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公共性的迷失,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张力持续增加,历史文化遗产状况堪忧。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更新进程的交织生成了中国式城市更新模式,这一更新模式受到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回归城市管理公共性,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是城市管理的内容,都是公共管理行为。要在城市管理公共性这一根本属性下,探究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契合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与城市再造——基于产业创新与城市更新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既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又可以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因而它在城市的生长具有历史与现实的价值。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3.
城市更新是城市获得新的生命力、竞争力、吸引力、软硬实力的重要方式。涂层是更新城市的重要工艺、技术、策略。但当涂层的运用走向失范、过度、异化时,城市更新就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涂层式城市更新”。忽视功能完善的景观式更新、有违时代趋势的复古式更新、脱离自身传统的模仿式更新,在本质上都是涂层式城市更新。导致涂层式更新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更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城市形象、城市口碑与城市实在、城市实力不对称;城市评价标准的抽象化、经济化、单一化;城市生活的奢侈化、消费化、现世化;城市管理的独立化、政绩化。涂层式更新具有多重危害:掩盖城市问题,积累城市风险;放任不当欲望,异化城市生活;破坏生态资源,伤害城市根基;扭曲城市心理,破坏城市共识;破坏城市运行,异化城市制度。克服涂层式更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的人文、人本目的,进一步确认城市生活的全面、有限内涵,进一步把握城市系统的构成、变迁规律,进一步确认城市变迁的自然、生态限度,进一步确认城市技术的伦理、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4.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迫切要求转变传统城市更新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探索绿色城市更新路径。然而,传统城市更新治理中政府、市场、公民等单一主体主导的模式存在诸多困境。为此,国内外不同城市开启城市更新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绿色城市更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实践发现,当前城市更新较之以往呈现出更为复杂与多元的特征。事实上,绿色城市更新的有序运转并非依靠系统外部或系统上层,而是依赖多主体多中心的共同实践。因此,协同治理是新时期绿色城市更新的必然方式,其符合绿色城市更新需求,且具有推动更新的可行性。但协同治理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措施,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及其他主体的角色定位,并通过完善参与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健全更新激励等方式增强协同治理的权利保障,从而构建更新利益共同体,汇聚绿色城市更新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5.
陈毅  衷培圆 《江淮论坛》2022,(1):140-148
为了减少历史文化名城在旧城更新中来自政府权力任性、市场资本傲慢和社会权利虚弱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求从物的城市化走向人的城市化,城市空间从非正义走向正义,探寻多元城市更新主体相互作用机制如何运作及其如何优化。基于对苏州旧城更新的调研,重点比较了古城1号保护型城市更新、苏纶厂发展型城市更新和桃花坞协同型城市更新三种类型机制运作机理,围绕政府权力、市场资本和社会权利如何更好地协同,实现旧城更新机制的优化,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保护二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53-57,107
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背景,才能真正实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当下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正是席卷全球并在中国表现尤其突出的城市化进程.在后工业社会或消费文明时代,文化产业本身已成为当代城市的核心机能和重要存在方式之一.任何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生产活动无不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以矿山开采、冶炼、纺织等传统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城市相比,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为基本标志的后现代工业与商业,构成了后工业城市在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导性机制.文化产业与当代高度发达的大都市与城市群的关系更加密切.加快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中国城市化整体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开展文化产业城市化战略的基础理论与总体框架研究.其次,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构架与新增长极研究.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及其文化资源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各国对历史文化的保护都形成了一系列文件 ,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共识。然而 ,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普遍面临着几大突出矛盾 ,政府财力有限、城市中心地价昂贵导致更新费用高昂以及城市自身强大的集聚力是几个主要的难题。探求适当的城市文化资源经营战略是解决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上海新天地和苏州观前玄妙观地区成功的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为例 ,提出了以城市经营实现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双重目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发展是大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大庆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应该从深入地域文化研究、加强投入监管、创新人才培养几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行动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城市更新和改造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供理论支持。从城市更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层面构建城市更新行动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沙市某地更新行动为例进行评价,探究城市改造综合效益,为城市更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着力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全面加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构成了现代社区变迁的主导潮流。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迫切要求我们的城市发展从战略理念到管理目标、路径方式均应发生较大的调整,以更加适应未来的挑战。为此,我们认为当代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变便是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环境形态的更新,实现现代都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更新与管理体制创新1新世纪城市社区的建设重点: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内涵包含了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乃至都市形象重塑的多重功能与目的。诸如,通过城市更新,改善社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立足内涵发展、提升社区品质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课题聚焦工业遗产范畴内的企业单位社区,对过往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和反思邯钢百家村社区更新现状,从场所记忆理论出发对社区内的场所记忆媒介进行系统归类,探讨具有工业遗产特色的单位社区更新思路策略,对于推动工业城市转型、发扬地方特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二十年,上海旧城改造最有名的项目之一是田子坊。田子坊做得有声有色,却非一帆风顺,它曾多次面临被拆迁的危机。田子坊求生存的斗争既是政府内部关乎开发主导的权力之争,更是城市更新的模式之争和城市发展的理念之争。田子坊实验的艰难,在于它是从政府内部对城市更新主导模式的认真质疑,及对更好兼顾城市文脉、创新产业、居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包容性改造新模式的真诚实践。田子坊可能成为孤独的成功者,但田子坊的经验和原则不应成为孤案,而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在未来城市的更新中得以大力地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城市更新改造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旅游产业值得人们认真思考.20世纪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借鉴和汲取,我国城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反思.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改造中,只有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景观群落整合、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城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东新 《人文杂志》2012,(1):108-113
在全球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文化产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形成之时,也就是城市完成发展转型,实现和谐发展目标的分水岭。本文以西安市"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关理论,从宏观策略和路径选择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理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文化消费环境,解决文化供求矛盾"四项策略";明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间的融合,加快文化品牌塑造,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文化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文化产业唯经济取向的弊端也日益显露.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综合的,澳洲的Hindley Street和南威尔士的Pop Factory两个案例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化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文化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并最终实现了人的创造力,形成了城市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意阶层.因此城市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审视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的时候,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计并不等同于城市生活。前者是工具性的,后者是权利性的。城市化有一个从“生计”到“生活”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了城市圈层的扩张与“侵犯”,从而造成城市的区域衰退等问题。着眼于这些问题的系统解决,城市更新依次体现为城区—街区—社区更新的行动逻辑。在这一逻辑中,生产空间的物理性方案逐步让位于生活空间的社会化方案。这一逻辑转换本质上是城市权利的持续。在城市边界的刚性约束下,权利的多维发展影响着城市更新的政策进路。面向权利持续的城市更新把城市视为权利的个体集合,视为生产、居住、发展的权利综合,并以权利的持续支持城市更新的政策持续。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可以赋能城市发展新创意、新价值和新品牌.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基于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产业链重组模式、文化需求导向下产业链价值共创模式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产业链延伸模式三种类型.当前,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融合理念,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旅游发展,立足城市工业遗产、推进城市复兴,创新文旅项目和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城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产业经济价值不断彰显的同时,其社会价值日渐式微,甚至有被忽视放任的倾向.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需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加以充分重视.文化产业在消费价值层面实现了精神的物质化和物质的精神化的结合,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社会属性表现为对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以及其所具有的审美与精神教育功能.在生产意义上,文化产业是满足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是有效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力量.在城市文明进程中,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城市现代文明的主线,是聚合城市转型与城市文明的内核.要丰富文化生产,培育文化消费意识,推动社会转型与城市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均衡与双赢.  相似文献   

19.
城市更新作为内嵌于城市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一种空间优化机制,与城市相伴而生,和发展同向而行。在严峻的资源困境倒逼下,国内城市相继步入存量更新时代,并在政策机制的影响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城市更新统一行动。自工业革命以降,飞跃发展的科学技术在重塑城市风貌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扩大了旧的城市积弊。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从而赋予城市更新以新的理念。在现代规划理念指导下,城市规划师与治理者必须面向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对城市建成区进行空间综合整治、功能布局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通过智慧规划、建设与治理的导入,以科技赋能,为城市衰败区提供走向复兴的智慧化端口。  相似文献   

20.
在未来十年之内,我国有望进入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成为文化产业强国作为一个综合性目标,它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内容产业及媒体收入所占比重、内容产业产品结构、文化企业的国际并购能力等相互关联的若干方面。分阶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中国文化产业出口平台等三大平台来支撑;同时实现政府服务从行政推动主导向目标管理、反向问责的转型,从物质资源使用和依赖历史文化遗存向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转型,从制造业思维向高端服务业方法的转型等四个转型。与以上平台打造和转型相对应,还要完成提升产业集聚园的产业集聚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体系、促进中国文化出口等五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