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萨克族历史上曾经有过多位部落女首领,并以她们的名子或绰号作为该部落的名称延续至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有关部落女首领的故事、传说以及历史资料,综合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哈萨克族著名部落女首领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土耳其国土,即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和东伏拉基亚(鲁米利亚),是土耳其人作为一个民族的诞生地。这个民族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从中央亚细亚及中亚迁到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的突厥语诸部落和已部分地同这些突厥语部落混合的当地居民。土耳其语起源于突厥诸部落的语言,土耳其民族的名称则起源干他们的共同名称:俄语为турки,土耳其语为тюрки。在俄语的科学术语中,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不同的:人们把土耳其人本身叫作турки;而把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叫作тюрки,他们是阿塞拜疆人、阿尔泰人、阿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兄弟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以及苏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家,是中亚细亚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由于草原游牧的特殊条件,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古代氏族部落的名称。哈萨克族的氏族部落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各自的印记、口号,对这些印记、口号进行搜集  相似文献   

4.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和硕特部落的祖源及其名称,有很多中外学者作过不同的解释和猜测。本人在拜读了有关和硕特研究的论文、资料和书籍后,也对此问题发生了兴趣,现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请方家指教。 一、中外学者关于“和硕特”名称由来的研究概述 俄国蒙古学者怕·帕拉斯认为,和硕特部落与乌兹别克族打仗时冲锋在前英勇善战,而  相似文献   

6.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乌古斯”(oruz)一词词源的几种说法虽然已经得到突厥学家广泛的承认,但是关于oruz以及与它有关的某些专有名词的来源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解释。oruz是突厥人最大的一个氏族部落联盟的名称。И·И·别列金就是第一批试图这样解释这个名称的入之一。他认为部落名称oruz同oruz(?)~uruz“初乳”一词很相近。后来法国学者(?)·伯希和支持他的这种看法。许多学者认为oruz是由oq uz组成。oq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是由古代欧亚草原上众多部落和部族及其后裔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交往和融合形成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哈萨克族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最终由一个独立的民族演变成为地跨中俄两国的跨境民族。关于哈萨克族成为跨境民族之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发展演变及"本土化"的探析,是近代哈萨克族宗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部落在哈萨克语方言形成中的作用周正成哈萨克族是一个以部落组织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民族,他们中间主要有三大部落:大部(大玉孜),中部(中玉孜)、小部(小玉孜)。每个大部落又分为若干小部落。如大部又分为:乌孙、康居、杜拉特、加拉伊尔;中部分为:阿...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是一个善良纯朴,富有历史特性和独特风俗的民族。哈萨克族自古游牧于辽阔无际的草原,长期的游牧生活和部落、氏族等群体组织的存在,逐渐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而富有意义的风俗习惯。“阿斯、洽依、托依”是哈萨克族语,具有汉语中的祭奠、茶典、庆典之意。祭奠阿斯是哈萨克族为悼念已故的祖父母、父母等亲人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白翠琴同志的新著《瓦剌史》(1991年8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32开本,251页),有些感想,拉杂写在下面。 瓦剌是历史上蒙古族的西支,地位介于一般少数民族部落集团和少数民族国家(后期准噶尔汗国不在严格意义的瓦剌史限内)之间。它既是吸收其他民族成分,屡经变化,由各自保留旧有名称的部落所组成的部落集团,又是实际掌握过漠北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各  相似文献   

16.
沈坚 《世界民族》2006,1(6):72-78
地名是人们对于相关地域的一种认知或命名,同时也往往提供了历史上人们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明晰的象征符号,地名总是以一定民族的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显示了特定人群同相关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传达的是一种人地关系的讯号。①然而,有时候地名又明确无误地“体现了曾在这些地方居住过的部落或民族的名称”,②凡属这样的地名,实际上是由一些族名和部落名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或即族名的延伸。在对欧洲民族史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时,常可发现不少这类有趣的例证,显然,这是一种颇具意味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古代欧洲,对某个地域的称谓往往…  相似文献   

17.
Sart一词,在中世纪以来的中亚一直被广泛使用着。十一世纪以后,这个词在中亚具有了民族的意义,确指一个民族实体。蒙元以来,居住在我国甘肃中部被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环绕的山地上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人们,也曾自称撒尔塔(Sart),这个词实际上是这部分人的族称。但由于种种局限,我国史学界把这个词译作“回回”,用以指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以后以讹传讹,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把甘肃中部自称撒尔塔的那部分人识别为东乡族,又一次使撒尔塔这个词失去了作为民族名称使用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还撒尔塔以本来面目。本文认为,撒尔塔是十一世纪以后形成于中亚的一个民族,由于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用兵西夏,安西王阿难答屯兵唐兀之地和传教等原因,中亚撒尔塔民族的一部分来到今甘肃东乡地区,以后逐步形成了以他们为主的东乡族。对此,我们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据记载,Sart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而在更早的史料中,仅有与之同义的、显然是这个词的更完全形式的Sartaqti和Sartaul这两个词。此外,它还有一些写法,如Sartavax、Sartaqtai等。对这个词,古今中外的学者解释五花八门,迄无权威定  相似文献   

18.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境内新疆的木垒、巴里坤、伊犁、甘肃省的阿克塞和青海省海西州的阿尔顿曲克,以及苏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家,是中亚细亚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了乌孙和康居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很快就垮台了。康居和乌孙的后裔后来成为哈萨克民族的组成部分。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产生了反映本民族历史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而且还创造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的剪贴艺术。这些剪贴图案内容丰富、造型别致、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哈萨克民族,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哈萨克族的剪贴所用的材料,最早和最普遍的是剪薄毡,剪薄毡最早起源何时何地,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毡子出现的时代很早。目前所见新疆最早的毡类标本,是罗布诺尔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加里曼丹岛内陆地区,至今还有很多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长期以来,外国学者认为这些部落是一个民族。只是到了1947年,φ·库尔才对此提出怀疑。这些地方性的,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一向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