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丽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118-124+150+160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相似文献   

2.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身体理论认为女性身体是差异和同一性集中表现的场所,女性主义身体写作意在体现女性本真体验和主流身体意向的冲突中生存的紧张状态。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体文艺继承了中国女体艺术历史中将女体客体化的话语结构,并汇入现代性身体书写传统的解放话语体系,从而与男性中心话语“合谋”,将女性女体进一步客体化,将其归入女性主义身体书写是一种误读,女性主义身体书写应牢牢把握住女性本真的体验这一基本要点方才能达到真正的女性表达和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身体意象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本具有恒常的伴随性,为叙事提供动力性支持。凭借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杜拉斯实践了身体意象在叙事进程中从物质要素向结构核心的还原。在审视身体叙事的阐释学意义时不难发现,作家的身体书写不仅暗合“阴性书写”理论,成功构建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使女性得以走出"他者"的阴影,同时也释放了历史话语的哀悼声音,是书写社会历史隐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及其社会性别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从来都不在文化之外,特别是女性身体,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工具.消费文化作为规训身体的话语,使得女性身体的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其形式包括作为消费的身体和身体消费.消费文化一方面回应着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呈现要求,一方面又遵循资本的逻辑,将女性身体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仍然也只是在缝隙中滋生.  相似文献   

7.
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救国救民 ,这是男权社会制造的让女性自我沉醉、自我欺骗的政治神话 ,是让女性放弃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世代仿效、复制的毒素。女性要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 ,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戳穿这种篡改、利用女性的叙述话语的假面 ,建立女性自己的身体叙述学。然而 ,建立女性身体叙事是一条布满迷雾与陷阱的道路。从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到铁凝的《麦秸垛》、毕淑敏的《女人之约》 ,这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女性文本清晰地展示了建构女性自主权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身体写作与女性话语的建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写作是女性作家以身体作为语言表达自我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表达女性话语的同时也由于对身体和欲望的展示而陷入两难境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于现实的语境和女性性征,并与男性达成和解。女性个人叙事话语、女性美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建构女性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父权制作为主流女权主义对减肥塑身的批判逻辑前提,完全将女性的身体置于被动地位,无法真正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塑身的社会历史脉络,尤其无法解释运动塑身对女性身体再造的积极能量与动力。运动塑身虽有自身的“价值三一律”,但依然遵循特定的权力、知识生产机制:自身话语体系的成立与维护、生命权力的形成与传播、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生产原理。为打破父权制的压制,女性身体意识形态平等性的启蒙与社会价值系统的重新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吉奥乔·阿甘本的“赤裸生命”之说,丰富了“生命政治”理论,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其人文价值鲜明而丰厚;但就学理而言,却遮蔽了另一向度的阐释可能性,偏执于权力对生命的剥夺,忽视了权力对身体的“铭写”,偏执于身体的政治/生物角度,忽视了身体的政治/文本角度.围绕“身体/生命”的活动其实也是文本现象和话语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12.
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中婚姻不幸且有道德瑕疵的贫苦妇女是一个特殊的形象群体。这个时期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文本通过对这一形象群体的命运设计、情节安排、结构组织和叙事者声音等手段,在政治与女性身体之间建立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批判关系,将身体话语编织到政治话语中,全方位实现了女性身体的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写作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体主体意识进行前所未有的审美表现和文化透视。作为一种性别意识鲜明的“性别写作’’亦或“身体写作”,都市女作家对女性身体主体意识的审美表现和张扬,必将极大促动女性久被遮蔽、禁锢且多灾多难的身体走向解放和自由,并最终整体地促进和提升女性的性别觉醒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小资”的改造是无产阶级文学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小资产阶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和客体都需要进行改造.“小资”的改造不仅是思想意识的改造,同时也是身体的改造.对小资“身体”的改造反而使得必须被压制的身体欲望通过某些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释放.作家的“小资”身份除了在直接的“小资”身体改造题材中得到表达外,在一些其它题材如战争题材小说中也同样有表达.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作家们仍然会通过可能的方式来表达和探讨自我精神世界中的一些困惑.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革命理性与未被改造的“小资”情结之间的搏斗,看到这之中所产生的一种双向流露——既有革命对“小资”的身体改造,又有“小资”的身体对革命潜隐的“反改造”.  相似文献   

15.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16.
李昂的政治小说书写了政治对身体的控制,以身体的在世状态解构了抽象高蹈的政治话语,呈现了人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小说揭示了政治的男权性质,指出不同政治阵营的政治行为皆有男权特征.小说表现了女性身体与抽象政治集团间的复杂关系,其主动挑战男权政治话语的姿态对大陆女性小说创作有启发意义,其强烈的公众关怀、尖锐的社会批判性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18.
袁敦卫 《船山学刊》2011,(1):157-160
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趣味曾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以往的研究一般从文化政治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切入解说成因,而我们试图从“身体经验”这一新的视角予以再诠释。并简要论述“身体经验”在古典悲剧中若隐若现的生长形态,进而触摸中国古典悲剧鲜活的身体质感及其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身体"的关注有着深远的知识论传统,"身体"是全部感性经验的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物,"身体"是社会过程内在化的载体。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身体生产理论",并为辩证地理解身体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分为三类:一是"劳动者"与"劳动力",马克思将二者的区分作为身体探讨的逻辑起点;二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呈现了"异化劳动"下的身体困境,这种身体困境体现为身体的四重境遇:"被动的身体"、"分裂的身体"、"被剥夺的身体"和"匮乏的身体";三是"可变资本",马克思将雇佣工人的身体生产纳入到可变资本的循环中,劳动者在可变资本循环中的角色在"交换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中转换。哈维将政治身体的生产作为理解当代身体实践的重要方面,并尝试呈现当代身体政治的历史地理性:当代知识论层面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复兴",更是"重建",这种身体实践是与全球化进程并行的,并与新左派的政治行动深刻关联在一起,呈现了一种替代性方案的可能性。此外,当代身体实践与生态话语交织在一起,尝试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这种共生中推进身体实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陈梅婷 《东南学术》2021,(4):134-145
社会性别的建构往往围绕身体这个媒介展开,男性通过改造和消费女性身体来支配女性.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社会性别建构的影响是复杂和双向的:在福建省大岞村的社会性别建构中,一方面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结构性力量松动了传统的性别社会规范,被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利用来重建新的社会性别规范,使支配女性身体的方式从隔离、压制转变为鼓励、约束,但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以隐蔽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现代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女性身体的两次"物化"使过度关注身体和身体消费的女性受到批判,从而成为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帮凶".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以一种米利特所言的最巧妙的"内部殖民"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坚固、持久,并且会灵活地转变运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