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明 《东岳论丛》2000,21(4):11-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思想,对党的建设历史作出了新的科学总结,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与强党之路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与现实实践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庄严使命,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婚姻家庭历史的唯物主义阐发,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文明时代婚姻家庭的历史性与必然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政治化与利益化,资产阶级金钱婚姻与现代性爱的对立性、历史性等。然而,目前学界存在着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简单化、形而上学化的倾向。故此,唯物辩证地研究和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建设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宣传文化工作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契合历史发展潮流和新时代实践要求,内涵丰富、全面深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也是实践形态的方法论。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更好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以来,学界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分别就社会建设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关系、社会建设与社会组织关系、社会建设与政府关系以及农村社会建设问题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饱含自我革命精神,人民是底气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提供了发展动力,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教训提供了外部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自我革命不断进行话语创新,形成了以初心和使命为内核的价值话语,以先进性与纯洁性为旨归的目标话语,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形式的方法话语,以区别于其他政党为标志的特征话语。面向未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巩固领导力,提升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新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了新认识和新贡献。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1949年至1956年是中国历史上制度变迁最为剧烈的时期,其间的社会生活亦是无时不变.以婚姻与家庭的变化为视点,将上层制度及政策的制定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起来研究,试图在展示制度变迁对于普通民众的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的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变革同时,昭示中国共产党与新政权在进行各项社会改革、改造运动的背后,所肩负的重塑新的民族国家、新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历史主题,以及在这一历史主题之下中国共产党与新政权引领社会建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基础上的继承与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社会建设要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统筹兼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建设必须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李正军 《理论界》2008,(9):21-22
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恩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思想理论建设的与时俱进,思想理论随着实践不断变化而发展。坚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杰 《南方论刊》2011,(10):46-48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的"依靠群众、惠及群众"全民参与型的社会建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经济先行,利于群众"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经济先行,共同富裕;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为民发展"全面发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倡导"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共建和谐型社会建设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社会发展的归宿,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民生理念日渐丰富、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建构的重大突破,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的文化追求。在融合与创新中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  相似文献   

12.
周峰 《兰州学刊》2004,3(3):22-25
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来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以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充分体现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性、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和创造性而作出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所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蕴含 ,它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应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为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社会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内容有: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体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社会公平建设、社会秩序建设、社会福利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重要一维地位的确立,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状态的清醒认识和对当前社会矛盾态势的认真反思,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使命的高度自觉.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意义和谐、政治和谐和利益和谐三期发展.利益和谐,将人作为利益协调的核心,既蕴含了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又明示了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还总括了社会建设诸多基本内容,必然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当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善于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势和优良传统。胡锦涛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是在继承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对理论创新的重要性、途径、内容等方面作了新的阐释,主要表现为以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思想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与先进行建设相结合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建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加强中共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承认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思想,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为主题,探讨与其思想纯洁性相关的问题。以"探本求源"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内涵及其界定做了简要的概述,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对其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并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析,进一步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纯洁性的现代性境遇进行了讨论。让广大党政干部实践群众路线,并全面开展反腐治理,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9.
蒋传光 《江淮论坛》2011,(4):93-10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宪法在争取人民民主权利中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宪政思想;邓小平在对毛泽东宪政思想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对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作出了贡献;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全面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宪政体制的各个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身实践并倡导推动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是他早年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他当时围绕"四下基层"作出的关于作风建设的大量表述,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着一以贯之的关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一脉相承,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