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是辩证的统一。任何方面的倾斜和分离都不利于文学创作,不能否认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境况等客观因素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作用,但更应该注重审美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主要在现在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情感因素、审美意念指向和审美个性特征等方面。主张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统一、相互演进和交互发展,旨在强调把作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人提高到与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境界,实现人的审美工程建设,把人的素质加以优化,性格加以美化,人生态度和理想逐步加以崇高化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6):116-120
文学杰作具有无限多样性与独创性,其创作关键在于建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理性认知,而这种理性又与传统理性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却与作家的天赋——主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如何建立符合文学创作机理的理性认知体系,如何提升主体敏感性就成为创造文学杰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中普遍引起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现实主义的定义入手,认为它作为“再现型”文艺的基本创造形式,既不会过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创作模式,而是一种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开放体系。本文通过对各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具体分析,论征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的种种审美形态及其得失,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采取多元互补的文艺方针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周振荣 《社科纵横》2009,(9):100-101,111
"江山之助"是刘勰首先提出来的,它揭示了自然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活动中的审美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他只揭示了作者对自然把握的主动性,而没有揭示自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审美反映中的主导作用。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则对这一理论有了新的突破,揭示了文学创作活动中"客观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并影响作者审美反映的过程,这是对刘勰"江山之助"理论的拓展和丰富,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一种情感和形象的审美反映立论出发,论述了作为文学创作反映客体的社会生活审美特征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文学反映主体,即作家自我审美感受活动中的直觉、想象和认识、情感和表象等三个层次及其作用,作家的自我审美感爱不同的心理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即作家自我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系及其互相间的客观制约和主观创造的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泳虹 《创新》2008,2(2):109-112
"闲笔"作为一种审美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一直被广泛运用。探讨文学作品闲笔的审美意趣:形断神驰,余韵悠长;点缀生波,曲折有致;张中见驰,纡徐婉转;烘托渲染,情境相融,对文学创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白》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唯一的诗集,尽管诗集中收录的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初涉文坛的稚嫩之作,但作者却对这部诗集珍爱有加.诗集《空白》在语言特色、题材内容、审美情趣、思想意蕴等方面都为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诗集《空白》到近年来贾平凹长篇小说精品的不断井喷,显示了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可以说,诗集《空白》是贾平凹后来文学创作的艺术母体,对于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隐秀》篇是《文心雕龙》中唯一的文本有争议的篇章,其中是否有伪文,学者的意见不一,但因此历来的研究也就相当不够。王钟陵先生却对“隐秀”给予极大的关注,认为这乃是一个关键性的高层次的范畴。他在《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的上卷即总论的第五编用大量篇幅来讨论这个“新的审美理想”,他说:“……审美理想则是审美情趣在理论上的升华。它根植于同时也往往高于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具体的文学创作。—个特定历史阶段审美理想的萌发,同其时社会风气中所含蕴的人们的感受方式密切相关”(第167页),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新古典主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创作生态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经建  罗四林 《浙江学刊》2005,11(6):115-120
新古典主义(文学)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引起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确认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在"现代性"语境中生成的创作思维理念和艺术审美倾向;继而在与启蒙现代性和伦理实用(中心)主义的比较中,从审美现代性和道德理想主义的层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新古典主义创作进行艺术审美阐释和文化价值判断,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作为一种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古典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当代乡土诗的审美取向文立祥乡上诗,虽然在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中,没有列入它的名字,文学流派的划分也从来没把它算作一个诗风流派,但从不断发展的文学创作实践来看,它确实是一种被人认可而有着无限生命力的诗歌样式。只要有土地存在,只要有农民存在,只要有乡情...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3):120-126
莫言散文中关于故乡的描写,形成了其独特的"故乡意象",而"饥饿"与"匮乏"是这一意象的核心内质,如同生长于作家心灵的"胎记",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呈不同姿态,反复纳入写作视野、取材范围与表现范畴,构成了莫言绝大多数作品的审美特质,亦成为探求莫言创作历程,观照与研究其文学创作独特性的最佳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晓静 《学术交流》2023,(6):184-192
“神似”中“神”的含义与中国传统画论、文论中常使用的“神韵”“气韵”一脉相承。“神似论”可以追溯到道家对“形”“神”概念的讨论。庄子在批判继承老子整体思想后,对形神观念有进一步阐发。唐代后中国诗学审美发展过程中,只追求“神”,而舍弃“形”的思潮日盛,求“神”成为当时审美评判的最高标准,在此背景下,“神似”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审美标准,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关于翻译“形似神似”之说,茅盾、郭沫若、闻一多等有专门论述。傅雷在大量优秀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神似说”,将“神似”翻译思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并被翻译界普遍接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的主体不同于非审美活动的主体,根本性质在于:作家是对世界进行审美掌握的特殊的精神生产者。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创作的其他一些因素都必须与作家的审美机制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作家与其他艺术家相比,具有不同的“秉赋”,这与彼此间不同的素质有关,也与彼此所用的媒介和手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爱情小说的演变与自然主义邓时忠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爱情题材小说,从一开始具有强烈的悲剧力量和审美价值,到逐渐演变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刻意描写,完成了从形而上至形而下的审美位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主义的消极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积极方面却被弃置不顾...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东西南北》2012,(5):43-45
一只在某个协会比赛中年度排名第一的犬,价格在四五十万元左右,而它的后代却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在“拼爹”的市场环境下,血统认证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纯种犬要“拼爹”,于是买卖纯种犬也开始“拼爹”。在纯种犬进入中国十多年后,“顶级玩家”也越来越多。而专业化后,中国的纯种犬业是走向羊肠小道还是海阔天空,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6.
无意识、性本能、梦和文学创作在文艺理论中,创作动因常常是引起争论的问题。自弗洛伊德等人的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说引入文学创作、艺术理论研究后,那种把文学创作视为无意识本能冲动的结果的说法,颇为流行。文学创作中的理性因素、认识因素、自觉意识,不仅遭到贬抑,而且受尽嘲弄;创作中的非自觉因素、无意识现象,由于过去极少触及,现在被无限的夸大,个人的行为,心理形态中的社会因素和作用被否定了,艺术家的主要任务被说成是表现他的“心理无意识”和“内在世界的深处的冲突”等等。于是在一些人的主张中,一面说人对文艺特征的认识加深了,一面却又在创作的动因上,贬低和否定意识与理性,而提出创作的自然本能冲  相似文献   

17.
培训广告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跃 《社会》2004,(5):24-27
在现代社会的"广告风景画"中,培训 广告虽是"后起之秀",其风头之劲,却丝毫 不亚于其它广告。培训作为教育投资的新热点,因其投资回报快而格外受青睐。中国加入WTO之后,无数国外培训机构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国内大量社会游资也纷纷投向这一"朝阳产业",大有"群雄逐鹿"之势。市场竞争的加剧理应让消费者受益,然而,面对大量"自吹自擂"、"荣誉堆砌"的拙劣虚假广告,消费者却更加迷茫了。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所受的传统文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接受西方美学,构成以蔼理斯学说为主的美学体系,形成自由表现自我、追求和谐自然、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调和统一的美学特征。但是,在周作人美学思想中又有一对基本矛盾,即“审美的功利性”与“审美的超功利”,他一生思想多变,其美学思想却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徘徊。周作人的这一矛盾也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气象文学在不同阶段一直都延续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气象现象在先秦至汉代成为领会“天意”的重要途径;魏晋至唐的气象文学中则主要呈现为物候学的特征;宋以后的气象文学中,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山水”面目被注入作者越来越多的主观情感;近代以来气象文学逐渐沦为气象科普之类的通俗读物。道、气、象是气象文学的基本范畴,雄浑、劲健、豪放、实境、含蓄、超诣等为其主要美学原则。倡导当代气象文学创作与研究,是跨越横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间不可逾越之鸿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播扬经典的芬芳──《唐人绝句艺术谈》评介李建军,灵秀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学成就的最高标志,它不仅是文学创作所追摹的文学的范本和文学批评所赖以确立法则的依据,而且对普通读者的审美趣味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比之于庸常之作,经典作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