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强  胡仪元 《学术论坛》2012,35(9):123-125,147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匮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等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县域财政机制增强县域财力,制定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则是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吴业苗 《兰州学刊》2023,(7):134-143
县域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平衡发展和推进县域居民过上日益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亟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提质增效。然而,有学者认为县域经济成长空间很有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然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地级市被拖垮的问题。其实,国家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激活了新引擎,释放出新活力,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可以依托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以及国家重视“三农”问题解决的利好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使用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差距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平衡增长的态势,但是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在不同省别呈现出显著差异,贫困县间的增长差距也不断扩大。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传统方式虽然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人口增长是近十几年县域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需要吸引人才回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传统投资推动的旧方式转向创新和新基建投资等新方式,以此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是构成国家和省级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首要任务。各个县域经济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因地制宜最重要。如法库县统筹分析其地区优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选择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新途径,实现了法库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安徽、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崛起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安徽是农业大省,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研究,进而对安徽县域进行梯度划分,研究安徽县域经济差异状况及成因,剖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的立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源泉;大力培植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政府务实、高效、廉洁,班子相对稳定,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减负放权和加强公共产品投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条件;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7.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县域金融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客观要求。要实现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县域经济这个重点。一、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 ,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加快西部…  相似文献   

9.
县域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认识是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县域产业发展及产业之间协调的结构问题,也是县域发展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可见,加强县域产业结构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规划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凤波  王青  王海军  胡汪洋 《理论界》2009,(11):217-218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家和省级经济的重要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本质上是区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域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法库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县域经济的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11.
管昕 《学术探索》2005,(6):40-42
当前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负担沉重;体制和机制障碍突出,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过重,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受限等问题。加快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发挥财政职能,运用政策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大财政“蛋糕”,实现县域经济既好又快发展。从财政措施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四是防范和化解县域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仍有缺陷,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蒙阴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审视县情,准确定位、明晰思路,科学发展;以实在的可行措施对接切入点,求实避虚、稳扎稳打,全面发展;以务实的规划愿景导引发展航向,高点定位、全面推进,“魅力”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而又富有成效的山区农业县经济与社会科学、全面、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从江西省县域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找出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关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希冀藉此推动江西县域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使各县(市)明确自身在全省的相对位次。文章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为切入点,探讨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高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都市圈崛起是区域发展的显著现象,并且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在回顾都市圈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界定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浙江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县域在都市圈发展中的定位、都市圈的边界确定等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要根据各县域不同的条件特点,分门别类地予以制度激励和政策指导,促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融高水平开放是中国特色开放型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是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全方位、多层次提高金融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以金融资源要素的流动与合作搭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遵从经济规律,以金融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系统化、贯通性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高效运行与质量提升。只有明晰、落实新时代金融开放的重大原则,才能在保障本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全球经济共荣共享。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兰州学刊》2010,(1):64-67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多集中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不可否认,滥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资本逐利本性和实体经济部门低利润率共同耦合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文章从分析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入手,说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载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必然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矛盾释放的形式,应对危机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