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于“四”、“八”等数字概念在古史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公论。本文在考察契丹族文化渊源的基础上,从天文学角度出发,对“四楼、四时捺钵”及“八子、八部”等数字概念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四楼”、“八子”等乃是古代四时观念的物化、人格化,成为指导契丹族及其它北方民族生产生活的时序节令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共有五十六万八千余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散居在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哈萨克族  相似文献   

4.
△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永不枯竭的宝藏。△自己不懂的要向别人请教,请教学问不分岁数大小。△众人学技艺,愚昧会绝迹。△争论是真理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孙灭国后,其族南迁帕米尔高原,因此,哈萨克族中的主要部落乌孙,不是2000 多年前立国于西域的乌孙,而是10-12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兀孙,该部多数人后随术赤和拔都迁居金帐汗国;哈萨克族的族源也不是2000多年前的乌孙,而是汉朝的奄蔡、南北朝的曷截及他们的后裔──唐朝的可萨突厥。  相似文献   

6.
铁勒族名学界较早开始研究,关于其由来至今意见仍不统一,分歧较大。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汉语语音变化和民族语言的角度并利用民族史语文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这个历史疑难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和群众在一起不会迷路,大海不会干涸。为真理要宁死不屈。没为气的岛毛病多,没本镇的人有一点成精就会夸耀。靓械实的括能在石头上落下印子,锐瓮却好此在水土落下的印子。黄金肯重不在少,而是因为电是真正的黄金。看到别人走错路要把他拉回来。人的生命值一百匹局,但人的信誉此一千匹禹还肯。好人虽然穿着破毡衣,群众也会韶哉的。哈萨克族谚语@热哈提!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沙砚勤!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8.
敖云 《中国民族》2010,(12):52-53
阿肯是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诗人。哈萨克族的对唱也称阿依特斯,是哈萨克语的"aytis"的音译。本意是争辩、辩论和申辩,由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唱。阿肯对唱形式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到公元11世纪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写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曾经有过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而且一直继续到现在,那就是哈萨克族部落的印记。印记产生于远古,形成于氏族、部落集团时期。印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是为了区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11.
1997年9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已是金秋时节。风吹过参天的银白杨,洒落一地金黄。16岁的阿勒泰·赛肯带着家人的叮咛,背着包裹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那一年,他通过民考汉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附中。3年后,他没有像许多其他同学那样升入民族院校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而是考入了另一所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北狄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狄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一支部族,分为赤狄、白狄二支。追溯其渊源,赤狄可上溯到商代的鬼方,鲁隐公、桓公、庄公时期,《春秋》、《左传》以“戎”、“北戎”记之。瞍瞒亦属赤狄。过去将赤狄、白狄、长狄并列为北狄三大支的说法是错误的。长狄名号的得来是因为瞍瞒族中的几位首领个子长大而已,长狄特指瞍瞒族。白狄的族源可追溯到商朝的口工方。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古代起代代相承生活在草原上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以草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马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马文化为线索,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文化变迁三个不同视角对哈萨克族黑走马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4.
<正> 哈萨克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予了哈萨克人丰富的情感、慷慨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由于哈萨克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哈萨克人的婚姻习俗,具有草原游牧生活的鲜明特点。在传统的哈萨克族婚俗中,从议婚到结婚,本应是主体的新郎新娘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男方必须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礼物、钱财才能订婚、成婚。这些习俗与当时包办和买卖婚姻盛行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哈萨克族婚俗大体都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又有巨大的影响。各民族由于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存在着独特的不同点。社会历史条件相近的有些民族,如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草原文化,但书面资料完整保存下来的较少,而与之相比,更加成熟的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史料。哈萨克民间挽歌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兰,是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分成小聚落散居于宣光、安沛、太原、河北、富寿、永福等地,有2.3万多人,最大的聚居点在宣光。当高兰人刚刚移居到越南时,因必须在坡地生活,所以不得不经常移动,当原有土地地力耗尽时就去寻找新的坡地。他们渐渐集中到那些尚有许多荒地的地区,进行开垦,做成坡田。今天,几乎所有的高兰人都已过定居农耕生活。高兰人虽然移居到越南迄今已有300年上下,但他们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开垦不久的田地。他们的村寨与岱依人、侬人、越人的村庄交相错落。他们往往与山泽人、山由人毗邻而居,而后两个民族在文化、风俗习惯、故乡感情上都与高兰人颇为相近。在十八世纪黎贵惇的《见闻小录》中,曾把高兰人看作是宣光七种蛮人之一(第393页)。一  相似文献   

19.
тюрк(и)一词起初是个政治术语,它来源于突厥语和蒙古语的türkün/t(o|¨)rkin/t r-gün/t rgin一词,意为“父母和妻子的亲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的家庭”。这个术语最早用来表示构成阿史那部落主要成分的草原贵族大家族的成员。türk(t(o|¨)rk)这一族名在俄罗斯学者的著作中有各种语音形式,而在科学出版物中则偏重于其中两种形式,即:тюрок和турок。在蒙古-鞑靼入侵期间(1240~1480年)和后来金帐汗国在俄国疆域统治的年代里,出现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邀到赛尔哈孜同志家里作客。他的家里,既没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又没有华丽的家具陈设。我们好奇地问:“你们为啥这样俭省啊?”他和他的夫人都笑着说:“勤俭持家是我们哈萨克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按理说,我们是有足够的力量购买这些东西,但我们更希望参加爱国储蓄,支援国家建设,也为了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