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清理和反思,在其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并且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在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厘清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悖论:认识论虚假"真理"性、本体论极端观念性、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性、价值资产阶级普世性,这有利于我们以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分析形形色色的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澄清思想迷惑,有利于批判地吸收借鉴异质文化。立足于全球化视域中对现代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批判及建设性向度的反思,无疑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当人类历史进入自由民主阶段,历史将迎来它的终结。而造成历史必定会发展到自由民主,并最终推动历史走向终结的动力机制有二:自然科学和寻求"承认"的欲望。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军备竞赛和经济发展使得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在世界各地传播,为历史走向自由民主制打下了基础;寻求"承认"的欲望则能够确保历史必然会向着自由民主发展。但是事实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错误在于:一是曲解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误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视为一种终结论;二是片面地将自由、民主视为人类历史的终极价值,忽视了自由民主自身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哲学“终结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终结说兴盛于思想界而扩散至整个文化领域,造成当今世界的精神萎弱、虚无。廉德之“批判”非“终结”,而是“论衡”;黑格尔既未终结哲学,也未被历史所终结;海德格尔及后继者所说的“终结”自有别样含义。哲学尚不成熟,何谈终结!本文旨在归涉理路而待重新开启。  相似文献   

5.
运用典型的科学史实,分析了霍根关于科学终结的内、外两个方面论证的错误,指出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一定历史时期认识的有限性使科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认识的每一次突破都把科学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科学的停滞是相对的,突破是绝对的,科学无终结.  相似文献   

6.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以新的面目出现的美化资本主义粗俗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充满虚构的形而上学思想。其肤浅和荒谬表现在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无知和曲解,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粗俗,以及脱离现实和自相矛盾。因而,遭到各种社会政治理论学派的批判。作为对立观点的,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相反的方向,表达了与福山同样的维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的愿望。要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理论困境,必须从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入手,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相互宽容,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途径,而不是寻求霸权的征服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概念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希利斯·米勒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在即"的著名论题.它在美国本土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却在中国引起了人们激烈的反对.为什么?文章指出米勒"文学终结论"的"文学"不是指一种学科门类或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体,而是指一种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的文化话语.国内的理论家和学者们不是在后一种意义上理解米勒的文学的,而是在前一种意义上理论米勒的文学的,因而对该命题产生了普遍的误解.国内的理论家和学者们对米勒"文学终结论"的反诘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断言意识形态已经终结。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就是其代表,这两种理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出现了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多元化、西方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趋向。高校应当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来看,“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意识形态所借以证成政治合法性的基本价值、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无法成立,因此意识形态无法承担起为政治合法性提供客观和主观证成的任务,应当用非意识形态性的普遍价值、“普遍共识”等作为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但是无论从其理由还是替代策略来看,“意识形态终结论”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意识形态无法被终结。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过分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导致教学的主观主义.现实教学中的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经验主义教学、教条主义教学和情意主义教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主观主义教学的存在及其危害,才能够获得一种自我唤醒和解放的意识,生成健全的主体人格,从而改变当下主观主义教学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建国初开展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史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于胡适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这场批判运动的开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新中国史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批判运动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毁坏自然事物、降低人的地位、统治社会和技术扩张招致危险等方面概括了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 ;指出对现代技术的心理反应是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因由 ,揭示了人类渴望自由和谐的淳朴愿望 ,技术现实世界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 ,对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忧虑和恐惧 ,以及传统宗教心理的惯性作用是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洛克批判天赋论的前提及内在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对天赋知识论进行了异常有力的批判.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批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洛克对天赋知识本身的分析和否定上,而这个批判的前提与内在矛盾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成为西方哲学界关注的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它在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洛克的批判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前提是:心中清楚分明的观念都为心灵所知觉和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存在又不存在于心中.它们是巴克莱和休谟推进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它们也导致了英国经验主义自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生态资本主义否定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或严重程度,否定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否定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资本主义的批判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命题:生态环境问题是确证无疑的,其严重程度不可小觑;资本主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任何改良性举措都无法克服生态危机.对此,我们要既要高度警惕生态环境问题,又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既要洞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又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成因;既要注意解决市场、技术背后的体制问题,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技术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文学批评生态平衡已遭破坏,只有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语境之间、文学批评内部各要素之间、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生态关系,文学批评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文化批判是与经济批判和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经济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左派经济学都没有真正地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而是滑向了纯粹的文化批判和历史经验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这一命题,试图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然而,由于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质,他没能真正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