;而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作于大中十年而非约咸通三年前后,故不能以此文撰于咸通三年前后论断许浑、杜牧等人的卒年;考订《新唐书.宣宗纪》,认为其中刘皋被杀于大中十二年三月的时间记载有误,故不能据此而论定许浑卒于大中十二年三月之后;《吴越备史》中的侍御史、卫尉卿许浑,并非诗人许浑;晚唐有两许浑,不能将侍御史许浑的事迹作为考证诗人许浑卒年的考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页);在为叔父所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同上312页).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后人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据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的说法,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镇;二是据“邑居于虞乡”之说,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虞乡镇.在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出版物中,持后一种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持前一种看法的也有几家.《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庆义先生《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再次提出了柳宗元的祖籍应是唐时解县即今运城市解州镇的说法,批评了“抓住‘邑居于虞乡’五字”认定柳宗元的祖籍是虞乡是一种“歪曲的记载”.由此看来,柳宗元的祖籍究竟是在今运城市的解  相似文献   

19.
<正> 《旧唐书》、《南部新书》等谓李白是山东人,安旗《李白纵横探》称:任城(今山东济南市)是李“第二故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寄家任城二十三年,是有不少记载的。首先要搞明白:“寄家”是流寓所在,有别于祖籍和客籍。李白自称“陇西布衣”(《与韩荆州书》)或“本家陇西人”(《赠张相镐》),是指其祖籍陇西成纪。神龙元年(705)李白随父迁至四川彰明县(今四川江由县)定居,是为客居。之后,李白由此出游,曾流寓湖北安陆,婚许氏,生女平阳;再携妻女流寓山东任城,生子伯禽。在这期间,不管李白出游多久,其妻子儿女寄居任城二十三年不动,说是“寄家”或“第二故乡”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20.
以下诸人是不是金朝进士,尚需加以辨析:(一)诸志中记载的天辅间进士。《金史·选举志》说天会元年始行科举,而诸志书记天辅间进士多名,他们是不是金进士?《弘治保定郡志》(卷一一《古今科第》)记天辅元年录进士9人,天辅四年进士15人,其中唐县人谭铎登天辅元年进士,唐县人石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